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VC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以福建长汀张地村为例

2016-12-07 02:22王建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承载力景观指标

王建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基于AVC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
——以福建长汀张地村为例

王建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为提高乡村综合景观,合理开发景观资源,采用AVC(Attraction Vitality Capacity)理论、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乡村景观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权重,从乡村景观及旅游吸引力、生命力和承载力这3个角度,对福建省长汀县张地村乡村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层乡村社会吸引力权重最高(0.6250),其因素层权重值较高的3个指标分别是植物资源丰富度(0.1699)、民居建筑(0.1346)和景观季节特色(0.1201),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潜力和条件,而区位条件(0.0770)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限制因素;项目层乡村经济生命力(0.2385)较低,其因素层社会经济(0.6667)发展情况良好,产业结构(0.3333)也较完善;乡村承载力(0.1365)权重最低,由于其乡村旅游业处于发展初期,暂无生态承载力超负荷现象。

乡村旅游;景观评价;AVC理论;指标体系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的生态功能、经济潜力和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返回原野、回归自然[1]。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和农业的最佳结合体,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一些乡村景观工程项目在改善乡村环境的同时,也存在如下问题:缺乏专业技术指导及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忽略了地域差异,导致乡村地方特色景观、乡土气息被泯灭,出现了“千村一面”的现象。因此,为避免乡村规划中开发不合理的现象,对乡村进行景观综合评价,总结适合乡村旅游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迫在眉睫。

近年来,乡村景观与城镇的同质化导致了乡土文化景观被破坏的现象,使得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着力于研究上述问题。刘滨谊等[3]就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指出亚洲城乡应充分发挥本土景观特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鲍梓婷等[4]结合乡村景观特殊属性的特征,指出乡村规划应制定正确政策目标及完善规划体系,不仅可以达到符合社会需求,同时满足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李莺莉等[5]指出乡村旅游开发应考虑乡村特殊情况,分区域、分步骤逐渐推进农村城镇化和乡村旅游产业的生态化转型的创新发展。除此之外,通过3S技术[6~7]、旅游视角[8]、景观格局[9~11]等对乡村景观、旅游进行研究,也对乡村可持续开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但目前未见有关涉及闽西客家文化的乡村传统聚落的景观评价研究。为此,笔者以闽西客家乡村——福建长汀张地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VC理论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AVC理论即“三力”理论,分别为Attraction(吸引力)、Vitality(生命力)、 Capacity(承载力)[12]。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中AVC分别对应乡村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即包含了生活、生产和生态3个方面[13]。此外,运用AHP建立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模型,在确认指标的选取和重要性方面,通过与专家讨论总结,使得评价模型可供“美丽乡村”建设参考,由此提升乡村整体景观水平。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合理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通过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乡村景观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特征性,即评价指标应反映评估对象的特征;完整性,指评价指标要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且所选指标应包含乡村景观所涉及的内容;独立性,即每个层次指标间均互不影响且相互独立;代表性,即评价指标应具备可以表现所在层次和类型的主要特点的功能;可行性,指评价指标选取时数据获取要方便,尽量做到可定量化;完备性,指应围绕评估目的,全面反映评估对象,不能遗漏重要方面或有所偏颇。根据上述原则,以AVC理论为基础,通过确认目标层所定义的内容,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及专家咨询与讨论[14~17],得出项目层的定义和内容,将每个层次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地分类组合,最后结合指标选取原则和研究区景观特点筛选评价指标,形成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将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作为层次分析的目标层(A)。根据AVC理论,将乡村社会吸引力(B1)、乡村经济生命力(B2)和乡村承载力(B3)作为指标的项目层。各项目层下细分到因素层:乡村社会吸引力,包括自然景观(C11)、人文景观(C12)、聚居环境(C13)和区位条件(C14);乡村经济生命力,包括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C21);乡村承载力(C22),包括自然生态承载力(C31)和社会生态承载力(C32)。各因素层下则是能反映乡村景观综合情况的普遍性状,即指标层(D)。最后根据相关的计算方法确定权重。

