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锷
持节护侨办外交
※ 欧锷
编者按:
《持节护侨办外交》一文,摘自吴川市作协主席、作家欧锷先生的长篇纪实文学《陈兰彬》。节选的内容是:美国旧金山掀起排华,恶风刮至东海岸首都华盛顿,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十五名旅客议案》。
陈兰彬作为驻美公使,力阻排华行为,保护在美国同胞,华人自由往来美国的权益,向美国国务卿提出抗议。会见美国上届总统格兰特将军,争取到他放声公平公正对待华人。又与美国友人著名报人丁韪良、耶鲁大学教授卫三畏相聚,商讨制止排华。这令陈兰彬心中得到慰藉——
送走丁韪良、卫三畏,陈兰彬坐马车回到公使馆,已是午夜。他没有睡意,站在三楼的在大阳台上,眺望华盛顿市的夜空,纤云弄巧,飞星垂野,绿树摇曳,清风放歌。一幢幢装璜华美的大厦,一座座素面向阳的广宇,已在流光溢彩中,伴着一轮月华甜甜入梦。
纵横流淌的街灯,连接着天际中灿灿的银河,轻波细浪,情深意浓,涌入宾夕法尼亚大街白宫旁边的大河,水面开阔,银花闪烁,衬得这座主宰旅美华人命运的雄伟建筑物,如嵌上一层水晶似的,有如云遮雾绕的仙宫,高贵辉煌,而又缥缈难以捉摸。
陈兰彬凝视良久,透过月华高照的纱窗,他仿佛看到那位手握“合众为一”国玺的海斯总统,也未曾入眠,在宽大而又朴素的办事大厅上,正在审视国务卿转送大清驻美公使馆,抗议排华暴行报告;格兰特、丁韪良一众知名人士,揭露爱尔兰人打伤杀害、抢夺焚烧华人财产的媒体报道,还有即将收到卫三畏为华人的请命书,是何种心态?他又想到在觐见海斯总统时,也是在这个大厅,正面墙上大写着“明智之辈”的治国邦交格言。总统是会明智对待“十五名旅客”排华议案的。这时,各种存疑的思绪,慢慢消失。
他收回眺望白宫的目光,眼前闪过运筹帷幄的格兰特、足智多谋的丁韪良、豪放爽朗的卫三畏……他们的眼神是这样可亲,脸色是这样可信,他们关爱华工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王勃曾留下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其实,在远离中华几万里的合众国,在浩浩瀚瀚的大西洋海岸,同样有友情如山,胸怀天下的旧知新雨。他喃喃道:“海外存知己,天涯有良朋。”诗句落地,心情大快。
回身凝望自己所在的这座新建的公使馆,是一幢三层的大楼,月光散入高大的玻璃窗,落在地上,一室明亮。前有大片草坪,后有果林花卉,春阳花红,夏日叶绿,一年四季,绿阴常在。广场上高高竖立的旗杆,黄龙旗在迎风招展,猎猎作响。这是自己在美国大地上,升起的第一面黄龙旗,升旗那天,广场四周,围满华人、美国人,特别是不少同胞从纽约、费城、哈特福德市等地赶来,聚在草坪上,观看升旗仪式,观看大清的威仪。天上晴空万里,彩云布满华宇。陈兰彬走过来时,有洋人在胸口上划字祈福,祝愿陈公使和他在合众国的侨民,同获民主自由。当与迈步上来的华人首领李希龄、伍朝辅、李道华等人握手相贺时,华民群中的一位长者、会馆的首事伍兑山作歌道:
天苍苍,野茫茫,当年苏子奉使匈奴邦。
被禁北海十九载,手持旌节日月光。
海苍苍,水茫茫,今有陈公握节驻西洋。
效法前贤建大业,护我华民在他乡。
