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杰出华人——在非洲的中国人(续)

2016-12-07 01:17程宇航
老区建设 2016年19期
关键词:加蓬酋长尼日利亚

□ 程宇航

在非洲的杰出华人——在非洲的中国人(续)

□ 程宇航

据估计,目前在非洲的华人已经超过百万。但就人数而论,非洲是五大洲中华人数量最少的大陆。

“江山代有人才出”。尽管人数最少,但在非洲的华人中,仍然涌现出了一些杰出人物。

上海人当上尼日利亚的部落终身酋长

胡介国与当地人合影

在西非尼日利亚,有一个华人酋长,能讲一口流利上海话。他叫胡介国,原是中国上海人。上世纪70年代末,胡介国来到尼日利亚,投奔早年经香港到尼日利亚发展、在当地打拼多年、并且已成侨领的父亲。

起初,父亲想让他继承自己的纺织事业,但胡介国拒绝了,而是选择前往加拿大学习饭店管理。胡介国学成后回到尼日利亚,在拉各斯香格里拉饭店给洋老板打工。

凭借勤奋和智慧,胡介国很快脱颖而出,成为饭店总经理,赚得闯荡非洲的“第一桶金”。随后,胡介国兴建了金门大酒楼。此为尼日利亚的标志性建筑和餐饮中心。胡介国的金门集团旗下拥有11家子公司,3万多员工,主营旅游、餐饮等业务。

随着事业的发达,胡介国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1999年,他以公司名义向银行融资2亿多人民币,帮尼日利亚建了4所学校,每所学校可以容纳3000多人。

因为他的杰出贡献和崇高威望,2001年,大酋长埃米尔正式任命胡介国为酋长。胡介国的酋长身份是终身的,享有不少特权。他拥有近百人的武装警卫队,人员由他自己挑选,工资由当地政府负担。“还有一个特权,警察不能抓我”。胡介国笑称自己有了“永久赦免权”。

胡介国十分关心华侨在尼日利亚的发展。他说自己的日常工作和职责就是处理尼日利亚华人事务,为中国商人在尼日利亚开展生意牵线搭桥,并且协助使馆处理各种“摩擦”。

胡介国还担任着尼中商会的会长,经他牵线搭桥落户非洲的中国企业已有上百家。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建的3000公里铁路改造维修项目就是在他的出面帮助下谈成的。该项目合同金额达5.6亿美元,是当时中国在非洲承建的最大项目。此外,由于台湾在尼日利亚花了不少功夫且有一定影响,胡介国表示他还要做好那里的和平统一工作。

今年68岁的胡介国已在尼日利亚生活40余年。他的部落现在仍然实行一夫多妻制,但他却没有入乡随俗玩“选妃”。他和妻子谢美仪的坚贞爱情在当地华人社区传为美谈。

拥有1.7亿人口的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和非洲最大的经济体。目前在尼日利亚的华人华侨已经超过10万人。胡介国说,非洲人民真的很友好,而且对中国人很尊重,甚至接近于崇拜,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人不仅聪明,而且刻苦。

做项目经理竟然做成了非洲酋长

身着酋长长袍的房一波

2004年9月,山东电建三公司在尼日利亚承包了帕帕兰多燃机电站,房一波作为项目部经理受命来到了尼日利亚。可是,工程刚一动工,就遇到了当地人的强烈抵制和扰乱。附近村子的人将中国人围堵在简易的办公室里,要求给所有村民安排工作。他们用木头将道路封死,也不允许在工地上工作的黑人去上班,见人就打。

房一波他们被围困在办公室里出不来,同事们都吓坏了。此时房一波想了想,还是走了出去和“围攻”的人交涉。对于他们提出的要求,他耐心地进行解释。这样的情况僵持了三天,最后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只得求助当地的警察局。警察赶来后用警车开路,才使后勤人员出去买了点食物,解了燃眉之急。

“靠警察总不是长久之计,房一波认为解决之道是要真诚对待当地人,把他们当成朋友。

于是,房一波独自一人带着一大袋糖果,提着枪,走进了附近一个陌生的村子。当时,村子里的人正在做礼拜,他们看见房一波走进村都呆住了。房一波坐在了村中央的空地上,将糖果分给围上来的孩子们。他笑着和大家问好,并跑过去和他们握手。也许是他的勇敢,使当地人慢慢和他开始亲近起来。