2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等级的确定

2.1 建立判断矩阵

乡村景观综合评价是由乡村社会吸引力、乡村经济生命力和乡村承载力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缺少任何一项就无法构建一个完整的乡村景观评价体系。在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中,先确定项目层(B)的权重,以项目层为主体设置因素层(C)的权重,进而对指标层(D)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乡村社会吸引力主要体现的是乡村社会的总体资源状况,通过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聚居环境及区位条件来反映;乡村经济生命力体现在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主要通过其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来反映;乡村环境承载力主要通过乡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保护能力和开发潜力来反映,且主要受自然生态承载力和社会生态承载力制约。

按照表1所建立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根据各类指标的作用程度和重要性不同,各个项目层中的各个指标层间两两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值采用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标度1、3、5、7、9分别代表同等重要、稍微重要、比较重要、十分重要、绝对重要,倒数则表示2个指标的反比较。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2.2 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设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为λmax,其相应的特征向量为W,运用方根法求解,即将矩阵A的元素按行相乘,所得乘积分别开n(为判断矩阵阶数)次方,最后将方根向量归一化后得特征向量W,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元素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重向量[18]。

(1)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多样性,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验证。随机一致性比率CR为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cy Index)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 Index)的比值。由λmax和n求得CI,即

(2)

由n查表[19],得RI=1.6693,则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 0.05,表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 讨论

3.1 乡村社会吸引力

张地村的乡村社会吸引力权重分值是0.6250,权重值于三者中最高。观其因素层可知,权重值最高的是自然景观(0.5432),其次为人文景观(0.2494)、聚居环境(0.1098)和区位条件(0.0976)。通过指标层权重可知,张地村最吸引游客的是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景观(0.1699),加之丰富的景观季节特色(0.1201),使张地乡村自然景观得到提升。其次,地形地貌奇特性(0.0953)、风俗特色(0.0741)、动物资源丰富度(0.0707)及水体景观(0.0525)也为张地村的乡村景观添色不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所在。

张地村拥有闽西客家文化的特色民居建筑(0.1346)以及风俗特色(0.0741),这是吸引游客在此驻足的另一理由,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客家建筑文化。此外,特色的农耕文化(0.0408)让游客体验农业休闲的乡野气息。

张地村的区位条件相对较差,一方面应在宣传方面推出自身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以弥补张地村在地理位置(0.0488)和交通便捷性(0.0488)上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游览路线参考方案,为游客提供可靠的游览指南。

此外,在对张地村的现状调查中,也发现乡村景观的不足之处。作为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的乡村整洁度(0.0440)还有待提高,应适当提高垃圾清运频率,需重新规划垃圾桶设置,以保证村容整洁度。此外,基础设施完整度(0.0370)仍需改善,且建筑密度(0.0107)较为分散,居民点平面布局(0.0189)呈不规则分布,容易造成游览“空白区”。因此,在乡村旅游规划上,应考虑乡村旅游景点的整体布局,优化乡村游览质量。

3.2 乡村经济生命力

张地村的乡村经济生命力权重分值为0.2385,主要反映的是乡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潜力,且主要受乡村社会经济(0.6667)和产业结构(0.3333)2个因素的影响。乡村社会经济主要包括人均纯收入(0.1980)、年收入增长率(0.3597)、产品多样性(0.1089)。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劳动比例(0.083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例(0.2500)。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张地村各层人员的投入增多,其第三产业也越发受到重视。据张地村村干部的初步统计,节假日到张地村游览的游客可达到200人次,其经济效益也稳步提升。此外,张地村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主要种植油菜花(Brassicacampestris)、葡萄(Vitisvinifera)、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柿子树(Diospyros)等景观效果优良的植物。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农民的农业经济得到保证,另一方面可以让游客观赏到独具特色的农业景观。

