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知识暗传思想

2016-12-03 07:10吴志群
福建中学数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教材

吴志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经过概括后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是从具体数学知识认知过程中提炼出的观点,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蕴含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因此,数学教学贯穿着两条主线,第一条是数学知识,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数学知识是明线,用文字的形式写在教材里,反映了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数学思想是暗线,反映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需要老师在教材中加以揭示.数学知识是数学的躯体,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精髓,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在全县研训活动中,笔者参加设计一节公开课,课题为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三角形》第三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现摘录主要环节,结合自己的思考,浅议结合数学思想设计初中数学教学.

1环节再现

环节1旧知回顾,新知引入

问1到目前为止,已学过哪些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怎么得到的?

(生:三边:边边边“SSS”;两角一边:角边角“ASA”,角角边“AAS”)

设计意图括号部分是预设学生的回答(下同),回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探索方法,唤醒已有知识的认知.

情景引入如图1,池塘两侧A,B处各有一棵树,只有一条米尺,利用现有米尺无法直接量出A,B问的距离.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测出A,B问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环节2自主探究,合作提升

问2根据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至少需要三个条件,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哪种情况?

(生:两边一角相等)

问3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呢?

(生:两边及夹角“边角边”或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边边角”)

设计意图通过有效设问和追问,感悟类比的学习方法和养成对比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反思总结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1

(探究:两边及夹角“SAS”)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4cm,它们所夹的角为3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与同伴交流,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画满足特殊角的三角形,运用30°三角板容易操作,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后,通过交流比较,达到合作提升.

活动2同桌之间商量好,任意确定一个角的度数及两条线段的长度.画三角形,以这两条线段作为三角形的两边,它们的夹角就是确定的已知角,观察比较,同桌问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会全等.

归纳基本事实(公理):两边及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公理的几何语言板书一略)

设计意图分组合作活动,同桌一小组,组数最大化,条件完全开放,条件一般化,以期有各种角度(锐角、直角、钝角)和长度,说明结论的合理性,理解“边角边”公理知识的形成,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板书几何语言,养成几何语言、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的互译,培养审题能力和板书语言能力。

活动3(探究:两边一对角“SSA”)已知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cm,5cm,长度为3cm的边所对的角为30°,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与同伴交流,你画的三角形与同伴画的一定全等吗?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数学画图.

使学生完整地经历动手操作、总结结论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实践是科学判断问题的有力依据,再次感悟通过举反例说明假命题的知识方法.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

环节3引导发展,成效评价

例题如图2,已知AB=AD,∠BAC=∠DAC,请说明AABC≌AADC.

问4上题条件不变,BC与DC会相等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新知应用,应用“边角边”知识证明三角形全等和线段相等的问题,加强知识理解和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问题解决解决情境引入中的问题.

小明设计方案:如图3,先在池塘旁取一个能直接到达A,B处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E点,使CE=AC,连结BC并延长至D点,使CD=BC,连结DE,用米尺测出DE的长,这个长度就等于A,B两点的距离.你能说明理由吗?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充分应用情境素材,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悟学数学知识意义.

练一练(1)如图4,在下列图中,找出全等三角形.

(2)如图5,在AABD和AACD中,∠BAD=∠CAD,要使AABD≌AACD,只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为什么?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第1题独立尝试解决,当堂检测学生掌握“边角边”公理的情况,适时作出恰当评价,第2题通过一个条件开放,让学生总结判断三角形全等的知识,培养学生边学习边总结的好习惯.

2揭示数学思想

《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设计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平时要主动设计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课堂教学,基于课标和教学大纲,笔者研读教材,解读本节教学内容,结合数学思想的渗透,设计以上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思想,表面上是教学数学知识,同时也在渗透数学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揭示本节教学表象的数学思想。

2.1揭示特殊与一般思想

人们对一类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某些个体的认识与研究,逐渐积累对这类事物的了解,逐渐形成对这类事物总体的认识.本节课环节二探究“边角边”公理中,活动1设计30度的特殊角和3厘米、4厘米的特殊边,内容具体、容易操作,探究特殊条件下公理的存在;接着,活动2中条件完全开放,探究在一般条件下公理存在,从而归纳出“SAS”公理,水到渠成.在探究“SSA”成立与否中,用特殊反例说明一般结论不成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在环节三中,运用探究出“SAS”公理(即一般结论),解决本节例题和情境问题,用所得到的特点和规律解决这类事物中的新问题,这种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这就是数学研究中的特殊与一般思想.这是本节课渗透的最重要的数学思想。

2.2揭示分类与整合思想

《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研究数学问题中,常常需要通过分类讨论解决问题,分类的过程就是对事物共性的抽象过程.本节课中分类与整合思想也处于重要地位,在探究“两边一角”中,根据角相对两边不同位置,分“边角边”和“边边角”两种情况分别探究.在活动2中,探究“SAS”的一般情况又分钝角、锐角和直角三种情况,从而整合得到“SAS”公理;在活动3探究“SSA”中,通过特殊值验证,分类得到两种不全等图形,从而整合得到“SSA”不成立,最后整合只有“SAS”成立,而“SSA”不成立.还有在环节三练习2中,要根据不同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整合有三个答案.在解数学问题时,若问题包含了多种情况,就必须抓住问题发展方向的主要因素,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研究,最后整合在一起.这种“合一分一合”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分类与整合思想.

2.3揭示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探究“SAS”和“SSA”活动中,给出角和线段的数值,通过画出相应的图形,来探究命题的成立与否,要成立必需满足图形重合,若不重合则不成立.如图6,根据相同的数值,画出不同的图形,非常直观说明“SSA”不成立,借助形的直观性来解决数的问题.如图4,数形结合很容易找出全等三角形,从而解决问题,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

2.4揭示建模思想

《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设计建议中指出:模型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之一,教材应当围绕核心内容进行设计.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因此,在情境引入中,设计测量池塘两树的实际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学了新知后,必需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内容的学习有助学生形成模型思想,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2.5揭示化归与转化思想

为了渗透化归与转化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在环节三例题的教学中,设计一个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4,该问题必需转化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路径来解决.化归与转化思想是指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时,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解题策略.常将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化归转化为简单的问题.

3设计启示

由于结合数学思想的渗透,本节课设计时主线明了,层次清晰,在实践中发现效果很好.为了设计有效课堂教学,结合数学思想的设计也是很好的途径.以下笔者将一些经验和心得,与同仁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3.1参透课标,解读教材,挖掘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里,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它隐含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教师要参透课标,宏观把握有关数学思想的要求与目标,认真解读教材,活用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教学,首先需要从对教材的分析入手,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如本节课就蕴含五种数学思想.

3.2新知建构,巩固应用,渗透数学思想

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的发生过程.如本节课中,“SAS”判定公理的新知构建过程,也就是特殊与一般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的发生过程.因此,设计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时机.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选择过程、思路的探索过程、规律被揭示过程等,都是渗透数学思想的极好机会.数学思想不能机械记忆,也不能只喊“口号”,只有将数学思想内化为数学思维意识和习惯才有意义.如:通过例题、练习题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对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和建模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3课堂小结,构建系统,归纳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贯穿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中,以隐形的方式蕴含于数学知识的体系中,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归纳和概括数学思想.设计时要设置一些归纳数学思想的步骤,设置有关归纳数学思想的问题,并适时地强化,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基础知识系统建构,归纳数学思想,可避免单纯追求数学思想教学的问题。

总之,不管是课前设计,还是课中的实践,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的意识,自觉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要与数学知识教学中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的教学是一个慢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反复渗透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三角形,不扭腰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画一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