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檗隖词存》组词体词作的传承与创新

2016-12-06 10:06蒋硕华
长江丛刊 2016年14期

蒋硕华



《檗隖词存》组词体词作的传承与创新

蒋硕华

【摘 要】清末湘籍词人王以敏,其《檗隖词存》收词792首。他的词作在秉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我的思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王以敏 檗隖词存 个人特性

王以敏《檗隖词存》收录词作792首,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涉及到交游、咏物、抒情等各个方面。王以敏在秉承前人词作创作的基础上,结合词人自己的实际境遇,赋予了词作极具个人风格的魅力特色。本文就王以敏《檗隖词存》中组词体词作的创作来进一步阐述。

一般来说,在中国古代文体形态中,将“两首或多首同调、异调的词,组合成一个套曲,用以歌咏某一类题材”①的组词称为“联章组词”。王以敏的组词体词作不止同于以往联章组词同一词牌下的几首词作的传统模式,还有着同一主题不同词牌的几首词作;以联句形式呈现的,同一主题、共同词牌、不同作者的词作;以及同一体例,不同主题的几首词作。以“组词体”命名。“组”除了是一个量词单位,也有着构成、组成的含义;论述的是以两首或多首同调、异调的词组合成的一个系列,组词内容上有逻辑统一关系的一类词。

一、联章组词

“联章词”一词最早提出于任二北先生的《敦煌曲初探》、《敦煌曲校录》②中。联章体组词并不是王以敏独创的,自古以来,历代都有词人进行过创作,这些组词的意象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是围绕着同一主旨而展开的。

(一)传统的联章体组词

传统的联章体组词,即同一词牌下几首同一主题的词作。王以敏《檗隖词存》中共有6组传统的联章体组词,分别是卷三《燕山钟梵》(上)的《浣溪沙·八阙》、《减兰·十五阙》,卷七《陇笛余音》的《好事近·途次杂书所见,四阕》,卷九《坠落剩谱》的《浣溪沙·八阕寄伯遴都门》,卷十一《宜君馆琴忆》的《菩萨蛮》(12阙)、《鹧鸪天》(4阙)。随举一词为例:

好事近途次杂书所见,四阕

野店矮于僧,风起茅龙衣碎。日射篱根水晕,有雨馀蛙吠。一枝横笛牧童归,秋色在牛背。金柿垂垂自老,酿新醪篘未。

秋思结前溪,界道飞流成堑。一线攀萝径曲,属浮云休占。牧羊神女定谁家,岩底白如点。惆怅黏天芳草,染裙腰尘黯。

隔水一丛香,塞上秋华何贱。不是东风红紫,也蝶飞如恋。夜来霜柝报层城,罗带又宽眼。梦入楚苹江冷,荡轻桡谁见?

雨扑槷巾斜,风急不成秋梦。行过六盘山北,束青山如瓮。云端日影隔山流,巉壁忽飞动。欲觅千年钟乳,叩仙扄无缝。

杂书,旧指小说、杂记、随笔一类著作。(唐)刘知几《史通•采撰》:“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録》、《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③茅龙,相传仙人所骑的神物。(汉)刘向《列仙传•呼子先》:“呼子先者,汉中关下卜师也,老寿百余岁。临去,呼酒家老妪曰:‘急装,当与妪共应中陵王。’夜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呼子先。子先持一与酒家妪,得而骑之。乃龙也,上华阴山。”④篘,一种竹制的滤酒的器具。层城,指京师,王宫。(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⑤

词人以《好事近》为词牌,用4首词作来阐述自己在途中看到的杂记、小说后的感想。4首词,从不同的视角来表现同一个主题,在强调这一主题的同时,也体现了词人词作体例的多样性和词人视物的多视角化。

(二)创新的联章体组词

创新的联章体组词,即不同词牌,同一系列的组词。王以敏《檗隖词存》中收录了4组这一类型的组词,分别是卷七《陇笛余音》的《卜算子·为陈笠塘农部赋,东山草堂图十二阙东山云岫》、《西江月·五华耸翠》、《清平乐·鲤林听禽》、《如梦令·紫岚夕照》、《忆王孙·黄仑环带》、《踏莎行·桐山卓笔》、《调笑令·黄鹂春晓》、《减兰·戴工野烧》、《好事近·新林屏玉》、《采桑子·团山霜钟》、《琴调相思引·莲花石嶂》、《南歌子·西溪琴韵》,卷九《坠落剩谱》的《满江红·夫容为张郎苓仙赋》、《暗香·兰为朱郎霞芬赋》、《解连环·菊为孟郎如秋赋照玉田吊西麓墓词填》,卷十二《镂冰碎语》的《蝶恋花·寒镫》、《减兰·寒衾》、《踏莎行·寒柝》、《忆王孙·寒砧》、《风蝶令·寒钟》、《好事近·寒罾》、《醉太平·寒笛》、《画堂春·寒角》、《浪淘沙·寒砚》和《齐天乐·题画,渔》、《又·樵》、《又·耕》、《又·读》。随举王以敏以“寒”为中心主旨的一组词中的《好事近·寒罾》一词为例:

好事近寒罾

急雪打孤篷,人裹一蓑苔绿。不怕锦鳞飞去,有拦江横竹。松陵渔具旧曾谙,圆伞带冰漉。扳向五湖深处,趁饥蛟眠熟。

罾,古代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好事近·寒罾》一词描写了渔家冒雪捕鱼的场景。“孤篷”、“一蓑”,表现出了渔人独自一人为家庭温饱而冒着寒风大雪,不惜涉险捕鱼的情境,暗喻了忠臣贤士为保国家安康不惜孤身拼搏、倾洒热血的挚诚之心。“寒”,不仅指天寒凄景,还指喻心境、现实。王以敏的这一组咏物词,都是借以寒天之中,各事物的百般之态,触景而抒,来强调寒天、寒心的情境和心境。而词人以“寒”为主旨接连作了九首词,心中之寒可见其深,而九首齐抒,也表达了词人对严峻的社会时局的惆怅无望和对无为的自身现状的难以释怀。

