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专业社会实践

2016-12-05 19:12毕艳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高校优化

毕艳茹

摘 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问题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目前,专业社会实践作为社会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专业素质具有直接的影响力。虽然现阶段高等职业学院对于专业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但是就高职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开展的效果而言,整个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

关键词:高校 专业社会实践 优化

一、专业社会实践概述

1.专业社会实践的定义

专业社会实践是以学生大学所学专业为基础、为就业提供必要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支持的活动。专业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实习内容。通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找准职业定位,提升对于专业技能的把握与应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专业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教育成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2.专业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专业技能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首要内容。但是,书本中所讲授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专业技能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掌握能力。

专业社会实践是以职业工作环境为基础的,作为真实工作环境,能够令学生接触最真实的工作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专业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是获取就业优势的根本,在实际的应聘过程中,招聘单位非常注重工作经验。专业社会实践的过程就是一个累计工作经验的工程。通过专业社会实践工作能够分析找到自身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的劣势,进而对于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不断提升。[2]

二、当前高校专业社会实践问题分析

1.组织管理规范性意识不强

目前,学校内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缺乏组织管理规范性意识。其组织管理规范性意识不强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于组织管理规范性认识不足。目前,组织管理是维持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有序、科学开展的重要保证。通过访谈资料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通过与同学协商解决,与教师的交流非常少

第二,对于规范性组织管理措施不了解。所谓的规范性管理,实际上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约束自己的行为,并且能够发挥管理的积极性。对于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性组织与管理,应当在学生专业社会实践的活动中组织次数、组织时间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

第三,缺乏组织管理工作能力与积极性。由于广东省A职业学院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因此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往往对于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做到计划性的监督与管理。

2.形式与目标存在偏离

目前,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社会形势与目标存在偏离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第一,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方向的盲目性。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对正在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盲目性非常强。往往过分地追求最终的专业社会实践成绩审核表,对于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选择存在一定的“避难就易”的情况。

第二,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方式方面存在的随意性。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决定了专业社会活动开展的时间。目前,部分学生在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并不能根据自身时间、专业需求选择活动形式。部分参与调查的学生反映,在选择专业社会实践形式的过程中缺乏对于相关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了解,往往在较短的实践选择持续时间较长的专业社会实践形式,进而浪费了专业社会实践资源。[3]

3.学生参与度不足

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锻炼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过程,其对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个人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过分地依赖学校方面对于相关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无论是依靠老师的关系网络还是依靠学生家长的关系网络都是属于依附性的关系。并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争取的专业社会实践机会。

三、优化高校专业社会实践的对策分析

1.优化专业社会实践体系规划

专业社会实践体系的规划中应当包含了参与专业社会实践体系的主体、参与途径、参与方法、组织内容以及最后的结果反馈等等。目前高校在制定专业社会实践体系规划的过程中普遍较为保守,整个规划体系的内容陈旧,并且漏洞颇多。优化专业社会实践体系,需要学校对于自身的专业社会实践体系规划进行了解、分析,并且有高校之间的社会实践体系内容进行对比,寻找自身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并且进行积极的优化。在制定专业社会实践体系规划的过程中学校不能够搞“一言堂”,应当采取广泛讨论的方式邀请教师、学生对于专业社会实践体系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整合多方面、多角度的意见对现有体系进行优化与调整。[4]

2.加强教师的干预与指导

教师对于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干预与指导是解决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效果问题的关键。目前,专业社会实践应当配备必要的师资服务,提升教师对于学生实践行为的指导。学校方面应当划定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并且要求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对学生的专业社会实践行为进行跟踪与管理,通过跟踪管理了解相关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进度,听取学生的收获与疑问。对于学生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信息反馈、利用机制

学校应当与用人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要求企业对学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通过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在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利用。相关专业社会实践的部署情况可以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进而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关注度,也能够增强学生参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4.加强专业实践活动体系质量监测。

加强对于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监测单单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不足的。学校方面在对自身活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包庇”问题,因此需要学校方面能够邀请教育部门、友邻学校对于自身的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体系的质量进行测评,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分析专业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8

[2] 顾成昕.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及其基本形式[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1996,5:94-95

[3] 徐艳兰.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40.

[4] 荣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J].学术探索,2000,(3).

猜你喜欢
高校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由“形”启“数”优化运算——以2021年解析几何高考题为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