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临床转归分析

2016-12-07 01:26娄春艳朱茜希王爽朱晓昌郭锡恩
淮海医药 2016年6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

娄春艳,朱茜希,王爽,朱晓昌,郭锡恩



·临床经验·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临床转归分析

娄春艳1,朱茜希1,王爽2,朱晓昌2,郭锡恩2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5年35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70例(观察组),未实施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80例(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Apgar 1 min评分,Apgar 5 min评分,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满意(P<0.01),2组产妇中无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麻醉后头痛等不良反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侧切率,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意度95.4%,明显高于对照组88.1%。结论:镇痛分娩提高产妇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镇痛,硬膜外; 镇痛,产科; 罗哌卡因

分娩产程中所产生的巨痛让孕妇产生恐慌情绪,随着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大量开展,孕妇对镇痛分娩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如何对产妇进行有效的镇痛,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硬膜外分娩镇痛是目前各大医院运用最广泛,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分娩镇痛对母婴预后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自然分娩的产妇350例,无产科禁忌证,单胎头位,足月,ASAⅠ级。B超检查,盆骨外测量及阴道检查评估头盆关系,符合经阴道顺产条件。其中镇痛分娩(观察组)170例,无镇痛分娩(对照组)180例。均无内外科合并症及重度子痫前期等严重并发症,穿刺时刺破珠网膜除外。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有无流产史,身高,产前体重和B超示胎儿体重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s)

表1 2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s)

组别例数年龄/年孕周/周身高/cm产前体重/kgB超胎儿体重/kg观察组17029.16±6.8139.64±0.92161.91±3.8368.21±7.693399.5±320.31对照组18028.17±2.8139.37±1.07162.64±4.1768.84±7.993371.20±300.94F值1.7912.7010.5350.0250.030P值0.2080.0790.2290.6630.541

1.2 镇痛方法 产妇于宫口开2~3 cm时常规监测BP,HR,SpO2,开放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予L2-L3或L3-L4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3 cm,穿刺完成后产妇平卧,给试验剂量的罗哌卡因(0.5%罗哌卡因3 ml),排除进入血管内及蛛网膜下腔后,给首次剂量0.125%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共10 ml,连接镇痛泵,实施患者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0.125%罗哌卡因+0.4 μg/ml舒芬太尼,持续输注8 ml/h,容量限制8 ml/次,锁时30 min,宫口全开时硬膜外追加8 ml,药液停药,全程监测BP,HR,SpO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器械助产,剖宫产),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侧切率,产后出血量,Apgar评分,产妇对分娩镇痛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计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出血量比较,见表2。2组产妇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器械助产,剖宫产),侧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分娩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产妇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见表3。

表2 2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出血量比较 (±s)

表2 2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出血量比较 (±s)

组别例数第一产程/min第二产程/min出血量/ml观察组170488.98±64.01541.01±29.64241±70.13对照组180481.62±60.0252.63±30.83229±72.1

表3 2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n,%)

3 讨论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以及保护性或病理性反应[1]。在产科宫缩疼痛提示产程启动,但在此后持续剧烈的疼痛对母婴均有不利影响,正确地应用镇痛技术有助于降低围产期并发症。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其药理学特点为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毒性低,感觉阻滞和运动分离更加明显,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能明显消除分娩时的疼痛,且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微,对子宫胎盘血流影响低,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当前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2]。应用患者自控镇痛技术于产科分娩,强调了产妇的亲身参与,能够提高产妇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产妇积极配合分娩[3],减少药物的个体差异性,进一步增加了产妇的满意度,在提供分娩全程镇痛的同时还可以随时借助硬膜外导管为剖宫产提供麻醉。

本资料结果显示,分娩镇痛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满意度,而且不会延长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Apgar 1 min,Apgar 5 min评分<8的例数无明显影响,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增加,说明罗哌卡因对子宫收缩无明显影响,不增加产后出血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4]。

[1] 杨承祥.麻醉与舒适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4-15.

[2] 赵普文,施永平,余大松.1500例镇痛分娩的临床分析[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5(1):10.

[3] 薛卫国.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01,17(24):136.

[4] 陈丽.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 :4471-4479.

1.江苏省宿迁市妇产医院 麻醉科,223800;2.江苏省宿迁市中医院 麻醉科,223800

娄春艳(1980-),女,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6.06.042

R 614.42;R714.3

A

1008-7044(2016)06-0711-02

2016-04-27)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硬膜外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