歌罢,一众欢迎人群,又跳又舞,像喝上三晋杏花村的汾酒似的。围绕着使团众人,说这道那,久久才依依离去。
望着这块萋萋草坪,在陈兰彬的眼光中,渐渐变为祖国大西北的草原,一圈圈的波弧向着四周扩展,青色的穹庐笼罩着无垠的碧草,连云朵也染上新绿,一棵棵杂树野木碧玉似的。一如自己年轻时,考察蒙古、青海要塞险关,见到的大漠景色。不同的是,风吹草低不见牛羊。却见到策马飞驰的骑手,穿的是匈奴胡服——戴着簸箕形插着彩色羽毛的毡帽,身穿藏青窄袖衣,玄色的合裆长裤,腰束带钩穿孔的皮带,脚蹬长统皮靴。甩打牧鞭,大声吼喊,时不时对着目标张弓放箭,追逐前方的猎物,或是俯身拾起中箭的野兔、凶狼,猎狗大声狂吠,声声露出得意。这就是汉朝武帝时,北边的匈奴人在狩猎。
在遐想中,景象随之切换。
大风骤起,夹着狂野粗暴的飞沙,在广袤的草原上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瞬间青青的色彩,变成灰黄灰黄的。旋风卷起的沙柱,一道道扫向大漠深处,石走碛飞。连根卷上天空的草棵,在风暴慢慢停下时,从天而降,同样变为灰黄灰黄的。
天空也慢慢睁开眼睛,看着露出裸体的沙丘。在低洼树丛处,幸存着一块残缺的草地,数十头掉毛体弱的老绵羊,用前蹄吃力地刨着草根,艰难地寻找食物。不时抬起头来,望着身旁的牧羊人。
牧羊人抖去身上的沙尘,现出瘦削的躯体。头发如霜,长须如雪,两颊干枯,破烂的长袍,用羊毛搓成的细线,扎扎补补,裹在身上,抵御漠北的寒流飞沙,更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他手持一柄汉节,节上漂亮的旌毛,已被岁月无情揉碎撕落。他双目发光,神态仍然肃穆威严。在这人烟罕至的北海大漠中,没有半点害怕、半分萎靡。那潮红的天色,映出他坚毅无畏而又显出宁静寂寞。这人,就是中华民众熟悉、被写入史书的汉朝出使匈奴的苏武。
落日收尽最后一抹斜晖,留下苏武牧羊孤独的身影,顶天立地凝固在大漠之上,使荒漠有了生气,使草地有了秋色,使民间留传佳话,使歌者放声苏子牧羊。
熟读汉书唐史的陈兰彬,自小知道,“汉有匈奴患,唐怀突厥忧”。
汉朝北面的匈奴单于贵族,常在水源足、秋草丰、马壮时,将兵挥轻骑入侵汉朝的边境,抢劫杀人掳掠。如旋风袭来,又如旋风消失。令边将难以抵抗,令民众叫苦连天。
汉武帝为停息边关战事,发展生产,乃与匈奴相约和好。于天汉年间,派遣中郎将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以表诚意。
苏武,字子卿,陕西杜陵人。少有大志,持节抵达匈奴,拜见单于贵族,宣示汉廷与匈奴共结友谊,互不侵犯之约,得到匈奴且鞮侯单于的认同。谁料未几,匈奴王室发生叛乱,汉廷副使张胜不听苏武劝告,掺入叛乱事件中去,引起匈奴单于的恼怒,囚禁苏武等使节人员,要苏武臣服匈奴。苏武正气凛然道:“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归汉!”乃引刀自戕,求死守节。却被匈奴单于救下,劝他道:“人生如朝露,何必自苦。”苏武不惧斧钺加身,视死如归。见劝说无效,匈奴幽禁苏武于大牢之中,苏武以死相抗。单于无法可使,遂将苏武放逐到北海草场牧羊。放言云,待羊产奶,人可回汉。其实,放牧的是公羊,何来羊奶?何能归汉?
