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子恢毛泽东能托付妻小的人

2016-12-07 09:00钟兆云
福建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特委闽西红四军

钟兆云

邓子恢毛泽东能托付妻小的人

钟兆云

“这次入闽可是按你的剧本导演的啰!”毛泽东在闽西找到了知音

1929年5月22日,闽西上杭通往蛟洋的逶迤山路上,行色匆匆地走着一身农民打扮的年轻人,他到蛟洋后鞍尘未歇,又风尘仆仆踏上了通往龙岩之途。他叫邓子恢,时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欲去寻找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

大约一个星期前,他在上杭见到了红四军军委委员宋裕和带给他的毛泽东的亲笔信。信上说,红四军已由江西瑞金向闽西进发,但赣敌李文彬部尾追不舍,企图伙同闽西之敌合围红军并予聚歼,“请你务必于5月22日赶到蛟洋与我们见面,共商退敌大计”。

1946年6月,邓子恢任四野第二政治委员

接信后,邓子恢马上召集特委紧急会议,紧急部署上杭、永定、龙岩三县的扰敌计划,以助红四军摆脱敌之追围,并就迎接红四军入闽工作作了布置。当他按时赶到蛟洋时,却闻讯红四军在渡过汀江后,已摆脱敌人的纠缠,经连城新泉、上杭古田向龙岩推进。于是,他立马折身,轻车熟路地转返家乡龙岩。

红四军行动神速,飘忽无定,此前邓子恢与毛泽东已两次失之交臂。

这年3月14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四军在长岭寨击毙军阀郭凤鸣,歼其旅2000余众,轻取长汀县城。毛泽东要长汀党组织通知邓子恢前往见面,未料,由于消息迟获,待邓子恢兼程赶到时,毛泽东已率红四军重新入赣。

邓子恢怏怏回到特委机关不久,得知粤桂军阀开战,龙岩守敌陈国辉已率旅主力入粤讨桂,他立即赶写了一份详细报告,派人潜往赣南密送前委,要求红四军重返闽西,趁虚攻克龙岩。毛泽东和前委接报后,立即挥师返闽,并希望与邓子恢在蛟洋碰头,不料因军情突变而未遇。

5月23日迟暮时分,邓子恢赶抵龙岩近郊龙门,只见大队红军秩序井然地从城里撤出,欲向永定开进,不禁心生纳闷,更加急于见到毛泽东。在几个红军战士的帮助下,邓子恢终于在长龙般的队伍中找到了毛泽东。

邓子恢对毛泽东慕名久矣。早在八九年前,他还在各种政治思潮和学派之间徘徊时,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一系列指点江山的雄文,给了他深刻启迪。他由衷地折服于毛泽东对时局的精辟分析和改革社会的良好主张。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拉起红军后,邓子恢

对毛泽东更添一份敬仰,并在脑海中勾勒了他的种种形象,岂料他和普通战士一般打扮,如果不经介绍,他实在难以从军威浩荡的行军队伍中,把他同这支大军的统帅对上号。他气喘吁吁地上前握住毛泽东的手,连声说:“欢迎,欢迎你们!”毛泽东笑着说:“你就是邓子恢同志,真是相见恨晚,这次入闽可是按你的剧本导演的啰!”

毛泽东把邓子恢介绍给朱德、陈毅后,朱德告诉邓子恢:龙岩城里的守敌不到两个营,不堪一击,逃往漳平去了。为了调动正在粤东参加军阀混战的陈国辉主力回援,以便各个击破,红四军决定暂时放弃龙岩,进击永定。

他们边走边谈,毛泽东还热情地说:“闽西的情况很好,党组织和群众革命力量有相当好的基础,你们的工作不简单!”这是他在亲身体察了入闽后种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和事件之后,说出的真心话。

初到长汀,毛泽东就发现,这里的穷苦工农对红军的各项活动都非常拥护和支持,城里城外都洋溢着革命氛围。基督教会的福音医院不仅收治了红军伤病员,还主动为全军将士种了牛痘,以防天花。院长傅连暲对毛泽东说,他几年前就见过邓子恢并受其影响。在二次入闽时,赣敌紧追不舍,而汀江遇雨猛涨,阻遏红军去路,危急关头,汀江边的革命群众冒险送红军强渡,使红军转危为安。毛泽东深知,所有这些,与邓子恢、张鼎丞领导闽西创造的良好革命基础息息相关。

邓子恢与毛泽东相遇相识在行军路上,此后携手走着坎坷艰难的革命历程。

毛泽东很看重邓子恢的才干。邓子恢领导闽西党组织打开了这么大一个局面,使红四军一进福建就有落脚之地,这是毛泽东所没想到的。邓子恢真诚、直率、朴实的品格,加深了毛泽东的尊重。红四军在闽西的活动,以及事关闽西大局的问题,毛泽东总要找邓子恢商量。

