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访惠聚”活动研究*

2016-12-08 08:19张利涛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访惠聚基层社会治理活动

张利涛(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访惠聚”活动研究*

张利涛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为期3年的“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20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访惠聚”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访惠聚”活动通过加大教育宣传、争取民心,改善民生条件、赢得民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民心等一系列举措,取得明显的“人心政治”效应。“访惠聚”活动探索了一条多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未来还可以从服务群众、培养干部、基层党建、丰富活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和推进。

关键词:“访惠聚”活动;基层社会治理;“人心政治”;多民族地区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利涛.社会治理视域下新疆“访惠聚”活动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16(2)32-38.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①以来,新疆的反恐维稳任务日益艰巨。2014年3月,昆明“3·01”暴恐案件发生以后,新疆的反恐工作呈现新的特点。“近年来,在新疆多地发生的暴恐案件或冲突事件,都有规模不等的少数民族群众被裹挟参与。”[1]22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防止“三股势力”②进一步向基层群众渗透,这已成为党治疆稳疆的关键,也是新疆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面临的重大挑战。2014年2月,自治区党委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以下简称“访惠聚”活动),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为工作重点,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为实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访惠聚”活动的“人心政治”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民族就能众志成城。”[2]5这是党认清民族问题实质、准确把握新时期民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新表述,为新时期全面推进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多民族地区能否做好人心工作,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大局。做好“人心政治”[2]5,维护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指出:“新疆正处于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期、反分裂斗争激烈期、干预治疗阵痛期‘三期叠加’过程中,反恐维稳的任务十分繁重。”[3]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共同反对“三股势力”,就显得更加重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心系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争取民心、做好“人心政治”工作的关键。“访惠聚”活动计划3年内派出20万干部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密切了干群关系,是具有新疆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促进新疆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夯实基础、长治久安的重大治本之策。

(一)加大教育宣传,争取民心

2010年和2014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先后两次召开,以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改革开放、意识形态、民族宗教等方面对新疆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近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用宗教极端思想同党和政府争取民众。为了让群众认清“三股势力”的本质,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五个认同”③,为新疆反分裂斗争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民心。“访惠聚”活动从了解民情出发,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把争取民心作为落脚点,清晰表明了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把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彰显了群众路线的精髓。“进家入户”是这次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普通群众加强宣传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进家入户”之后,关键还要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面对面地宣传教育以及言传身教行为,效果远胜于自上而下的理论灌输。

1.加强对中央政策的宣传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先后获批,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各项政策,同时在财政、税收、审批、招商引资等方面享受特殊政策支持。经过近5年的发展,这两个经济特区已经成为带动南疆和北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极大地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013年,国家率先在南疆三地州普及高中教育,不仅免收高中阶段的学费,而且对高中生进行住宿和伙食补贴、发放助学金,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在医疗、养老等涉及民生的领域,中央政策也予以最大程度地倾斜支持。“访惠聚”工作组将中央的这些特殊政策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同时创新宣传形式,变单一理论灌输为形式多样、群众乐于接受的文艺活动,让普通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及温暖。

2.加强对兄弟省市援疆事迹的宣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然而也不得不承认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事实。为了发展和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让新疆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广东、上海、山东、河南、河北等19个省市对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无私援助。这些援助涉及经济、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不仅有资金、技术的支持,而且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喀什深圳城、广州新城、喀什大学等设施建设都离不开兄弟省市的无私援助。新疆的每一个家庭、每一名群众都在援建中受益,至今仍有不少家庭的子女在内地新疆高中班接受教育,享受援建省市提供的教育资源。“访惠聚”工作组将这些鲜活的事例纳入宣讲内容中,让民众切实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加强对新疆发展成效的宣传

2015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年份,回顾60年来的沧桑巨变,相信每一位富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都能体会到新疆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经济发展方面:2014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比1955年增长115.6倍,现代化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④基础设施方面:新疆已经构建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民航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兰新高铁完成通车,南疆已有喀什、和田、库尔勒等机场,在建的有莎车机场、图木舒克机场、塔什库尔干帕米尔机场等。高等教育方面:新疆目前有42所高等院校,其中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都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大学;2015年喀什师范学院顺利更名为喀什大学,朝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迈进。文化方面: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十二木卡姆”“玛纳斯”“麦西来甫”等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大量事实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让新疆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访惠聚”工作组依托新疆60年来的发展成效这一载体,以生动鲜活的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必将在新疆广大人民群众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改善民生条件,赢得民心

