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画的构图和透视

2016-12-05 08:00于环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9期
关键词:探讨研究

于环宇

摘 要:中国画在构图上的特点,大都与艺术形式有关,形式应服从于内容,这是无可怀疑的,但有了好的内容,没有找到完美的术形式,也是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这一内容的。我们要学习研究中国画,就应该认真地研究中国画独特的有关表现形式与技法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中国画欣赏 构图与透视 探讨研究

作为绘画艺术,各个画种之间,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同时各画种也有各自的个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特点,必须认地探讨、研究。

一、中国画的构图

中国画构图的独特形式与规律,是在我们民族长期的生活内容和欣赏习惯中逐渐形成的。由于适应中国形式厅堂建筑的需要,将较大的画配上对联,布置在中央,称为“中堂”。两边墙壁各配四幅字和画称为“四扇屏”。有些大的墙壁式屏风,也以四扇或更多幅屏的形式出现,但不是四幅独立的画,而是连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称为“通景屏”。稍小的长直画面, 称为“条幅”。画面构图短的,称为“立轴”。横幅构图称为“横批”。小方形构图称为“斗方”。也有装裱成册的,称为“册页”。还有外形变化多种多样的扇形构图 。此外还有一种长横幅构图,称为“长卷”,高可一、二尺,长可丈余或数丈不等。这种长幅绘画,便于叙事、写景、欣赏时顺序展开,有人、有事、有景、有情,卧游千里山,近在咫尺,人物、山川、建筑,历历在目。此外在中国民间绘画和古代洞窟璧画等形式中,还有一种叙述一个连环故事的独特构图形式,可谓十分丰富多彩。

除了具备形式上的特点,在中国画里还有一些经常被采用的独特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是:

以大观小——打破常规透视法则的限制,犹如乘直升机鸟瞰大地,也如俯视盆景中假山小树一般,以大观小,一览无遗。画面前景不画大的景物,以免挡去太多的中、远景,影响画的气势,这种处理手法,便于描绘大地景物和众多人物活动的大场面。以少见多——在画面主要突出的位置,重视“质”的刻画; 而在整个构图的安排上则重“势”的描绘,近处求质,画不在多; 远处取势,感觉甚多,使合乎“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国画花卉,常画摘枝,“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以很少见很多,也是这个道理。计白当黑——中国画在构图中经常安排一些空白,空白成为画面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而空白也是画,画黑易,画白而见内容难。作画要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也是对比效果), 这虚处,往往是通过空白来表现,留出这块空白使人去联想更多的内容,留有无限的回味余地(空白背景后,烟云,有另一天地)。因此作画时要把空的当作黑的部分一样认真去画,同样给予十分重视。

舍去背景——西洋画法大都有背景,一束花、两个果也要一块衬布。中国画为了突出主要部分,常常舍去背景,舍去了具体环境背景,画面会显得更加明快,主要物象会更加突出,艺术效果更显丰富。民间戏曲很懂这道理,没有繁杂的背景,反而能让人们专心致志地听唱腔、欣赏舞蹈动作,联想到更丰富的艺术内容。对比变化——对比不单指色彩,构图中也贯穿有许多对比手法。如: 疏与密。在笔墨、线条、色块的繁简布置上常要求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跑马”,用疏密对比,求得画面的节奏感。大胆破格——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求得更高的艺术效果,中国画常不受自然法则和生活现象的束缚,破格进行创作。艺术上的夸张和生活中的真实从来都是有距离的,如用朱砂的艳红色去画竹子或松;把几千里江山画进一幅画里(《长江万里图卷》);把不同季节的四时花鸟画在一起; 把同一个人物几次出现在画面上,这都是一种破格的处理手法,群众在欣赏习惯上也认可。

二、中国画的散点透视

与中国画构图特点相联系、相适应的还有透视上的特点。在工程制图上,一直沿用斜投影透视法,绘画上则采用焦点透画法,而在中国画运用和处理透视关系时,可以按常规画法,亦可以打破常规画法,以自己特殊的态度与见解来处理。中国画画法主张: 每当自然科学的透视法则与艺术科学发生矛盾时,则经常是采取舍去自然科学而重视艺术科学的办法,以求达到表现上的最大自由。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合乎画理,能为群众在欣赏上接受,约定俗成,往往就被认可。因为科学与艺术,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绘画不同于照相,道理亦在于此。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自然科学的透视原理,而是反映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观,表现其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与感受,这才是艺术创作的真义。因而学习中国画,既要学习绘画透视画法。了解它的规律、法则,必要时如使用它,又要不为其束缚,必要时还要丢开它,使自己进入创作自由的王国。

古代在山水画里有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画法,把空间、远近关系安排得十分妥帖,是传统画法解释和处理透视画法的大创造。人们游览名山大川时,不外仰观、俯察、平视一切景物,由此逐渐形成了散点透视画法,散点透视画法不受一个固定的视域和视点的限制,它将根据需要与可能,在一幅画中出现几个不同的视平线和视中心点,并且视点还可以在画幅上随意移动,犹如飞鸟在天空鸟瞰大地,因而有可能把多方面观察到的不同时间、空间、地点的事物,集中起来画在一个画面里,它有助于表现广阔的空间、复杂的内容、众多的场景和容纳丰富的情节(如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传统人物画也都继承和发挥了散点透视这一特长,使人物画创作避免了自然的、刻板的焦点透视法则,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其典型代表作品《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采用了长构图,用斜投影和散点透视相结合的画法,使主题人物韩熙载几度出现在画面上,有助于步步深入地刻画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从而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更大的叙述性,把宾朋满座、秉烛夜谈、寻欢作乐、饮酒歌舞、杯盘交错等生活里错综复杂的情节连贯起来,并把作者对事物的全部印象与感受变成艺术语言,真实面充分地得到表达,犹如一首美丽的叙事诗,这是其他透视和构图截取一个有限的画面所无法解决无法办到的事。

中国画的特点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这些宝贵的术遗产,要研究、学习。尤其是对现在的中学生,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教学手段。所以,实时地进行传统国画教学时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探讨研究
能否用斐林试剂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企业伦理文化与企业管理分析
武警基层指导员非权力影响力探讨研究
探讨对比语言学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分析
提升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