北海环境恶劣,披风沙,餐霜雪,啃草根,食野鼠。苏武受尽折磨,始终手持汉节,心仪汉朝。每年北雁南飞,他都寄语大雁带去对故国的忠诚。直到19年后,才被汉朝迎回长安。
不惧肝脑涂地的苏武,在陈兰彬心中如祁连山高耸。从苏武被困匈奴,又想到另一位使臣,被囚匈奴十多年的张骞。
张骞,也是汉武帝时陕西城固县人,以郎应募,出使西域月氏,路过匈奴,即被截留十余年,后逃脱回朝。以校尉身份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他在匈奴生活多年,熟知地理地形,牢记沙漠中水草所在,引导军队行进,不受缺水之困。击败匈奴,回朝晋功,封为博望侯。又以中郎将身份,率团出使西域乌孙、大宛、康居、月支、大夏、楼兰、姑师等国,结交上层,与汉朝和好,将中原的织品、铁器传入西域,又将西域的神马汗血宝马、音乐、葡萄、石榴等农产品传入华夏,让大江南北的民众吃上外来的水果。唐代诗人孔绍安的《石榴》诗,赞美道:“可惜庭中树,移根逐汉臣。”
前朝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的使臣,持节扬名,使陈兰彬心怀风雷激荡:还将今夜意,北海怀苏君。边笛声声咽,奉使说张骞。他在心中继续道,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圣哲之言,同样体现在使臣身上,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张骞同样有之矣。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麒麟阁上,张挂着几许名臣使者的图像,历史的长河朝夕为他们欢唱。想到此,陈兰彬英风上脸,豪气盈胸,自己干着前人未干过的大事。
十年来,奉太后、同治皇帝、光绪皇帝的谕旨,率幼童赴美国留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古巴调查解救受虐华工;出任大清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维护华人在当地的权益。“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这是唐代诗人岑参,赞扬驻边大将、功勋卓著的封常青的诗句。建功立业,是每位人臣对国家社稷肩负的职责。连那风流倜傥的诗仙李白,虽说安能折腰摧眉事权贵,但亦不忘对朝廷表示,欲作一番掀天揭地的业绩。“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陈兰彬是位谦逊恭让的人,飞扬的意志,高昂的心态,在体内慢慢消散,又恢复了平静。告诫自己,不能自足。作为臣子,鞠躬尽瘁。民为邦本,政得其民。古人如此施政,自己也是如斯。远离乡关、告别祖国的学生、华人,他们都是大清的国民,自己的亲人。在太平洋的彼岸,更应给予爱护,令其感受大清的皇恩浩荡。
思维的翅膀,在陈兰彬的脑海飞翔,思前想后,左右运算,生怕保护华工时有哪个环节出现丝毫的差错,那将是失信华民,辜负圣恩。
想到此,他脱口而出,作诗道:
握节子卿羈瀚海,乘槎博望滞昆山。
何如圣德字遐迩,快舸轻车任往还。
已是三更天了,大西洋的风吼,一阵比一阵猛烈,夹着盐卤鱼腥之味,从东海岸刮来,还带着微微的冻雨,陈兰彬感到凉气袭身,才回到寝室安睡。
五天之后,华盛顿、纽约及各州的大报名刊,大登特刊耶鲁大学著名教授、外交家卫三畏上总统书,呼吁海斯总统否决《十五名旅客议案》。不少报刊加以编者按,醒目的标题,如飘扬的旌旗,引导民心。
华工扛起太平洋环美铁路!
卫三畏高擎“合从为一”的大旗!
让“十五名旅客”见鬼去!
海斯总统定会顺应民心!
上帝福荫在美华民!
一篇篇的文章,读得多数人扬眉吐气,也有人读得垂头失魂。
两位正副公使陈兰彬、容闳,读到卫三畏上总统书,以及众多报道社会应公平公正对待华人的新闻调查,心中快慰。又趁热打铁,指示中华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官员,收集华人受虐典型案例,争取报上刊登,以求效果更佳。
卫三畏上书海斯总统,是一篇关于中国移民的论文,获得耶鲁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签名。文中说,《十五名旅客议案》,几乎无用又荒唐,有失体面。谴责排华分子把中国人的勤劳、谨慎、技艺、学识、发明等优秀品质,同于猎人和游牧民族的本能和习惯。排华言论实际上是诋毁一个民族。可知道,这是一个教会我们如何制造陶器、丝绸、火药,给予我们指南针,向我们展示茶叶、彩瓷的用途,启迪我们采用考试选拔官员制度的民族。来美的华人,传承先辈的聪明勤劳,奉献给伟大的美国。合众国应该“合众为一”容纳他们,给他们良好的环境,继续让其发挥技能,效力美国。故恳请总统遵照《浦安臣条约》,否决该议案。
经过驻美正副公使陈兰彬、容闳向美国国务卿抗争,经大清外交总署向美国驻华公使的责问,经美国对华友好人士大力呼吁,海斯总统衡量再三,愿作明智之辈,否决了《十五名旅客议案》。
否决议案的说明,摆出事实,讲清道理,驳斥驱逐华人的要求。“美国有36州,旧金山是其中之一,安能以一州之事,强合36州认同”。当日美国各州曾立约,“凡他国人民至美国当工者,一律优待,不分彼此”。总统公正地为华人说话,是《浦安臣条约》这座大山,撑持着华人的脊梁。更重要的是总统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商务利益,生怕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海斯总统把议案压下来,但他无法把排华的野火压灭。遇上阴风,又会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