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小纪汗井田工程地质特征

2016-12-03 05:59张涛张波
地球 2016年9期
关键词:粉砂井田泥质

■张涛 张波

(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 陕西 西安 710100)

陕西省陕北侏罗纪煤田榆横矿区小纪汗井田工程地质特征

■张涛张波

(西安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陕西西安710100)

本文对小纪汗井田的位置、自然地理、地层和构造等概况进行了综述,对井田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为以后煤矿的设计及开采提供了较为详尽的地质资料。

小纪汗井田岩(土)体工程煤层顶底板稳定性工程地质类型

1 位置

小纪汗井田位于榆林城北西方向直距约20km处,行政区划隶属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岔河则乡、巴拉素镇管辖。

2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及特征

根据井田内1:10000工程地质填图、钻孔工程地质编录及岩土力学样的采样分析,可将井田岩土体分为三大岩类八大岩组(表1)。

3岩(土)体结构类型及质量等级

3.1岩(土)体结构类型

根据组成岩体的结构面和岩石性质,从煤矿生产应用的角度出发,把区内岩体划分为散体结构、碎裂结构、层状结构和块状结构四大岩体结构类型。

3.2岩体质量

依据《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中推荐的几种方法对比评价各种结构岩体和岩体质量。

3.2.1岩石质量等级和岩体完整性评价,即RQD值评价法

表1 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表

3.2.2岩体质量系数法(Z值)

3.2.3岩体质量指标法(M值)

式中:I—岩体完整系数(以RQD值计);f—结构面摩擦系数;s—岩块坚硬系数;Rc—岩石饱和抗压强度(Mpa);M—岩体质量指标。

以上各参数选择除结构面摩擦系数选用经验数值外,其余均采用实测数值。各岩体RQD值、Z值、M值评价列于表2中。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种定量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各种结构岩体定性评价和定名与定量评价相吻合,故报告中对岩体结构类型的划分反映了本区岩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4 煤层顶底板稳定性评价

4.1煤层顶板

煤层顶板稳定程度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Ⅰ级—易冒落顶板,一般无基本顶,直接顶板为泥岩。Ⅱ级—中等冒落顶板,有基本顶,直接顶板为泥岩。Ⅲ级—难冒落顶板,基本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依据上述标准,结合其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对井田内2、2下、3-1、4-1、4-2、5、7、9号煤层顶板稳定性作出定性评价。2号煤层基本顶板以细砂岩为主,中粗砂岩及粉砂岩次之;直接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稳定性Ⅲ级为主,Ⅱ级次之。2下号煤层基本顶板以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直接顶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煤层稳定性Ⅰ级。3号煤层基本顶板以中粒长石砂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细粒砂岩;直接顶板泥岩为主;煤层稳定性Ⅱ级为主,Ⅰ级次之。3-1号煤层基本顶板以中细砂岩为主,粗砂岩、坚硬粉砂岩次之;直接顶板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稳定性Ⅱ级为主,Ⅰ级次之。4-1号煤层基本顶板以中、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直接顶板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层稳定性Ⅱ级为主,Ⅰ级次之。4-2号煤层基本顶板以中砂岩为主,粗砂岩细砂岩次之;直接顶板泥岩、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稳定性Ⅲ级为主,Ⅱ级次之。5号煤层基本顶板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中粒砂岩及粉砂岩次之;直接顶板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稳定性Ⅲ级为主,Ⅱ级次之。7号煤层基本顶板以细粒、中粒砂岩为主,次为粉砂岩;直接顶板泥岩、泥质粉砂岩等;煤层稳定性Ⅱ级。9号煤层基本顶板以中粒砂岩为主、次为细粒砂岩;直接顶板泥岩、粉砂质泥岩等;煤层稳定性Ⅱ级。

表2 岩体质量等级定量评价表

4.2煤层底板

2号煤层底板大部分地段为泥岩,强度较小,砂岩次之,强度较大。除局部地段岩质较软,强度较小,易产生底鼓现象外,一般稳定性较好。2下号煤层底板与2号煤层底板强度基本相同。3号煤层底板岩性较复杂,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较多,局部地段为泥岩和砂岩。通过周边煤矿调查,3号煤层底板较稳定,未发生底鼓现象。3-1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强度较小,局部地段为砂岩及粉砂岩,强度较大。除局部地段泥岩质地较软,易产生底鼓现象外,一般底板稳定性较好。4-1号煤层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粉砂质泥岩次之。强度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差。4-2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岩为主,粉砂岩次之。泥岩强度较小,稳定性较差,局部地段易产生底鼓现象;粉砂岩强度较大,稳定性好。5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为主,泥岩、粉砂岩次之。除少量泥岩强度小,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底鼓现象外,总体底板岩石强度较大,稳定性较好。7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粉砂岩和细砂岩次之。强度较大,稳定性较好。9号煤层底板岩性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细砂岩。除少部分泥岩岩质较软,强度小,稳定性较差外,其余地段均为稳定性较好底板。

5 井田工程地质类型

井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岩体结构多为厚层状,岩体各向异性,饱水抗压强度一般为20~40MPa,属于中硬为主的层状矿床。可采煤层顶板多属中等冒落到难冒落顶板,稳定性较好;底板多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强度较低,局部易产生底鼓现象。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有关规定,井田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可划分为三类一型,即层状岩类简单型矿床。

X752[文献码]B

1000-405X(2016)-9-30-1

张涛(1985~),男,学士,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粉砂井田泥质
典型粉砂地层盾构选型及施工参数研究
关于大平井田煤层缺失带成因的探讨
晋煤成庄井田煤储层特征及其对煤层气成藏的控制
跃进总干渠粉砂地基上节制闸抗滑稳定性分析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高升油田泥质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株柏井田岩浆岩侵入煤层规律的探讨和在找煤开采中的应用
孟津井田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
泥质粉砂岩路基填料改良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