3.3 乡村生态承载力

张地村的乡村生态承载力权重分值为0.1365,主要反映的是乡村整体生态环境状况、保护能力和开发潜力。乡村生态承载力的因素层主要包括自然生态承载力(0.6667)及社会生态承载力(0.3333)。

自然生态承载力所覆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了林木覆盖率(0.1446)、生态稳定性(0.2188)、自然灾害发生频率(0.0418)、水环境质量(0.0796)、大气质量(0.1228)和土壤质量(0.0590)。生态稳定性是自然生态承载力存在的最基本指标,因此其权重也是所有指标中最高的一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也是影响自然生态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张地村发生了“5.19”特大的洪灾,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是河岸林几乎受到损毁。因此,在进行乡村规划的同时,应考虑到自然灾害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利用景观做好防护性措施。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的自然环境必将受到相应的挑战。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势必对乡村产生污染,造成空气质量下降,水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垃圾排量的增大,土壤质量也会受到影响。提高林木覆盖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气质量,且大面积优质森林可增加林区大气降水,使河川径流总量、平枯期流量和地下水增加[20];同时具有减少洪水流量、净化水质等作用[21]。森林植被对陆地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林木能够拦蓄降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河川流量,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22]。

影响社会生态承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密度(0.0653)、居民满意度(0.1645)和游客满意度(0.1036)。游客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会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起居。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民都支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因为乡村旅游不仅给乡村带来了人气,也为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收入。目前,张地村乡村旅游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人口密度还尚未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游客对张地村的自然景观、风俗文化及建筑特色也较为满意,表明其社会生态承载力仍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1]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36(1):200~205.

[2] Fleischer A,Tchetchik A.Does rural tourism benefit from agriculture? [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493~501.

[3]刘滨谊,温全平.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07,22(1):84~89.

[4]鲍梓婷,周剑云.当代乡村景观衰退的现象、动因及应对策略[J].城市规划,2014,38(10):75~83.

[5]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6):29~34,110.

[6]季翔.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布局模式[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7]郑文俊.旅游视角下乡村景观价值认知与功能重构——基于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102~106.

[8]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9] 季翔,刘黎明,李洪庆.基于生命周期的乡村景观格局演变的预测方法——以湖南省金井镇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1:3270~3278.

[10]李骞国,石培基,刘春芳,等.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格局优化——以七里河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1):126~133.

[11]吴江国,张小林,冀亚哲,等.县域尺度下交通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宿州市埇桥区为例[J].人文地理,2013,28(1):110~115.

[12]刘滨谊,杨铭祺.景观与旅游区AVC评价量化模型——以玄武湖景观区总体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3,19(6):63~64,69~70.

[13]陈威.景观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14]谢志晶,卞新民.基于AVC理论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2):266~269.

[15]谢花林,刘黎明,赵英伟.乡村景观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31 (2):95~98.

[16]王秋鸟,邓华峰.基于AVC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研究——以三岔村为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24 (3):298~303.

[17]Yoshinobu K,Shori Y,Toshiya O.Evaluation of Potential Habitat for Butterflies by using Rural Landscape Information System[J].Journal of Rural Planning Association,2006,25:34~37.

[18]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

[19]洪志国,李焱,范植华,等.层次分析法中高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计算[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38(12):45~47,150.

[20]李文华,何永涛,杨丽韫.森林对径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2001,16(5):398~406.

[21]卜红梅,党海山,张全发.汉江上游金水河流域森林植被对水环境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5):1341~1348.

[22]邓坤枚,石培礼,谢高地.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量与价值的研究[J].资源科学,2002,24(6):68~73.

2016-07-10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404301、201404315)。

王建文(1978-),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风景园林学的研究,amazing512@qq.com。

S732

A

1673-1409(2016)27-0023-05

[引著格式]王建文.基于AVC的乡村景观综合评价——以福建长汀张地村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7):23~27.

猜你喜欢
承载力景观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研究
耐火钢圆钢管混凝土柱耐火极限和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