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与行

2016-12-05 23:07劳毅凡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姜维司马昭父皇

劳毅凡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曾几何时,我是那般钦敬相父。父皇驾崩,我以为应休养生息,他却道情势危急,遂深入不毛,平定南蛮;国政未定,我以为应以整顿为要务,他却说安内必先攘外,遂率三军攻魏。望着相父离去的背影。我明白了我的渺小、我的稚嫩、我的不成熟。从此,我失去了选择“路”的权利。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何去何从,任相父抉择。

然而,此时此刻我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萧瑟的风中,魏旗飘扬。那一排排魏兵如炬的目光中。分明写着“终结”二字!

黑云压城,无力回天。我继续行于这条路上,往昔的一幕幕在我眼前浮现。

六出祁山,将星最终陨落五丈原。即使相父逝去,我依旧行在他给我选定的道路上。蒋琬接掌国事。费祎紧步后尘。然而我的意志却不免动摇:我已27岁,却从未踏出深宫一步,这并不是我想走的路。相父去世后不久,我出巡都江堰,终于达成一个梦想——去外面看一看。仅此而已!然而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返回之初,即有诸多大臣非议,原来此番游历便是“无义”之举!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此次出巡,我看到偌大的成都,作为一国之都,百姓脸上竟皆有“菜色”。为了让他们休养生息,我无数次选择无视那些请求北伐的奏章。然而,该来的终究会来!

偏安一隅,即为罪过。姜维请求再次伐魏,他是相父所定继承人中最重要的一位。平庸的我没有反对的能力与资格。

九度伐魏,终徒劳无功,只是在蜀国百姓心上更添一层愁苦。自黄巾之乱始。这片土地已有近八十年未得太平。我能感受到百姓对结束战争的渴盼,但我却陷入迷惘之中:我有权结束这场战争吗?我不是父皇,不是相父,不是姜维,我能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吗?

迷惘中我“听信”了宦官黄皓之言,姜维被迫停战,托屯田避祸;魏军南下攻蜀,我尝试反抗,不料邓艾偷渡阴平,我已无力拒敌;大军压境,兵临城下,谯周劝我降魏,并拿我的名做文章,道“禅”即“禅让”,我默然以对……

汉景耀六年,我打开城门,自缚双手,降魏。世人皆道成王败寇,言我昏聩,蜀亡国之责尽归我一人。

我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可我不在意,因为我看见了蜀国百姓听闻天下终于太平后脸上欣慰的神色。

宴会上,司马昭让人在我面前表演蜀地的歌舞。我强忍心中的哀痛。“喜笑自若”。

然而司马昭并不满意,过了几日,他又问我:“颇思蜀否?”

“此间乐,”我平静地注视他锐利的目光,“不思蜀。”

于是,在这乱世之中,我活了下来。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很不幸,在天下一统的过程中,我充当的不是“合者”,而是“被合者”的角色。但是,我坦然面对,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顺应历史潮流,将位子让给更合适的人,让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同时,尽管我选择了在乱世中苟活。但我从没忘记自己蜀国人的身份。

此间乐?不,思蜀!

猜你喜欢
姜维司马昭父皇
事后莫做诸葛亮,事前莫效司马昭
绿水青山 朗朗乾坤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司马昭为何不称帝
酒窝
姜维国画作品选
只有上一等,没有下一等
如何高雅地讨要生话费
刺客
刺客
此生繁华,无你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