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模式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生产性能影响试验初报

2016-12-05 02:18孙爱华鲁鸿佩郭爱有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蕾期混播鲜草

孙爱华,鲁鸿佩,郭爱有

(1.甘肃临夏州畜牧站,甘肃临夏 731100;2.甘肃临夏州农牧局,甘肃临夏 731100;3.甘肃临夏县畜牧站,甘肃临夏 731600)



不同播种模式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生产性能影响试验初报

孙爱华1,鲁鸿佩2,郭爱有3

(1.甘肃临夏州畜牧站,甘肃临夏 731100;2.甘肃临夏州农牧局,甘肃临夏 731100;3.甘肃临夏县畜牧站,甘肃临夏 731600)

[目的]为了解决甘肃临夏州高寒二阴地区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饲草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方法]临夏县二阴地区开展了不同播种模式对紫花苜蓿与红豆草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混播第二年产干草12136 kg/hm2,分别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提高14.5%和42.0%,差异极显著(\%P\%<0.01);混播第三年产干草13 286 kg/hm2,比单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高分别提高22.8%和71.0%,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甘肃临夏州二阴地区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是建立优质多年生豆科人工草地的最佳技术模式,其次为红豆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最差。

豆科牧草;不同种植模式;生产性能;试验

牧草品种单一、蛋白质饲草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制约临夏畜牧业效益的“瓶颈”之一。近几年,随着“草原补奖”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草原禁休牧制度进一步落实,畜牧业生产方式快速转变的需求使得饲草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高寒二阴地区蛋白质饲草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牧草之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Algonguin)和“牧草皇后”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 cv.“Gansu”),作为甘肃乃至我国优良当家草种,多年来有学者先后在我省合作、夏河、永靖、东乡等地开展种植试验,但因其生产性能等原因,使得这些优良草种在高寒二阴牧区的应用未能迈出实质性步伐。为了进一步探索以上品种牧草在临夏地区二阴和半干旱地域较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前景,于2011~2014年在临夏县井沟乡开展不同种植技术模式下红豆草、紫花苜蓿单播和混播生产性能的试验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临夏县井沟乡崖头村,海拔高度2 650 m,年均气温在6.9℃,≧0℃的年积温2 606.1 h,≧5℃的年积温2 441.3 h,降雨量545 mm,绝对无霜期139 d。土壤为黑钙土,分析表明,土壤pH 7.7,有机质2.13%,全氮0.22%,全磷0.1%。无灌溉条件,冻土深度为1~1.5 m。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紫花苜蓿(阿尔冈金)发芽率92%,红豆草产于甘肃通谓县,发芽率70%,均来源于甘肃阳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2 试验设计

试验区总面积180 m2,每个小区面积20 m2,设红豆草、紫花苜蓿单播和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3个组合,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共9个小区,随机排列。产草量测定样方面积为1 m2。

2.3 播量及播种方式

播种时间:2011年5月11~12日。

播种量:混播红豆草6.3 g/m2,苜蓿2.25 g/m2;单播红豆草6.3 g/m2,苜蓿2.25 g/m2。

播种方式:混播时先条播红豆草,播深5 cm,行距20 cm,后撒播苜蓿,播后耙耱平整。单播采取条播,行距20 cm,红豆草播深5 cm,苜蓿播深3 cm。

2.4 田间管理

播种当年鼠虫喜食红豆草根系,受鼢鼠危害严重。苜蓿杂草危害较大,及时除杂草和防止鼠虫害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措施。

2.5 观测记载项目

物候期、越冬率、相关生产指标、茎叶比、鲜干比等。

3 试验结果

3.1 物候期

试验材料物候期记载见表1。由表1看出:

播种当年:2011年5月11号播种,苜蓿5月25日出苗,播种到出苗14 d。分枝期为7月10日,9月20日停止生长,进入枯萎期,播种当年没有完成营养期生长。

红豆草5月25日出苗,播种到出苗14 d。分枝期7月13日,现蕾期为8月12日,8月24日进入初花期,9月23日停止生长,进入枯萎期。营养期生长期为79 d,当年没有完成生育期。

第二年:苜蓿5月24日返青,第一茬分枝期6月10日,现蕾期7月2日,初花期7月5日,盛花期7月13日,8月10日有30%结荚,80%荚内无种子,个别有种子也不能成熟,枯萎期10月6日。营养期38 d,生长期134 d。第二茬从7月4日刈割开始,7月20日进入分枝期,8月3日孕蕾期,8月11日初花期,10月3日停止生长进入枯萎期。

红豆草5月24日返青,第一茬分枝期6月6日,现蕾期6月24日,初花期为7月1日,盛花期为7月4日,结荚期8月3日,成熟期9月12日,枯萎期10月6日。营养期31 d,生育期110 d,生长期134 d。第二茬从7月4日刈割开始,7月16日进入分枝期,7月29日孕蕾期,8月7日初花期,8月14日盛花期。少量植株结荚,但种子未成熟,10月3日停止生长进入枯萎期。