在随后的二克、三克龙岩中,邓子恢密切策应红四军的行动,部署群众工作,侦察敌情,还亲率地方武装配合红四军作战。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屡战皆捷,歼敌2000余人,敌军残部由陈国辉率领,仓皇逃往闽南,再不敢回闽西。邓子恢深为毛泽东的政治、军事雄才拜服。

随着对闽西情况的深入掌握,毛泽东提醒邓子恢要重视武装建设,邓子恢恳请毛泽东从红四军中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军事政治干部相帮。毛泽东一口答应,不仅给人,还拨了一批枪支弹药。

在邓子恢、张鼎丞等人的发动下,闽西大部分区域很快就处于红四军及趁势崛起的闽西工农武装的控制之下。正是他们领导开创的良好的闽西革命局面,使毛泽东坚定了在闽西游击的思想,并由此开创了包括赣南在内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1959年夏,邓子恢与妻子陈兰在北方万寿路住所

患难见真情邓子恢帮助毛泽东闯过“鬼门关”

红四军三克龙岩后,邓子恢安排毛泽东到松涛山下古朴典雅的新邱厝居住,并就今后的革命问题展开长谈。1929年6月21日,邓子恢被推举为龙岩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这天的滂沱大雨,丝毫没有浇灭群众的热情,到会者两万人,欢呼声震天动地。毛泽东强烈地感受到了邓子恢在群众中的威信。

但不和谐的事接着发生了。龙岩革委会成立的第二天,红四军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始料不及地落选前委书记。这时,邓子恢伸出了热

情的双手,邀请毛泽东到闽西休养并指导地方工作。

邓子恢代表闽西党组织发出的邀请帖,对毛泽东不啻是个巨大的抚慰。作为一心一意干革命的地方最高领导,邓子恢也庆幸有毛泽东就近指导和帮助,给闽西工作注入活力。闽西的历史舞台就此轰轰烈烈地上演了恢复武装斗争、创造割据区域、实行土地革命的宏剧。导演是邓子恢,幕后策划则是毛泽东。

在毛泽东的建议和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下,闽西特委定于7月11日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讨论根据地创立的经验和未来的方针等。邓子恢决心适时地在会上把毛泽东隆重推出。毛泽东亦知此会的重要性,不仅欣然与会,还带着妻子贺子珍,以及江华、蔡协民、曾志等人提前两天到达会址蛟洋文昌阁。

在和邓子恢研究会议的有关情况时,毛泽东发现准备不够充分,于是提议推迟一个多星期开会,让代表们再作一番调查研究,更加深刻地了解闽西的实际情况,以便在会议期间制订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会议的组织和主持者邓子恢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并同毛泽东一起给代表们出了一长串题目。

邓子恢认为,在根据地刚刚形成、土地革命方兴未艾的形势下,应加强土地斗争,这是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热情、巩固与发展割据局面的首要前提。邓子恢这一实事求是的观点,以及在此之前推行的富有创造性的分田分地政策,让“农民运动大王”毛泽东倍加赞赏。

邓子恢虽是知识分子出身,但长期生活在农村,广泛密切接触农民,理解农民渴求土地的愿望。他领导闽西暴动以来,一直主张首要的问题是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中国革命的问题集中为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集中为土地问题,成为毛泽东与邓子恢的共识。此后,两人互相砥砺,互相帮助,在斗争实践中对土地革命进行不懈探索和总结。

闽西“一大”前夕,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悟性极高的邓子恢很快就代表特委起草了一个指导闽西土地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件。毛泽东读完后,连道“很好”,只在个别地方作了修改,便交邓子恢,待在会上讨论后,再发给各县执行。

在毛泽东和邓子恢的携手下,闽西“一大”开得相当成功。会上正式选出了以邓子恢为书记的闽西特委。会后,一部比较完善的土地法迅速推广到闽西各县以至全国各根据地,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闽西土地法》对中共土改总路线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这其中凝聚着毛泽东、邓子恢的多少心血!

