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工作原理知识导学

2016-12-06 03:10安徽省砀山中学
青苹果 2016年7期
关键词:稀硫酸原电池负极

安徽省砀山中学 董 顺

原电池工作原理知识导学

安徽省砀山中学董顺

一、知识梳理

1.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工作原理(以锌铜原电池为例):

(1)电极名称和电极反应

原电池中,相对活泼的电极为负极,相对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电极)为正极。

上述电池发生的反应为

(2)电子、电流流动方向

电子从原电池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电流在外电路中从原电池的正极到负极。

(3)阴阳离子的迁移

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

注:“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上述过程可表示为右图:

原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例1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解析活泼金属锌为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由正极到负极,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随着H+消耗,pH逐渐增大。

答案C

(4)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判断依据 负极 正极电极材料 一般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 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导电非金属电子流向 电子流出的一极 电子流入的一极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方向阴离子移向的一极 阳离子移向的一极发生的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反应现象 电极溶解 电极增重或有气泡放出

特例:Al在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做负极,Mg做正极;Fe、Al在浓硝酸中钝化后比Cu等金属更难失电子,Cu等金属做负极,Fe、Al做正极。

例2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一根绝缘的细丝吊着铁圈和银圈,使之平衡,小心地从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保持平衡

C.铁圈向下倾斜D.银圈向下倾斜

解析铁圈和银圈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相互连接组成闭合回路,放入CuSO4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活泼金属铁做负极,失电子生成Fe2+进入溶液中:,电子传给了银圈,溶液中的Cu2+在银圈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所以铁圈向上倾斜,银圈向下倾斜。

答案D

(5)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①具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前提条件);

②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石墨)做电极;

③要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④形成闭合回路(工作条件)。

例3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解析依据构成原电池的四个必要条件分析:A中两电极相同,C中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中酒精是非电解质,唯有B符合条件。

答案B

3.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1)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从电子得失(或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将总反应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可能参与反应;

(4)验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所得式子和总化学反应方程式相同,则书写正确。

4.原电池的主要应用

(1)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新型化学电池;

(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3)进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较;

(4)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进行保护。如在铁质轮船底部镶嵌锌块。

例4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流向为d→导线→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a>b>c>dB.c>a>b>dC.a>c>d>bD.b>d>c>a

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可知,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据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a>b,c>d,a>c,d>b。

答案C

例5某原电池总反应为:Cu+2Fe3+=Cu2++2Fe2+,下列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B C D电极材料 Cu、Zn Cu、C Fe、Zn Cu、Ag电解液 FeCl3 Fe(NO3)2 CuSO4 Fe2(SO4)3

答案D

5.化学电源

一次电池:用过后不可复原,如常见干电池;

二次电池:充电后能继续使用,如铅蓄电池。

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池):

①用酸性电解质时:

②用NaOH等碱性电解质时:

二、典型试题导析

1.如右图所示,电流计G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溶液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溶液

C.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解析该装置为原电池,A极变粗,说明A上有金属析出,即在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A为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应含有易得电子的金属阳离子;B为负极,应是比A极材料更活泼的金属,只有D项符合题意;D中负极(Fe)反应:,正极(Ag)反应:。

答案D

A.HNO3为电解质溶液B.锌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C.铁极质量不变D.铜可能为原电池正极

解析由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知,电池的负极为铁,则正极应是比铁更不活泼的金属(B选项错误),在反应中负极不断被消耗(C选项错误),由于反应中放出了氢气并生成了Fe2+,故知电解质溶液不能是HNO3。由上分析可知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3.把适合题意的图像填在横线上(用A、B、C、D表示)。

(1)向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向过量的两份锌粉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将(1)中的CuSO4溶液改成NaCl溶液,其他条件不变,则图像是____________。

解析加入CuSO4溶液后,Zn置换出Cu,形成原电池,能够加快反应速率。(1)a中Zn减少,H2体积减小,A项正确;(2)中由于H2SO4定量,产生H2的体积一样,B项正确;(3)当把CuSO4溶液改成NaCl溶液时,相当于将溶液稀释,反应速率减小,但产生H2的体积不变,C项正确。

答案(1)A(2)B(3)C

4.某高一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试根据下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 Mg、Al 稀盐酸 偏向Al 2 Al、Cu 稀盐酸 偏向Cu 3 Al、石墨 稀盐酸 偏向石墨4 Mg、Al NaOH 偏向Mg 5 Al、Cu 浓硝酸 偏向Al

(1)实验1、2中Al所做的电极是否相同?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3)实验4中Al做正极还是做负极,为什么?写出Al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4)解释实验5中电流计指针偏向Al的原因。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做正极还是做负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解析一般情况下,较活泼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根据实验1、2的结果,自然得出1中Al做正极,2中Al做负极,但在NaOH溶液中Al比Mg活泼,Al做负极,在浓硝酸中由于Al发生钝化,Cu做负极。

答案(1)不同

(3)Al做负极,因为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Mg不能,

(4)实验5中由于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Cu为负极

(5)与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

猜你喜欢
稀硫酸原电池负极
小小观察家
小小观察家
去除稀硫酸中游离氯方法的对比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负极材料LTO/G和LTO/Ag-G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氯碱工业稀硫酸回用于联二脲的生产
韩国三星开发出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
硫酸亚铁水合物在稀硫酸中溶解度的测定及其晶体存在形式
电学知识在原电池工作原理讲解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