第三年:苜蓿5月18日返青,第一茬分枝期6月2日,现蕾期6月30日,初花期7月4日,盛花期7月9日,8月20日有30%结荚,80%荚内无种子,个别有种子也不能成熟,枯萎期。营养期42 d。第二茬从7月4日刈割开始,7月13日进入分枝期,7月31日孕蕾期,8月9日初花期。红豆草5月18日返青,第一茬分枝期6月2日,现蕾期6月20日,初花期为6月28日,盛花期为7月2日,结荚期8月1日,成熟期9月8日,枯萎期9月30日。营养期33 d,生育期113 d,生长期135 d。第二茬从7月4日刈割开始,7月13日进入分枝期,7月25日孕蕾期,8月4日初花期,8月12日盛花期。

表1 试验材料物候期统计表

3.2 株高

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株高见表2。

混播当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3.1 cm;红豆草分枝期株高15.6 cm,现蕾期36.7 cm,初花期47.2 cm。

混播第二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8.9 cm,现蕾期45.8 cm,初花期73.6 cm,盛花期79.4 cm;红豆草第一茬分枝期株高26.4 cm,现蕾期48.3 cm,初花期78.2 cm,盛花期81.3 cm。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29.3 cm,现蕾期69.8 cm,初花期77.4 cm;红豆草第二茬分枝期株高32.8 cm,现蕾期80.6 cm,初花期84.9 cm,盛花期89.3 cm。

混播第三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9.4 cm,现蕾期45.5m,初花期74.4 cm,盛花期79.9 cm;红豆草第一茬分枝期株高26.6 cm,现蕾期48.4 cm,初花期75.3 cm,盛花期79.0 cm。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28.6 cm,现蕾期68.8 cm,初花期78.0 cm;红豆草第二茬分枝期株高33.3 cm,现蕾期79.4 cm,初花期83. 9 cm,盛花期89.1 cm。

单播当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2.8 cm;红豆草分枝期株高15.46 cm,现蕾期36.2 cm,初花期46.8 cm。

单播第二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6.8 cm,现蕾期42.5 cm,初花期71.4 cm,盛花期77.0 cm;红豆草第一茬分枝期株高25.8 cm,现蕾期47.0 cm,初花期76.6 cm,盛花期79.7 cm。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27.3 cm,现蕾期65.4 cm,初花期77.4 cm;红豆草第二茬分枝期株高31.8 cm,现蕾期79.1 cm,初花期83.2 cm,盛花期87.5 cm。

表2 试验材料物株高记录表 cm

单播第三年: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18.3 cm,现蕾期43.1 cm,初花期71.8 cm,盛花期76.70 cm;红豆草第一茬分枝期株高26.4 cm,现蕾期45.9 cm,初花期73.1 m,盛花期76.6 cm。紫花苜蓿分枝期株高27.3 cm,现蕾期65.4 cm,初花期77.4 cm;红豆草第二茬分枝期株高27.1 cm,现蕾期65.8 cm,初花期73.32 cm,盛花期87.5 cm。

3.3 生产性能

由表3可看出播种当年:混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鲜草产量为13 783 kg/hm2,干草为4 243 kg/hm2,鲜干比3.25∶1;单播红豆草鲜草产量为12 404 kg/hm2,干草为3 924 kg/hm2,鲜干比3.16∶1。

表3 试验材料物生产性能统计表 kg/hm2

第二年:混播红豆草和紫花苜蓿第一茬鲜草产量为26 134 kg/hm2,干草为3 850 kg/hm2,鲜干比3.15:1,第二茬鲜草产量为19 138 kg/hm2,干草为4 529 kg/hm2,鲜干比4.97:1,共生产鲜草45 272 g/hm2,干草为12 136 kg/hm2;单播红豆草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9 200 g/hm2,干草为6 290 kg/hm2,鲜干比3.06∶1,第二茬鲜草产量为16 620 g/hm2,干草为4 039 kg/hm2,鲜干比4.12∶1,共生产鲜草25 820 g/hm2,干草为10 329 kg/hm2;单播紫花苜蓿第一茬鲜草产量为16 935 g/hm2,干草为4 728 kg/hm2,鲜干比3.06:1,第二茬鲜草产量为12 032 g/hm2,干草为2 312 kg/hm2,鲜干比5.20∶1,共生产鲜草28 967 kg/hm2,干草为7 040 kg/hm2。

2013年红豆草紫花苜蓿混播、红豆草单播和紫花苜蓿单播鲜草产量分别为45 272、35 820和28 967 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2 136、10 329和7 040 kg/hm2。红豆草紫花苜蓿混播分别比红豆草单播和紫花苜蓿单播干草产量高1 807和5 097 kg/hm2,分别高出14.5和42.0%,差异显著(\%P\%<0.01);红豆草单播比紫花苜蓿单播干草产量高1 362 kg/hm2,高出14%,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4。