会议后期,国民党对闽西革命根据地发动三省“会剿”。特委决定“一大”提前闭幕,代表们迅速分赴各县斗争前线。随后,邓子恢率特委机关护送毛泽东撤离蛟洋,前往上杭、永定农村养病。

为了避开国民党军的追击和搜查,毛泽东、贺子珍等人不得不经常转换住地。辛苦劳顿,又值盛夏酷暑,毛泽东的病越来越重,又因闽西山区蚊虫肆虐,不幸染上了恶性疟疾。

邓子恢为此焦急万分,想尽办法加以照料。共青团特委书记曾志回忆:“邓子恢同志对毛主席非常关心,照顾得非常周到,像对待尊敬的老师和益友那样,出自内心的感情和爱戴,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体贴。他派人寻找好的中、西医为毛主席诊治,托人专程去购买牛奶、白糖给毛主席补养身体,还为毛主席每天买2斤牛肉炖汤,再炖上一只母鸡。”

患难见真情,邓子恢的战友情,深深铭记在毛泽东、贺子珍夫妻心里。10月下旬,毛泽东随邓子恢所率闽西特委机关撤出上杭城,移驻苏家坡时,已经弃担架而步行走路了。他还颇为感慨地对曾志说:“看来我这个人命大,总算过了这道‘鬼门关’。”可以说,毛泽东能闯过这次“鬼门关”,与邓子恢的精心关照密不可分。

在苏家坡的日日夜夜,邓子恢一直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或饭后,经常漫步在枫林里和小溪畔,探讨马列主义的理论问题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随着了解的加深,两人的友谊进一步升华。

“我到处在找你呢!”毛泽东托邓子恢照看妻小

1929年11月下旬,毛泽东重返部队主持工作,并主持在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即古田会议)。邓子恢为毛泽东的重新出山

而高兴。

一个月后,邓子恢在苏家坡接到毛泽东的信,请他到古田会面。此时古田瑞雪纷纷,他们围着火炉促膝而谈。毛泽东告诉邓子恢,根据新的斗争形势,红四军即将离开闽西开赴赣南。

虽然舍不得毛泽东和红四军离去,但邓子恢理解红四军的作战意图,坚信其作战能力,赞同毛泽东提出的作战方案。他还表示,将领导闽西军民配合红军主力,坚决打击来犯之敌,迎接红四军返回。

出于私人感情,毛泽东还相托邓子恢照顾因行将分娩而留在闽西的贺子珍。1930年元旦后不久,天地间雪花飘舞,邓子恢和毛泽东依依握别,结束了这段朝夕相处的日子。

1930年3月,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宣告成立,正式形成了巩固的闽西革命根据地。不久,贺子珍从上杭来到龙岩分娩,在邓子恢的帮助下于爱华医院顺产一女婴。

因贺子珍急着追赶红四军,不多久便委托邓子恢找个可靠人家代为抚养幼婴。邓子恢看中了当地一位叫翁清河的补鞋匠,带贺子珍前去见面后,贺子珍同意把幼婴交其抚养,并留下一些钱物作为抚养费。因战乱频繁,这个补鞋匠在国民党占据龙岩后,担心受牵连,将幼婴扔弃。幼婴被人拾到后,几年间转了好几手,其身世至毛泽东、贺子珍双双离世仍未有定论。

毛泽东生前十分牵挂这个从未见过的女儿。1953年,邓子恢回家乡龙岩前,打电话向毛泽东辞行,毛泽东请他打听这个女儿究竟还在不在。邓子恢回龙岩翌日,就找地、县领导会谈此事,并找来那个补鞋匠问情况。补鞋匠害怕暴露真相会受严处,一口咬定孩子早殁。邓子恢深感自己当初找人不当,回京后还专门向毛泽东致歉。毛泽东倒没责怪邓子恢,只是叹了口气,连道数声“可惜”。这是后话不表。

1930年6月,毛泽东按预定计划,率红四军返回闽西,和邓子恢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接着,红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在南阳召开联席会议。邓子恢在会上作了闽西工作汇报,着重介绍了闽西在土地革命中创造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一重要原则。毛泽东代表前委充分肯定了邓子恢和闽西党组织在领导土地革命中所取得的成就。会议期间,邓子恢受毛泽东之托,根据大家讨论的内容,起草了《富农问题》《流氓问题》。这两个经毛泽东精心修改、提交会议后通过的决议,富于理论色彩和很强的政策性。

2010年,25集电视剧《邓子恢》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讲述了邓子恢投身革命后曲折、传奇的人生经历,全面展示了他作为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农村工作专家的辉煌业绩,真实再现了他与毛泽东长达数十年的工作关系和深厚的战友情谊。

这次会面后不久,邓子恢就因抵制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而迭遭打击和错误批判,并被免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西特委书记及二十一军政委等职。

虽然没有了职务,但邓子恢像不久前的毛泽东那样,怀着坦然之心和对党的忠贞之情,继续努力地去完成党组织分配的那一部分工作。为消弭邓子恢在闽西的影响,这年10月,邓子恢被调离闽西,担任省委巡视员,派往沿海地区开展农民运动。

毛泽东虽然与邓子恢中断了联系,但心里却时时想起他。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在毛泽东的积极提议下,邓子恢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会委员,临时中央政府还任命他为财政部部长。只是邓子恢对此一无所知。