此后,房一波经常一个人出去,见路就走,找个村子就进,请他们喝中国茶。目的就是想让当地人知道中国人的友好。很快地,他就和十里八村的村民熟悉起来。很多人遇到困难,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慕名去找他。连起初带头闹事的那个酋长的儿子都与他成了好朋友,不但不来闹事了,而且还会主动帮着做调解工作。

正是因为真诚相待,房一波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几年下来,房一波在当地人中的威望越来越高。2007年6月,房一波被阿卡姆土王封为酋长,并给了他500亩世袭的土地。这既是众望所归,也是水到渠成。真诚换来了信任,无私赢得了荣誉。土王阿卡姆说:“让房做酋长,是因为我的领地上的人民尊敬和热爱他,他不仅给当地的社区带来了光明,他还给了他们足够的关怀和爱。我让他当酋长,是因为我觉得他属于我们。”

当上酋长后,房一波经常深入属地的深山丛林,了解当地民情,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当看到当地小学校舍极其简陋的状况,房一波决定捐建一所学校。学校建成后占地面积可达12万平方米,将有10间教室和1个大运动场,并设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和食堂,能够容纳250名学生。这一举动其实包含着房一波的深邃远大的目光。他说:“我们不是在作秀,我们是真心想为当地人做点贡献。我很想让这里的孩子,能不受风吹雨淋地上课。也许将来的总统、外交部长,都会从这里产生。”

今年52岁的房一波早已习惯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了,而且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

很多人说,房一波在尼日利亚创造了奇迹。其实,他是凭着勇气、真诚和坚持,最终赢得了当地人的信任和信誉,赢得了他在尼日利亚这块土地上的一席之地。

差点当上总统的“温州之子”

今年8月27日,西非国家加蓬举行总统选举,其中的一位总统候选人是一个华裔移民的儿子。他叫让•平,祖籍中国温州。其父程志平是在1933年来到加蓬并定居,娶当地米耶内族酋长的女儿为妻。让•平出生后,父亲带他到天主教堂洗礼,并起教名“让”,与其父之名“平”合称让•平。

让·平

让•平1942年11月出生在加蓬,学生时代的理想是成为银行白领。读书时让•平选择了经济学专业,而且学习成绩在巴黎第一大学一路领先,成为加蓬留学生中的佼佼者。

1970年,让•平大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被加蓬政府派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任职。从1990年起,让•平长期在政府任职,先后担任过多个部的部长,其中担任外长将近10年。在国际上,2004—2005年担任第59届联大主席,2008—2012年担任非盟委员会主席。曾率领加蓬代表团出席许多国际会议和首脑会议。

让•平在政府的32年丰富职业生涯中取得了许多外交成就,特别是协助加蓬总统进行许多调解工作,以恢复中部非洲、特别是刚果共和国、乍得、中非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和平与稳定。为表彰他对自己国家的卓越工作和贡献,加蓬向让•平颁发了赤道星三等荣誉勋章、赤道星二等荣誉勋章、海洋功勋三等荣誉勋章、加蓬国家功勋三等荣誉勋章。此外,还获法国颁发的三等荣誉勋章、法语国家杰出人士四等荣誉勋章,及葡萄牙颁发的功勋大十字勋章。

作为温州人的儿子,让•平多次回到故乡寻根。他第一次到温州“寻根”是在1987年,其时任加蓬外长。2003年10月,让•平作为海外温州人的后裔被邀请出席首届世界温州人大会。2008年8月,到北京出席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2010年11月初,他参访温州大学。最后一次回温州是3年前。让•平对故土怀有浓浓深情,他会讲几句简单的中文,如“谢谢”、“中国温州”等,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我是温州人”。

当年回温州省亲,让•平见到了外甥徐恭德,随后鼓励其前往加蓬发展。如今,主要做木材生意的徐恭德,已是加蓬华侨华人协会终生名誉会长,同时还是温州的海外特邀政协委员。最近10多年里,让•平在中加商业贸易上扮演了“搭桥引线”的重要作用。如今,在加蓬经商的温州人已经超过200名,主要从事食品、木材、建筑等行业。

