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玉米卖难,需从供给侧发力

2016-12-03 10:19李宁洁
经济师 2016年10期

李宁洁

摘 要: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直线下跌,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爆满,玉米滞销卖粮难。解决玉米卖难,需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方面下功夫,围绕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进行生产,特别是在品种和质量契合上做文章,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玉米有效供给市场。

关键词:玉米卖难 供给侧发力 储备粮结构 补贴机制 调整种植结构

中图分类号:F3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69-02

2015年,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从面积上看,近几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了1.99亿亩,其中玉米增加了1.95亿亩,占98%。从产量上看,粮食总产量增加了3528亿斤,其中玉米增产1997亿斤,占增量的57%。玉米的持续增产带来了供大于求,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直线下跌,部分企业收购国标三等玉米已跌至1650~1700元/吨。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爆满,玉米滞销卖粮难。严重影响了粮食经济的有效健康发展,解决玉米供大于求,价格倒挂,库存爆满,必须从调整储备粮结构,改变需求导向,引导结构升级;改革价格补贴机制,让市场导航,农民把舵;调整种植结构,培养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综合施策,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储备调节,使玉米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要,收储价格和国际市场价格不发生大的偏离,真正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有效供给。

一、调整储备粮结构,改变需求导向,引导结构升级

建立粮食储备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调节粮食市场,保障丰、欠平衡,在紧急情况下粮食产品得到安全供给。我国四级粮食储备(中央、省、市、县)更多地担负了平抑市场价格,保障农民利益的功能,在价格低的时候,启动保护价敞开收购,而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供给保障却被弱化,储备了一些不该储备或不需要储备那么多的品种。存在原粮多,成品粮少;普通品种多,优质品种少;玉米多,高口粮消费的少的问题。据公开数据综合判断,2014/2015年度我国玉米总库存约1.2亿吨。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为2.23亿吨,玉米净进口约548万吨。从消费看,据万德资讯数据,2015年国内玉米消费量是1.86亿吨,食用口粮只有250亿斤左右。合理预计2015/2016年我国玉米库存还将增加4248万吨以上,达1.62亿吨,占全球库存的85.66%,库存消费比高达87.29%,比全球库存消费比高68.05个百分点。玉米库存高企,流通不畅,财政压力加大,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粮食储备不能搞就“储备”而储备,要更多地兼顾“储备”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储备”要做好与时俱进地调整粮食储备结构,应根据各地口粮消费习惯减少玉米储备规模,增加优质小麦、稻谷储备数量,适当增加成品粮储备,增加专用优质品种,通过调整储备结构,改变需求导向,进而引导生产结构的升级。“储备”还要做好与市场的与时俱进,具体说就是要稳步推进储备政策市场化改革,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农民增收对于粮食价格政策的过度依赖。我们现在推行的玉米收储政策具有保供给和保收益的双重功能,因玉米产量稳步提升,需求过剩,应该减少或者退出玉米储备政策,让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这样就能让市场刺激生产结构的改善,让农民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种植品种和种植数量,达到政策性储备与市场化需求相衔接,从而提高储备粮的使用效率,降低财政负担,可谓一举多得。

二、改革价格补贴机制,让市场导航,农民把舵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解决卖粮难的问题,必须有全球化的思路。因为,在中国开发的市场环境中,粮食贸易全球化、粮食购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的粮食市场影响愈来愈严重。因此,解决我国的玉米问题,必须采取全球化的思维,积极主动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个因素,来实现玉米供求基本平衡。我国在储备政策的支撑下,国内玉米价格长期维持高位,而持续10多年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周期已经结束,价格大幅跌落已成为现实。2015年虽然国内调低玉米临储价格,但是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仍然非常明显,造成国内用粮企业加大了玉米的进口量,严重挤占国内玉米市场份额,加剧了产大于需的矛盾。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粮食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宽松转变,供求格局改变之后,我国玉米正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折射出粮食储备和粮食价格政策方面需要调整和完善。我国长期实行的托市收购政策必须改变,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政策的基本思路是“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分品种施策,渐进式调整”。我们要根据玉米品种的功能敏感性和市场扭曲度,实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减少因掺杂补贴而扭曲价格,导致资源配置失衡进而导致的农业结构性矛盾。让市场来定价,实际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导航,农民把舵,政府主要起护航作用。

三、调整种植结构,培养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

当前的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平衡,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不断增加。面对国内玉米供求失衡,国际玉米市场充裕,价格低廉的现实,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玉米生产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是推动玉米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真正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依靠资源和物质投入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我们要坚持“提高粮食产能,稳定粮食产量,提升粮食品质,增加种粮效益”的原则。改变过去单纯追求规模,向注重规模、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在玉米的生产种植上,要让市场去调节,农民种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这样就为玉米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形成以产品的高质量适应消费需求,最终培养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一保、一减、一增、一稳”。“一保”就是保口粮、保谷物,“一减”就是减非优势区玉米,“一增”就是恢复增加优质食用大豆,“一稳”就是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其中调减玉米是重点,严格按照农业部确定的目标任务,2016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2020年将玉米面积稳定在5亿亩,减少5000万亩。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2] 刘慧.稳步推进玉米临储政策市场化改革.经济日报,2016.1.13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伍振军.粮食去库存要警惕生产滑坡.农民日报,2016.1.23

[4]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农民日报,2016.1.28

(作者单位:晋中市商务粮食局 山西晋中 0306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