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做好“人心政治”工作的关键。自治区成立60年来,新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农牧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南疆的和田、喀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与基层群众生活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在中央支持、兄弟省市援助和自治区财政的持续投入下,新疆启动实施数百项重点民生工程。“十二五”期间,新疆财政用于民生建设支出累计已达9 422亿元,每年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均超过70%,新疆民生改善动力充足、效果显著。据自治区统计局统计,2011—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4.2%和17.1%,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4]但是,新疆在民生改善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教育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就业问题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方面。

“访惠聚”活动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平台,驻村走访工作其实就等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调研活动,摸清民生问题的关键症结,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民生工作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村之间结成帮扶对子,将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改善和保障民生不再仅仅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变成了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切实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访惠聚”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将“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理念贯穿、落实到全过程。⑤

(三)营造和谐社会环境,稳定民心

据自治区公安厅统计,2012年,新疆发生暴恐案件190余起,较往年有大幅增加的趋势。[5]2013年北京金水桥事件触动了全国人民紧张的神经,2014年昆明“3·01”暴恐事件标志着恐怖主义已经开始由新疆向内地蔓延。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开展“访惠聚”活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宣传教育,让信教群众认清极端宗教势力的本质,清除暴力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显得十分必要。

虽然中央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但是依然很难留住人才。近几年,南疆地区人才流失严重,与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严峻的反恐维稳形势下,公职人员不仅要承担沉重的工作压力,业余休息时间还要参与维稳工作,造成身心疲倦。不稳定的社会环境给新疆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稳定民心的任务更加紧迫。

“访惠聚”工作组对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和调查,对重点人员逐一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搭建了群众向政府反映意见、表达心声的桥梁;摸清每个村子、每户家庭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流动信息,将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每位下基层干部搜集整理的资料,党和政府对基层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了解。通过“访惠聚”活动,每个村子(社区)都建立巡逻小队,承担本村(社区)的安全巡逻任务,为打击暴力恐怖势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暴力恐怖案件明显减少,社会大局稳定,各民族团结互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二、“访惠聚”对多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一)治理理念法治化

依法治疆是维护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实现新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访惠聚”活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击宗教极端的法规、条例。2014年12月10日,乌鲁木齐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是首个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立法程序批准颁布有关规定的地方规范性文件,乌鲁木齐也成为我国首个立法禁止公共场所穿戴蒙面罩袍的城市”。[6]362014年,自治区先后发布《关于严禁传播暴力恐怖音视频的通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条例》,运用法治武器,严厉打击极端宗教势力和暴力恐怖活动。2015年10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将“强制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服饰、标志罪”列为新增的20项罪名之一,这是对2014年通过的《乌鲁木齐市公共场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规定》的积极回应,使得新疆社会治理的法制化更加健全。同时新增“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罪,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等罪名,进一步表明国家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坚定决心。

(二)治理主体多元化

“访惠聚”活动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干部下基层的规模前所未有。3年的时间内让20万党政干部下基层,这是新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创举,也是改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往往会令人误认为党员干部是这次活动的主体,其实不然,真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通过“访惠聚”活动,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分享幸福与喜悦,承担共同的责任,在这种长期相处中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内心,才有机会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和真正需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指明方向。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事务,使群众不再是社会事务的旁观者,而是利益相关者,是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主题之一。新疆警力严重不足与反恐压力不断加大之间的矛盾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维稳和社会治理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落到了基层干部身上,一方面增加了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维稳和社会治理成效依然不佳。“访惠聚”活动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反恐维稳的积极性,与干部、警察、军队、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一起形成打击暴恐势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合力,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对于第一阶段的‘访惠聚’活动,主要是摸清了当前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最基本情况,并着手解决了一些最为突出和迫切的问题。”[7]41第二阶段的“访惠聚”活动把重点放在做好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推进“去极端化”3项工作上,无论是哪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参与能力,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访惠聚”活动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了新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治理过程互动化

“访惠聚”活动打通了人民群众了解情况、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下基层干部代表党和政府入户走访,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鼓励和支持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政府决策,突破传统自上而下的垂直社会管理模式,以互动共治取代单向的垂直式管理。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政府在某些领域“缺位”“错位”的缺陷,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治理过程的互动化。只有通过互动的形式,才能使基层政府、驻村干部、村委会、民兵组织、军警、人民群众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力量凝聚到一起,从而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访惠聚”活动打通了人民群众了解情况、反映问题的渠道,在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互动的桥梁。通过“访惠聚”活动,明确了各治理主体的职责,形成了以基层政府为主导、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负责制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性,也减轻了基层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压力。

在“访惠聚”活动中,党员干部与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入接触,以自身实际行动,为少数民族群众排忧解难,促进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重塑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心目中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少数民族群众也通过下基层干部更加深刻地了解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在日常互动中,基层干部的表现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基层政府的认知和感受。如果下基层干部的表现令人民群众满意,那么就会增加他们对政府的好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党和政府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强化“我们”之间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进一步推进“访惠聚”活动的路径选择