在这次总统选举中,尽管官方宣布现任总统阿里•邦戈以1.57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相差5594票)获胜。但让•平对选举结果不予认可,已经提出上诉。尽管最后的上诉结果可能不容乐观,但让•平在加蓬政界和国际活动中的不俗表现和杰出贡献,足以让他成为加蓬历史上的一个立得住的伟大人物。

非洲华人走上政治舞台初见成效、任重道远

虽然非洲华人的人数相比起其他地区来说要少很多,但已有不少华人政治精英走上非洲的政治舞台。

津巴布韦的华裔女部长。祖籍广东台山的华裔费琼,其祖父是到南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前身)的第一批中国人,其父17岁来非洲投奔父亲。费琼曾参加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投入到争取独立的运动中,她父亲在哈拉雷城里开的面包店后来就是民族解放运动成员开会的据点。

费琼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她曾任津巴布韦两任内阁部长,主管教育和就业。此后,她先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任教育小组主席,后任非盟高级顾问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能力建设研究院首任主席。

塞舌尔首位民选总统为华裔。塞舌尔共和国独立(1976年)后的第一位民选总统詹姆斯•曼卡姆是一位华裔,中文名字叫陈文咸。1939年生于塞舌尔,其祖父是华人,曾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因政治避难从香港来到塞舌尔。

对塞舌尔的发展方向,詹姆斯•曼卡姆把赌注压在了旅游业上。他在全世界以自己出色的交际手腕与各界名流打交道,终于让世人对塞舌尔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富豪和名流不断涌入塞舌尔度假或举办各种派对。许多阿拉伯富翁大面积购买塞舌尔土地,影星和名流也纷至沓来。在他的倡导和全国的努力下,塞舌尔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如今,詹姆斯•曼卡姆先生现致力于和平学研究,先后出访200多个国家并进行演讲,为世界各国和地区间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在毛里求斯,参政的华人真是不少。比如1984年当选为路易港市长、1988年当选国会议员的李国华,文化艺术娱乐部长曾繁兴,前检察总长陈念汀,第一位华人国会议员朱梅麟,和前任毛国驻法国大使陈凯等。

印有朱梅麟头像的毛里求斯纸币

最为知名的,是祖籍广东省梅县的华裔朱梅麟。他曾任毛里求斯华商总会主席、国会议员和地区事务部部长等职。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朱梅麟建议毛里求斯政府发展加工出口业,以免过于依赖旅游和蔗糖。为表彰他为国家的贡献,毛里求斯于1999年开始发行印有朱梅麟头像的25卢比纸币作为纪念。

南非华人首次公开竞逐民选议员。在南非,华人后裔也不再仅限于商界活跃,他们纷纷开启政治生涯。

1994年,由省政府直接提名,祖籍福建晋江的华裔黄士豪当选为纽卡斯尔市市议员,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市议员。1996年当选为夸祖鲁纳塔尔省新堡市副市长,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华人副市长。1999年经过民主选举方式荣任纽卡斯尔地区因卡塔自由党主席。

在2004年南非国会选举中,黄士豪、张希嘉、陈阡蕙以及王翊儒脱颖而出,成为南非首批华人国会议员,改写了南非议会中没有华人身影的历史。

2016年8月3日,南非举行有史以来最受民众瞩目的地方政府选举。非国大党华人议员候选人赵建玲女士,作为首位公开竞逐民选议员的华人备受关注。虽然最后结果差强人意,但赵建玲也创造了华人社区参与南非民主政治的奇迹,虽败犹荣。

赵建玲女士

结语:在非洲的华人为贫穷落后的非洲,在经济政治领域做出了可称道的贡献,但仍是“势单力薄”。华人要在非洲的政治舞台上取得更大成果、发挥更大作用,可谓是任重道远。

程宇航,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加蓬酋长尼日利亚
混乱的方向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温州人后裔角逐加蓬总统
感受加蓬的绿、黄、蓝
阿尔贡古捕鱼节
小岛上的统治
酋长猜谜
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