表4 2013年干草产量统计分析 kg/hm2

2014年红豆草紫花苜蓿苜蓿混播、红豆草单播和紫花苜蓿苜蓿单播鲜草产量分别为49 305、37 287和31 581 kg/hm2;干草产量分别为13 286、10 825和7 735 kg/hm2。红豆草紫花苜蓿苜蓿混播分别比红豆草单播和紫花苜蓿苜蓿单播干草产量高2 461和5 551 kg/hm2,分别高出22.8和71.0%,差异显著(\%P\%<0.01);红豆草单播比紫花苜蓿苜蓿单播干草产量高3 090 kg/hm2,高出28.6%,差异极显著(\%P\%<0.01)见表5。

表5 2014年干草产量统计分析 kg/hm2

3.4 效益分析

据试验测定,当地燕麦高产品种的平均产鲜草31 500 kg/hm2,干草8701.7 kg/hm2,鲜干比为3.62∶1。燕麦干草按照平均市场价格0.8元/kg计算,单位面积产值6 961.4元/ hm2。

第二年单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播草地单位面积干草产量分别为10 329 kg/hm2、7 040 kg/hm2和12 136 kg/hm2,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播豆科干草分别按1.1元/kg、1.2元/kg和1.15元/kg计算,单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播草地年产值分别为11361.9元/hm2、8448元/hm2和13956.4元/hm2,单位面积产值分别比燕麦高4400.54元/hm2、1486.64元/hm2和6995.04元/hm2。

第三年单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播草地单位面积干草产量分别为10825 kg/hm2、7735 kg/hm2和13286 kg/hm2,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合豆科干草按分别按1.1元/kg、1.2元/kg和1.15元/kg计算,单播红豆草、紫花苜蓿和混播草地年产值分别为11907.5元/hm2、9282元/hm2和15278.9元/hm2,单位面积产值分别比燕麦高4946.14元/hm2、2320.64元/hm2和8317.54元/hm2。

4 讨论与结论

在甘肃临夏州二阴地区红豆草和紫花苜蓿混播建植人工草地的生产性能极显著地高于两种牧草单播。

在红豆草紫花苜蓿混播和分别单播等技术模式中,混播模式最优,其次为红豆草单播,紫花苜蓿单播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最差。

混播措施对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改善最明显,建议在同类地区选择紫花苜蓿和红豆草混播技术模式,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生产性能。

[1] 乔洁,刘元和,姚文华,等.4种豆科牧草抗寒性能比较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30(1):68-73.

[2] 张榕, 豆卫, 高占琪, 张建福. 高寒地区红豆草苜蓿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1,(1):61-65.

[3] 汪玺.红豆草草地生产能力的评价[J].草业学报,2002,(4):108-113.

[4] 王志明,岳民勤,杜文华,等.岷县高寒牧区多年生豆科牧草引种试验初报[J].草业科学,2005,22(3):40-42.

[5] 王敬龙,曹致中,杜文华,等.不同行距处理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6,119(6):49-51.

[6] 周青平.高寒地区优良豆科牧草的筛选及生产性能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02,96(1):50-53.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owing Modes on th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Alfalfa and Sainfoin

SUN Ai-hua1, LU Hong-pei2, GUO Ai-you3

(1.AnimalhusbanddrystationofLinxiaState,Linxia,Gansu, 731100,China; 2.AgricultureandAnimalHusbandryBureauinLinxiaState,Linxia,Gansu, 731100,China; 3.AnimalhusbanddrystationofLinxiaCounty,Linxia,Gansu, 731600,China)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olve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of a single forage grass varieties and serious shortage of protein forage grass in Linxia state. [Method] In Linxia state, different sowing modes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and the influence on productive performance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hay yield by using mixed sowing modes including sainfoin and alfalfa was 12 136 kg/hm2in the second year, and it had increased by 14.5% and 42.0% than that of sainfoin and alfalfa by using single sowing model, respectively, which had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hay yield (\%P\%<0.01). The hay yield by using mixed sowing mode was 13 286 kg/hm2in the third year, and it had increased by 22.8% and 71.0% than that of sainfoin and alfalfa by using single sowing model, respectively, which had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hay yield (\%P\%<0.01). [Conclusion] The mixed sowing modes including sainfoin and alfalfa was the best technical mode for high-quality perennial leguminous artificial grassland establishment, then the single sowing mode by using sainfoin, and th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adaptation by only sowing alfalfa was worst.

Leguminous pasture; different sowing mode; productive performance; experiment

2016-06-20

2016-06-26

孙爱华(1964-),女,河南偃师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和工作研究:饲草料科学加工利用及畜牧养殖技术推广。

S823

A

1001-9111(2016)05-0018-05

猜你喜欢
现蕾期混播鲜草
白菜类蔬菜种质资源抽薹性状鉴定评价
施氮对现蕾期和开花期甜菊生长及甜菊糖苷的影响
混播比例及播种方式对老芒麦与紫花苜蓿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种间关系的影响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混播草坪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
高蛋白饲草串叶松香草不同生长期营养成分分析
紫花苜蓿根瘤菌接种效果研究
苜蓿鲜草不可作为单一饲料喂牛羊
一只羊的结局
苏丹草—拟高粱杂交种鲜草饲喂獭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