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6-12-06 06:52孔燕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3期
关键词:对策

孔燕群

摘 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校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就业性别歧视、家庭社会背景、社会实践经历、就业观念等因素是阻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为缓解这些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应该从政府、高校、家庭和女大生学自身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困境;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对高等教育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扩大规模和招生的数量。高校中农村籍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农村女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反而农村女大学生得到的就业机会却越来越少。扩大招生不仅没有为农村女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反而增添了就业压力。其中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社会背景、就业性别歧视、社会实践经历等因素。通过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农村女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缓解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仅可以让农村女大学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也对促进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境

1.就业性别歧视普遍存在

就业性别歧视的主要表现是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由于女性独有的生理特点、相对脆弱的抗压能力以及养育子女过程中的特殊角色等因素,用人单位对女性员工的招聘时常表现出对女性性别歧视的特点。例如有的用人单位只招收男性员工,或是强调更倾向于未婚、未孕女性等。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女大学生认为社会存在较普遍的性别歧视,并认为这种性别歧视影响到了自己的就业选择,甚至是就业的稳定性。

2.农村家庭社会资源缺乏

家庭社会背景是影响农村女大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具有反向作用。由于长期在信息闭塞、社会关系简单的环境中成长,加上农村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籍女大学生在社会人文知识水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个体自信心等方面相对城市籍大学生而言差距较大,绝大部分农村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知识的综合性与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方面比城市学生相对较差,也很难获得同城市大学生对等的就业资源,显著影响了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

3.社会实践经历缺失

社会实践经历是影响农村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升,尤其是当他们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后,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有切身的体会,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通过学习来提升动手能力。很多农村籍女大学生都共同认为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对于未来就业是有帮助的,也正是如此,很多农村籍女大学生都期望能够尽可能地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从相关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村籍女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的社会实践机会很少,大多社会实践活动都被局限在校园内部,通过一些学生文体活动的开展得到一定的锻炼。由于这些学生活动远离了社会生产的实际,因此,很难真正意义上说能够有效提升她们的实践能力和经验。

4.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

由于受到家庭父母较高的期望,农村籍女大学生往往希望能够通过谋求到一份收入比较好的工作,用于回报家庭对自己教育培养的投入,从而造成她们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企、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同时受物质观念的影响,社会上流传“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部分女生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不足,女大学生更多地产生依附男性、曲线就业的想法。一旦遇到“男生优先”“不招女生”的情况,便会产生悲观、焦虑等情绪,看到苛刻条件,就打退堂鼓。女大学生普遍就业心理压力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攀比心理、孤傲心理和依赖心理,容易走向极端。

三、解决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对策

1.优化农村籍女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一是要倡导性别平等的文化观念。解决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需要营造性别平等、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必须摒弃“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的封建思想,倡导性别平等的文化观念。必须正确评价女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发挥女大学生的优势,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二是要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法规中补充相应的实施和惩罚措施,对于违背法律的企业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的惩罚。另一方面要加大实施力度,提高可操作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法律支持与保障。完善的法律机制需要国家、企业单位以及女大学生个人共同去建设,国家强力推进,社会按章进行,自身懂得维护个人权利,三者共同进行,相互促进,共同完善法律保障机制,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增添砝码。

2.用人单位要转变用人观念

企业用人观念是指企业在招聘、录用员工时的价值取向,也就是企业在选人、用人时会重点关注人员的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等,企业用人观念是企业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坚持“以德为先、实务为本,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知识基础、较好的发展潜力”等用人标准,合理选择人才队伍。在企业用人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农村籍女大学生的歧视现象。

3.以教育为契机,提升农村女大学生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励志教育,树立理想信念。一方面,要定期地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举办有关人生、理想、奉献的讨论会、演讲会,开展具有教育功能的讲座、调查、阅读活动,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的方式。另一方面,要搭建团委、学生会、社团等为载体的大学生成才发展平台,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校园青春励志话剧、征文比赛等,通过讲述十佳大学生、自强自立大学生的故事,激励大学生树立目标,建立自信;开展各类学科竞赛,鼓励学生扎实基础、学好专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研究型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提升自我,挑战自我;做好校园文化的宣传工作,努力办好校报、校广播站、宣传橱窗、励志文化墙等,使之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

二是正确判断就业形势,端正求职心态。大学生自身既要树立就业信心,又要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要能够端正求职心态,正视自己的就业条件,先就业再择业。作为农村籍女大学生,由于在家庭环境、社会人际关系、人文素质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端正求职心态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是提升知识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的核心要素,作为大学生而言,应该掌握文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同时拓展和延伸其他方面知识,以助于提升自己综合的能力。作为农村籍女大学生而言,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条件较差,相比城市大学生来说掌握的知识水平的广度和深度处于劣势,因此,就更应该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要掌握人际沟通、自我控制等能力,不断提升人文素质水平,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4.政府要给予相关的就业补贴

一些企业排斥女大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于女性自身的特殊性——怀孕、生育和哺乳期,在这期间女性不能为企业服务但用人单位仍然要支付其工资及相应的补助。为了减轻用人单位因聘用女性职工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国家政府应该给予公司和女大学生个人相应的补贴,制定相关法律,以每人工作年限,学历以及不同行业等因素作为衡量标准,对于怀孕期间的女性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经济上的补助,政府按女性职工的人数给企业发放补贴,一方面可以缓解女性职工在产假期间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排斥。根据企业招收女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政府制定一定的标准,给予相应的补贴,从侧面也是对企业招收女大学生的一种激励,这样一来企业会更乐于接纳女大学生。

5.高校在专业和就业方面要给予指导

高校应改变无差别教育的模式,针对女性的优势开设相关学科,例如日本的高校会开设插花专业,我国高校也可以在一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专业上加大女性的招收比例,也可以开设一些专为女性设计的专业,这样可以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和优势,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开辟新的市场。高校还要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今社会市场的就业形势,提供昀新的求职信息,指导女大学生如何在就业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意识,警惕招聘的一些陷阱,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在女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起到疏通的作用,高校要发挥自己向社会输入人才的重任,就要在招生以及学科建设等方面把好关。

参考文献:

[1]严建萍.农村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原因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05)

[2]董朝宗.高校如何应对农村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基于职业自我效能的视角[J]. 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 2010(03)

[3]严安.大学生就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J].学术论坛,2011.

[4]任雪丽.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成因、影响与对策[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5]王丽韫.关于农村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些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 2012, 11.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