二、联句组词

王以敏《檗隖词存》中共收录联句组词4首,分别是卷九《坠落剩谱》《菩萨蛮·饮孙郎梅云宅,偕曾重伯孝廉广钧、余伯遴孝廉佑铨,联句四阕》、《浣溪沙·道义、莘伯至再联》(2阙)、《金缕曲·同上》(2阙)、《浣溪沙·纵横联句,星斗阑矣,众宾告归,余亦倦甚。莘伯复倚此调见示,伸纸立和,投笔而去时,浴佛前三日丑刻》。按照传统联章体组词的释义分类,其《菩萨蛮·饮孙郎梅云宅,偕曾重伯孝廉广钧、余伯遴孝廉佑铨,联句四阕》、《浣溪沙·道义、莘伯至再联》(2阙)、《金缕曲·同上》(2阙)都可以自成一组词;在这里,统一归类为一组联句组词。随列举一词:

菩萨蛮饮孙郎梅云宅,偕曾重伯孝廉广钧、余伯遴孝廉佑铨,联句四阕

绿阴门巷莺声碎,(湘)俊游人似残春在。小院月溶溶,(重)卷帘花影重。酒衫香未减,(遴)擘纸霞分艳。醉眼看青霄,(湘)九层天不遥。(重)

镜屏灯影花无寐,(重)暖风双燕知花意。桦烛酿红云,(湘)撩人兰气熏。含樱娇欲语,(遴)欢意全输与。微月上钩帘,(重)酒香和漏添。(湘)

玉骢犹迟寻芳侣,(遴)(时候道义、莘伯、伯严、实甫久不至)缃桃雪遍门前路。檀板促春回,(湘)趁他人未归。闲愁如梦里,漾作晴云紫。(重)金缕唱缠绵,(遴)秦箫何处仙。(湘)(并待陈郎秦云)。

三年一醉荆高市,(湘)此中郁郁干霄气。无计报温存,(重)短歌天又昏。西园冠盖满,爱此金尊暖。元白旧仙曹,会鸣云露镳。(湘)

这首词是王以敏在友人孙郎梅云宅中相聚,与曾广钧、余佑铨联句而作。初看全词,整个体例看上去有点类似是在酒桌上接行酒令,但仔细品读,发现其都是按照词体的“起、承、转、合”以及韵律来作,只是由多人接连完成。词人与友人之间秉承着一个出句一人接句,接句之人出句再一人接句的模式进行,并且由词中小注可知,这首词是在“道义、莘伯、伯严、实甫久不至”的情形下而作。其后2首,是道义、莘伯来了之后继续联句所得,再加之最后一首词人在散席之际投笔相和莘伯之文。4首词,都是为记录当时酒席之作,构成为一组组词,多位文人同赋一首词,多方位的记叙一场酒席之事,也算是联句组词描写中的一大特性。

三、回文组词

回文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其创作的鼎盛时期为宋代,宋人甚至编有《回文类聚》三卷,但真正把回文创作带入化境的当算回文词。由于一般词作上下句、上下阕句数通常不一样,回文难度较高,因而古今词人在创作中都较少采用这种形式。根据《全宋词》统计,回文的词牌选择相对比较固定,总共有6个词牌,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菩萨蛮”,其次是“西江月”、再是“阮郎归”、“瑞鹧鸪”、“虞美人”、“醉落魄”。

王以敏《檗隖词存》别集卷二《霜天雁唳》(下)收录了其一组回文组词,共5首,分别是《西江月·回文题画》、《虞美人·回文秋闺》、《长相思·回文本意》、《南乡子·回文感旧》、《菩萨蛮·回文》。随举一词为例:

长相思回文本意

丝柳垂,三两枝。一笛霜清月冷时,夜长知不知。诗寄谁,归雁迟。悔梦游春却误期,死生悲别离。

离别悲,生死期。误却春游梦悔迟,雁归谁寄诗。知不知,长夜时。冷月清霜笛一枝,两三垂柳丝。

同一段字,倒转过来却有不一样的寓意,这就是回文的魅力所在。王以敏的这5首回文词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仅从一首词单一的文体来说,词人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但是他连用5首别人很少碰及的、比诗更讲究格律的回文词组成一组词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底蕴,不可谓是胆大而又多才,让人眼前一亮,不觉深入其中。

总的来说,王以敏以多样化的组词形式,在继承前人固有的组词体例下又开创了具有独特韵味的词体形式,既是对前代词体例传统的继承,又是对前代词体例传统的创新。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呈现出多样的形式且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各个时期词人的创作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继承了前代文学的优秀一面,从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但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词人不一样的世界观,词人在继承前人固有体例的同时又结合自身的实际思考,能引申拓展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式,就是赋予了其词作一种新的意境,成为一种词艺术的再创造。

注释:

①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中国词学大辞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②任二北.敦煌曲校录·凡例[M].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③(唐)刘知几著.史通[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63.

④(汉)刘向撰,(晋)葛洪撰.列仙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1.

⑤(晋)陆机著,郝立权注.陆士衡诗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58.

参考文献:

[1]王以敏.檗隖词存[M].武汉:原华中师范学院图书馆馆藏本(复印本).

[2]汪兆镛.碑传集三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国69年.

[3]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德县委会文史资料研究会委员.常德县文史资料(第4辑)[M].1988.

[5]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6]马亚中.近代卷·暮鼓晨钟[M].北京:中华书局,1997.

作者简介:蒋硕华(1990-),女,苗族,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