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2016-12-07 01:26杨小平胡小保黄海鹏
淮海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浅表性膀胱癌开腹

杨小平,胡小保,黄海鹏



·临床经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

杨小平,胡小保,黄海鹏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观察组38例则采用TURBT治疗。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显著,较传统开腹术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

膀胱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治疗结果

膀胱肿瘤是临床最为多见的泌尿系恶性肿瘤,90%为移行上皮肿瘤,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大多数患者以血尿为首发症状,易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相混淆。研究资料表明,膀胱癌中以浅表性膀胱癌最为多见,近年来发病率呈抬高趋势,仅次于前列腺癌。浅表性膀胱癌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萘胺,联苯胺等致癌物质的长期接触是其重要病因[1]。对于本病的治疗,以往多采用传统开腹术,出血多,存在复发的风险,我们自2014年开始采用TURBT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浅表性膀胱癌的并行手术治疗的78例老年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55.98±5.84)岁,病程(10.73±3.27)月,瘤体直径(2.48±0.47)cm,单发28例,多发12例。病理报告:3例乳头状癌,37例Ⅰ~Ⅱ级的移行上皮细胞癌;观察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56.37±5.93)岁,病程(11.06±3.37)月,瘤体大小(2.53±0.49)cm,单发27例,多发11例。病理报告:2例乳头状癌,36例Ⅰ~Ⅱ级的移行上皮细胞癌。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瘤体直径、病位、病理报告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浅表性膀胱癌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者。(2)自身无其他严重疾病者。(3)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1)不符诊断标准者。(2)伴有肾衰,肾脏肿瘤或感染者。(3)无法耐受手术或麻醉者。(4)曾行TURBT治疗失败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硬膜外麻醉完毕,以下腹正中为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电刀切除肿瘤以及其周围2~3 cm范围内的正常组织,若肿瘤在输尿管附近,则将其与输尿管一并行切除术,再行输尿管膀胱再植,留置导尿。观察组:行TURBT治疗,硬膜外麻醉完毕,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电切镜,明确肿瘤大小、位置等,电切镜电切功率为140 W,电凝功率60 W,取冲洗液对膀胱进行低压冲洗。对瘤体进行切除,切至肌肉层时,电灼瘤体周围2 cm内正常黏膜组织,留置导尿管。2组术后均以丝裂霉素40 mg及生理盐水50 ml入腔化疗,1次/周,化疗6次后改为2周每次,2年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情况。(2)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并随访2年,比较复发率及死亡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失血量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s)

表1 2组患者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s)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失血量/ml留置导尿时间/d观察组3836.75±10.096.31±2.2753.15±18.032.06±0.48对照组4064.91±19.5212.28±3.2686.84±21.684.83±0.89t值2.4362.2662.9302.018P值0.0240.0330.0110.038

2.2 2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 2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及尿道狭窄、膀胱痉挛、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膀胱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适合于早期患者,对于肿瘤转移及疾病的发展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浅表性膀胱癌若不及时治疗,复发率可高达70.00%,临床治疗方面以往多采用开放性部分清除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手段日渐增多,TURBT等微创技术开始被用于治疗本病。研究资料表明,TURBT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治愈率高,可达80%,因此本资料患者均在手术后联合丝裂霉素化疗。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

观察组采用TURBT治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留置导尿时间均更短,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更少,复发率及死亡率与则无显著差异,在并发症发面,观察组膀胱出血的发生率更低。吴建华[3]在研究手术治疗本病疗效时,治疗组应用TURBT治疗,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传统开腹术而言具有较大优势,与本研究结果相符,均证实了TURBT对于本病的独特疗效。本研究立足临床,对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均进行了论述,数据更为详实,具有一定的临床及科研价值。在复发率方面,国内相关文献的结果差异较大,但大多认为创伤更小的TURBT并未能降低膀胱癌复发率水平,与本文结果一致。有学者指出,近胱颈处的肿瘤是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而老年患者因前列腺肥大,残尿增多合并膀胱炎也是本病的诱因,而此均可通过电切部分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得到解决,创伤较开腹术更小[4]。笔者认为,复发率与手术的选择无关,只要术中切除彻底,均可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老年患者多伴有心血管疾病,而TURBT损伤小,尽可能的保留了患者膀胱功能,更易受到患者的接受,大幅拓展了手术的适应人群。同时,我们发现,对于临床上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患者而言,若行开腹术治疗后,患者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且术中病灶的清扫多不彻底,而TURBT则很好的解决了该难题,术后复发者即使二次手术也不受影响[5]。本资料中所有患者术后均联合丝裂霉素化疗干预,丝裂霉素可通过解聚细胞DNA而达到阻碍DNA复制的目的,且分子量小,不会被膀胱黏膜吸收,因而对全身影响小,因而副作用较小。

综上所述,治疗方案均可在达到治疗目的,复发率相仿,但TURBT具有创伤小特点,可最大程度保护患者膀胱功能,更适合作为老年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1] 陈梓甫.表浅膀胱癌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5):257-25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2.

[3] 吴建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856-3859.

[4] 江克华,宋兴福,董自强,等.表浅性膀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10,50(46):114-115.

[5] 荣誉,张锦英.根治性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老年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12):3351-3353.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 泌尿外科,338025

杨小平(1982-),男,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6.021

R 737.14

A

1008-7044(2016)06-0677-02

2016-05-05)

猜你喜欢
浅表性膀胱癌开腹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