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获奖案例选登-26 “捕鱼游戏”变身记

2016-12-05 09:36王兴聪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3238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鱼网手拉手木桶

王兴聪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323800)

2016获奖案例选登-26 “捕鱼游戏”变身记

王兴聪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323800)

一、案例背景

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增强体质、发展智力、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群体性、可变性等特点。传统的“捕鱼游戏”方法是:选择2~3人当“渔夫”手拉手成网,在规定区域内去捕鱼,被网到的鱼就变成“渔夫”,参与捕鱼活动,只有全部鱼被捕完游戏才结束。但是,做“捕鱼游戏”时,课堂中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如:鱼网连接长学生跑动捕捉小鱼时,会惯性甩出好几米远,给学生身体造成了伤害;如鱼网连接长渔夫为了网不破掉,只能慢慢移动,造成捕捉小鱼的速度很慢,小鱼就会蹲在地上偷懒,等渔夫来捕捉他们时才跑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对传统的“捕鱼游戏”进行了变身,现呈现出来与各位同仁们一起分享。

浙江王兴聪

二、案例过程

存在问题:笔者每次组织“捕鱼游戏”时看到鱼网长了会断裂,学生会摔倒、摔伤,非常苦恼与伤心。苦恼的是鱼网长,网容易断裂,渔夫捕捉鱼困难而失去信心,造成不想参与游戏,伤心的是学生在游戏中因身体容易受到伤害而不能继续进行下一环节。于是,笔者对传统的“捕鱼游戏”进行了变身,以此来解决学生游戏过程中容易受伤的问题。

变身一:扩大池塘范围,缩短鱼网长度。扩大学生活动范围,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渔夫捕鱼的难度,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运动量。

游戏方法:以20人一组为例,选择2人当渔夫手拉手成网。在规定的区域内去捕鱼,被网到的鱼就参与到渔夫的行列中进行捕鱼,当鱼网的长度达到4人时,可自行分成2张鱼网进行分组捕鱼。以此类推,直到小鱼被捕完,游戏才结束。

游戏效果:鱼网的长度变短了,活动区域变大,这使得扮演渔夫的学生容易控制鱼网不断裂,行动方便了,抓捕鱼的速度也快了。扮演小鱼的学生会随着鱼网的增多,而没有空闲的时间坐在地上等渔夫来捕捉他们,他们必须提防多张鱼网而灵活地进行奔跑与躲闪。这样的游戏变身,使“捕鱼游戏”更具有挑战性,也更安全。3个人以上手拉手捕鱼,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也会经常出现一起摔倒,甚至摔伤的现象。因为学生之间的运动能力是存在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导致了学生之间同步做动作的难度,但是这种差异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为此笔者又对“捕鱼游戏”进行了变身。

变身二:“分工不分家”——制作捕鱼工具,组织分散捕鱼。

游戏方法:以20人一组为例,选择2~3人扮演渔夫,手持由竹圈制作的捕鱼工具在规定的区域内捕鱼,扮演小鱼的学生分散在有“水草”(海绵垫)的大池塘里嬉戏,躲避渔夫的抓捕。小鱼如果跑累了,想要躲避渔夫的抓捕可以钻进水草里休息,但休息时间只有10s。如果超过10s,则自动被渔夫抓捕。被渔夫捉到的小鱼要到指定区域的“鱼桶”里做素质练习,等待同伴的营救。被抓捕的小鱼在鱼桶区域里做素质练习,目的是为了解决小鱼在等待过程中因为没有事情可做而影响热身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主教材的内容设计素质练习,以备学生练习,如:跳短绳、立卧撑、仰卧起坐等。直到池塘中只剩下1~2条小鱼时,才可以展开营救行动。

营救方法:木桶里的小鱼做完素质练习之后,集体手拉手连成一条线,等待剩下的小鱼来营救自己,营救的小鱼在鱼桶周围用手触其中的任何一条小鱼后,被抓到木桶里的小鱼就可能乘机逃离木桶。营救的时间规定为30~60s之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营救全部的小鱼逃离木桶则小鱼赢,反之则输。

游戏效果:变身后的“捕鱼游戏”,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了,运动强度变大了;变身后的“捕鱼游戏”,趣味性增强,更具挑战性;变身后的“捕鱼游戏”,使游戏本身的安全性系数更高了。

结束语:“白浪滔滔我不怕!撑起舵儿往前划!撒网下水到渔家啊!捕条大鱼笑哈哈!嘿霍、嘿霍、嘿霍、嘿霍、嘿霍、嘿霍、嘿嗨哟一哟一哟哼嗨哟!”听着儿歌,渔夫们在白浪滔滔的大海里勇敢地捕着小鱼,小鱼儿则在白浪滔滔的大海里尽情嬉戏,时不时成群结队地与渔夫斗智斗勇。看着这一游戏场景,笔者已然心醉,醉心于敢于跳出“教材”教“教材”,做一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线体育教师要时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合理地选择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更多体验的是愉悦,而不是伤害。

猜你喜欢
鱼网手拉手木桶
我来讲故事
木桶兄弟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木桶和篮子
手拉手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鱼网
Fishing Net鱼网
手拉手,脚蹬脚
做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