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中奇观

2016-12-06 14:21谢荣征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大坑天坑窑洞

谢荣征

地球上有很多坑,它们或大或小,或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两处比较著名的大坑,看看坑里有什么奇妙景象。

天坑珍宝

广西乐业县的群山间有一个个巨大的“坑”,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号称天坑王国。乐业天坑群中最大的大石围天坑垂直深度613米,南北走向宽420米,东西走向600米,被人们比喻为进入地球的心脏之门。晴朗的日子站在坑边,阳光从坑口射入,可以看见坑底——树木郁郁葱葱,成了绚丽多彩的“动植物王国”。

天坑内有暗河,有小溪,气候湿润,花草芬芳,藤蔓、苔藓、棕树等数十种植物交错生长,形成热带雨林。除了常见的花草树木之外,天坑中还有珍稀植物生长,比如,有一种被认为早已灭绝的珍贵兰种“贵州地宝兰”竟然出现在大石围天坑中。目前人们已经在这里发现30余丛、150余株这种稀有兰花。科学家们还在这里发现中国一级保护植物桫椤、冷杉、血泪藤树和蕨类等珍贵植物。这里人迹罕至,水汽充盈,为珍稀植物提供了绝佳的生存环境和庇护场所。

由于气候温暖湿润,森林生态环境优越,这里也成为很多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以鸟类、鼠类和蛇等小型动物为主,其中有蟒、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数十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人们还在天坑底下的暗河里发现了近30多种珍稀水生动物,像盲鱼金线鲅、盲蟹、中国溪蟹,还有张氏幽灵蜘蛛等。据科研和探险人员说,他们在天坑底部还亲眼看见过“飞虎”这种罕见的动物。“飞虎”学名鼯鼠,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外形类似松鼠,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可以借助有利地形进行滑翔,好像真的在飞行一样。由于天坑鲜有人涉足,有些坑底的动物根本不怕人,因为它们从来没有见过人。

坑里人家

在陕西省三原县新兴镇的柏社村,你看不见平常村庄常见的房屋,村民生活在地下的大坑里,进村不见屋,闻声不见人。这种特殊的窑洞式样的民居又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窑洞,一般的窑洞是利用陡坡的岩壁开凿,而建造这种特殊的窑洞时,是先在地上向下7~8米的深度挖一个四四方方的大坑,这就是“庭院”,偶尔有树梢稍微露出地面,这是栽种在庭院里的树木。挖好坑,再在四壁开凿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其中有一孔留作门洞,再开挖一条长长的斜坡通到地面,作为这户人家的大门。这种民居就是“地窑”。

为什么当地居民会住这种地窑呢?因为这里地处平原,没有山坡、沟壁等可以被用来建造常见的窑洞;这种地窑造价较低,几乎不需要砖瓦和木材,只有家里人花些力气和时间,就可以建造;另外,这种地窑完全沉入地下,墙壁就是厚厚的土地,风吹不进,日晒不透,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窑内外温差能达到5度;更重要的一点,在兵荒马乱的岁月,整个房舍甚至村子都隐于地下,也具有隐藏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当地百姓又把地坑院窑洞称做暗庄子,不知情的外地人是不敢随意在村里到处乱走的。尤其在夜晚,黑灯瞎火,弄不好就会掉进谁家地窑的院子里,摔个腿断胳膊折。

居住在大坑里,下雨会不会被淹?这个完全不用担心。建造地窑的时候,会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下雨不积水;院子里除了有专门的水井之外,还有个“渗井”,院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入其中,渗入土地里,就相当于下水道,起排水作用。当然,关中地区降雨较少,也是地窑不轻易被淹的原因。

不过地窑也会怕水灌,还有光线暗、通风差、较潮湿的缺点,所以如今很多地窑已经废弃,人们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

本栏插图 李斯冉

本栏责任编辑 周锦宜

猜你喜欢
大坑天坑窑洞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墨西哥神秘“天坑”面积迅速扩大
猫和猪
白宫天坑
天坑探奇
绳子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