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死于一场饭局

2016-12-05 07:18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16年22期
关键词:苏舜钦沧浪亭统统

王文昌

苏舜钦,《宋史》称其“少慷慨有大志”,著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便出自尊下。其祖父考中状元,父亲是前工部侍郎,岳父是当朝宰相。他不籍祖荫,自己发愤考中进士,分配到中央机关,时人誉为当代李白。根红苗正,才华横溢,年纪轻轻,苏舜钦的前途自然一片光明。

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死于一场饭局。

事发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写下著名《岳阳楼记》的那一年。就是这年秋天,首都开封爆出一桩公款吃喝事件,“震动都邑”。

饭局的组织者正是苏舜钦。他的工作单位是进奏院,相当于各地联合驻京办。秋季祭神的日子,这位苏大人自作主张,把下面成堆的草稿纸、旧信封、没发出去的报纸、有印刷错误的文件,甚至崭新的文具等统统拉到收购站。“小金库”有了,苏舜钦也很有领导范儿,自己又掏了点钱。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当时的法律:私卖公物罪。

聚会在一家顶级酒楼举行,有文艺工作者陪酒伴舞,大家玩得很嗨。到了深夜,苏主任叫他人先撤,然后叫来了几个官妓……他同样是明知故犯,使用官妓违法,要杖八十。

李定是当朝太子办公室的小干部,跑到酒楼,提出自费参加,也想借机认识一下当时的名人。苏舜钦说了一句很伤人的话:你层次不够!李定自然恨恨,转身就去了御史台。于是事发,御史中丞王拱辰拿着宋仁宗的手谕,十多名参加者统统受到惩罚,包括宋诗第一人梅尧臣。苏舜钦处分最重:开除公职、“永不敘用”。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进奏院狱”。

前程似锦的苏主任很生气,觉得自己是冤大头,是有人和自己过不去。这也成了他人生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他将剩余的人生统统耗在这件事上。

举家迁到苏州之初,苏舜钦修建了著名的沧浪亭,并写下了千古绝唱《沧浪亭记》。但风景如画的沧浪亭并没有消解他心中的块垒,他不停地给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写信,鸣冤叫屈,强烈要求平反昭雪。他无心赏景,整日借酒浇愁,全然没有了一杯酒一页书的垒落豪雄。

四年之后,即庆历八年,中央准备起用苏舜钦,任命他当湖州长史。光明在前,他却在纠结:朝廷光发了任命书,没有平反文件,怎么有脸工作?郁郁寡欢中英年离世,刚满四十岁啊。

公款宴集,苏舜钦违纪又违法,朝廷给予他的不是刑事处罚,而是行政处分,后来又决定重新起用他,可见不是一棍子打死。苏舜钦却一根筋走到底,用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一个错误埋单,情商还是出了问题:这是典型的失败者性格,破罐子破摔,一朝跌倒,觉得愁云蔽日,阳光不再,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最终自己断送了自己。

同样是在这个饭局上受到处分的梅尧臣,自己排解,接着写诗当官。欧阳修也曾因“燕饮颓放”被撤职,后来却以廉能兼具而多次升迁,官至近80岁。还有滕子京,几次处分,甚至一次重于一次,可是他不气短,不妄自菲薄,不自暴自弃,不但重建了岳阳楼,还修筑了岳州防洪大堤,根治了连年的水患,与《岳阳楼记》一起写入史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毛泽东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已经死了的人,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犯错误不怕,不知错,甚至将错就错才是大问题。在强力反腐的今天,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因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群众路线问题、道德问题受到党纪政纪甚至法律的惩处,他们的生活轨迹因此发生了改变。但是,我们党历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努力做到宽严相济,努力给每一个自新的党员领导干部一条重新起航的光明之路。此时,受处分的党员干部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当自暴自弃,而是知耻后勇。

过而即觉,是谓聪明;觉而不回护,是谓正直。英雄穷且益坚,顺境逆境方见胸襟。以苏舜钦的才智,若能立定脚跟、“风物长宜放眼量”,成就一定不止建造一座沧浪亭、写下一篇《沧浪亭记》,更何况会凄凄惨惨,困死于一场饭局?

编辑:郑宾

猜你喜欢
苏舜钦沧浪亭统统
沧浪亭
寻幽沧浪亭
置亭沧浪上 日与沧浪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败给自己的才子
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