1932年4月,正在漳州郊县工作的邓子恢听闻毛泽东率红军东征军攻克漳州,兴奋不已,在芝山下的一座洋楼里寻到了毛泽东。进城尚不到一小时的毛泽东见到离别近两年的邓子恢,也是分外高兴,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些时候到哪里去了,害得我到处找你不着。”邓子恢始知有关任命,遭受排斥的他自然情暖于怀。毛泽东在关切询问了邓子恢的近况后,要他着手办理工作移交,尽快到瑞金赴任。

“有党德的同志”中央政府首任财政部部长因支持毛泽东而罹祸

1932年7月初,邓子恢跟随毛泽东和东路军离开闽南,到达瑞金,就任红色中华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当时称财政人民委员),协助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

财政部和所辖国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包括部长邓子恢和行长毛泽民在内,不过十来号人,但在邓子恢领导下,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4个月内,邓子恢主持完成了统一财政这项繁杂的工程,保证了党和政府的必要供给和红军反“围剿”的所需给养。同时,他还兼代土地部部长。1933年2月,邓子恢受命于危难之际,兼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在临时中央政府10个部中,邓子恢一身三长,担子越压越重,毛泽东称“这是能者多劳”。

毛泽东对邓子恢是了解的,知道他懂得理财。邓子恢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在堂兄设于赣南的杂货店当过几年伙计,对闽西、赣南农村的经济与商业状况相当熟悉。就任闽西特委书记和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后,他参与制订了闽西的土地革命纲领,创办了中央苏区最早的粮食调剂局和闽西工农银行,在财政、经济与土地政策上颇有创新和建树。挑起三个部的重担后,邓子恢殚精竭虑地协助毛泽东,大张旗鼓地开展经济建设工作。

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打响后,中央苏区开支浩大而收入有限,财政捉襟见肘。邓子恢只得利用一身三任的权力,使出浑身解数来组织财政收入,发展国民经济,保证必要供给,支持革命战争。

就在这关键当口,黑影向他袭来。由于邓子恢一贯支持毛泽东,拒不相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经济政策,坚持和实行切合实际的财政税收方针,惹恼了王明的追随者。邓子恢受到苏区中央局的点名批判,接着被解除和罢免了担任的三个职务,降为财政部副部长。

抑制、打击邓子恢并予以撤职、降级,不过是“左”倾路线执行者对毛泽东的一个警告。撤销邓子恢的职务要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字,毛泽东虽不情愿,但在苏区中央局的干预下,也只能违心被动而为。邓子恢理解毛泽东的苦衷,他所表现出的豁达胸怀令毛泽东感动。

那些当权者以为邓子恢的去职,会动摇毛泽东一贯坚持的经济政策。但他们错了。1933年8月12日,即邓子恢被解职的第四天,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会上,却更鲜明、也更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经济思想。毛泽东借此表达对“左”倾路线的强烈不满,和对邓子恢的声援及同情。

然而,对邓子恢的打击还在变本加厉地进行。1934年3月,邓子恢在一次次遭受严厉批评后,被课以严重警告处分。毛泽东对此深为不平,红军到达陕北后,已重掌权力的他亲自主持,为邓子恢撤销了这一处分。

邓子恢和毛泽东一样,任凭再猛的风浪,身

受再大的挫折,也不气馁、懊丧和屈服。他们同样怀着执著的信念和炽热的赤子之心,坚持真理,在党的会议上坦诚发表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以期修正那些人的“左”倾幼稚重症,健康并强大党的肌体,虽遭否定,却不绝望,一如既往地努力完成所负之责。这是他们革命生涯中共同的品格。

1947年1月,华东野战军领导合影。左起:叶飞、丁秋生、韦国清、邓子恢、陈毅、唐亮、粟裕、陈士榘、谭震林

第五次反“围剿”无可避免地走向失利,毛泽东跟随红军长征,邓子恢则留在南方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并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毛泽东到达延安后,在与斯诺的谈话中,对邓子恢和张鼎丞等领导的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给予高度评价。

国共合作,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邓子恢以其威望担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积极投身这支新部队的建军工作。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驰骋在大江南北,邓子恢常向毛泽东报告新四军的政治工作,以使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掌握这支劲旅的情况。邓子恢的才识和品德,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扬。刘少奇曾称邓子恢是“有党德的同志”。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分局,由邓子恢任书记并兼华中军区政委,主持华中局面。邓子恢给中央发电,建议让谭震林任书记,自己为副。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为邓子恢是负责华中分局的恰当人选,仍决定由他主持组织华中分局。

解放战争开始后,邓子恢是毛泽东最为倚重的大员之一。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邓子恢直接参与了形成这个重要文件的讨论。

猜你喜欢
特委闽西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走近“红色闽西”主题采访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闽西灯笼点燃乡村狂欢
闽西山区艺术扶贫的“她力量”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