(一)以服务群众为中心,夯实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

“访惠聚”活动围绕群众工作这个主线展开,是新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形式。2015年11月4日,张春贤在新疆群众工作现场会上强调,要切实把群众工作作为新疆一切工作的基础,作为新疆干部的第一能力和基本功,切实在做实、做深、做细上下功夫。民生问题又是群众工作的核心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访惠聚”活动的重要抓手。民生问题往往都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旦处理不善,极有可能导致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政策产生误解,甚至激化矛盾。只有把改善和保障民生落实到位,及时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访惠聚”活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为改善和保障民生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但毋庸讳言,在民生建设方面,新疆尤其是南疆三地州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业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民生工程。服务人民群众必须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新疆率先在多民族省区中制定了《自治区实施<就业促进法>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关于自治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央驻疆企业吸纳新疆当地劳动者就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积极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语言和技能水平等原因,少数民族群众在就业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融入企业生活的能力,对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应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人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够和谐稳定,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目标才可能变成现实。

(二)以培养干部为切入口,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访惠聚”活动的主角是被选派到基层的干部,他们带着党和政府的期望,深入基层,体现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因此,各下基层干部在工作之前必须首先给自己准确定位,转变工作方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访惠聚”活动中。下基层干部无论厅级、处级、科级,或者一般干部,首先要放下架子、多接“地气”,和基层工作人员、居民、村民真心实意交朋友,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真心诚意为基层和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对当地基层干部的培养,将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耐心传授给他们,提高当地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少数民族干部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要努力培养一大批思想过关、政治立场坚定、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干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在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过程中,应注意做好相关干部工作。第一,做好干部的心理疏导工作。每一次暴恐案件都会令人在心灵上产生极大震动,即使是长期处在反恐维稳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烦躁的情绪得不到有效疏导,极易造成职业倦怠。所以,在“访惠聚”活动中,不仅要做好群众工作,还要关注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第二,做好随迁干部家属和子女的工作。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基层干部得以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保障。夫妻长期分居、子女上学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影响干部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政府应充分考虑和解决随迁干部家属的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第三,提高基层干部的福利待遇。只有基层干部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他们才有充足的干劲工作。

(三)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关键。新疆基层党组织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分裂势力渗透的战斗堡垒,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桥梁。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访惠聚”活动第二阶段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基层党组织作为党领导基层工作的具体化身,其自身组织状况、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党在基层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三股势力”加紧对基层群众进行思想渗透,部分基层党组织成员在此问题上表现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明辨是非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面对严峻的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显得更加紧迫。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在以下方面下功夫:第一,提高党员干部组织领导能力。以“访惠聚”活动为契机,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特别要做好村(社区)支部书记的工作。村(社区)支部书记的人选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明辨是非能力强,在抵御“三股势力”渗透、反分裂斗争问题上不能摇摆不定。第二,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吸纳优秀青年为共产党员,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入党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基层工作能力,以多种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锻炼基层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第三,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党员在联系少数民族群众中的特殊作用。在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的干部能够给予充分信任,开展工作比较便利。

(四)以丰富的活动方式为载体,增强“访惠聚”活动实效

在“访惠聚”活动中,许多地区组建宣讲团,经常组织群众开会,大力宣扬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以及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人物、先进事迹等。意识形态的理论灌输十分必要,但却不是唯一的宣传教育方式。不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度,急于求成、简单粗暴的理论灌输甚至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宣讲活动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力求能够做到各民族喜闻乐见。一是依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以及群众接受度高、愿意积极参与的活动为载体进行宣讲。二是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唱响主旋律,如在南疆普遍存在的流动“巴扎”⑥演出活动。三是通过举办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提升宣传教育的社会参与性,如将“访惠聚”活动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努力做到入情入理、打动人心。

总之,“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地区,促进不同社会群体的和谐交往,是建立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8]74“访惠聚”活动为各民族之间和谐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载体,是新疆在严峻的社会形势下开展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选择。通过“访惠聚”活动不仅维护了民族团结,赢得反对“三股势力”的民心,而且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道路。“访惠聚”活动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也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安定和谐的边疆环境。

注释:

①乌鲁木齐“7·5”事件,是2009年7月5日晚发生在乌鲁木齐的一起由境外分裂势力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

②三股势力,是指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签署《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首次对“三股势力”作了明确定义。

③五个认同,即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④数据来源于2015年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

⑤“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出自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⑥“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就是长期从事商贸活动的场所。

参考文献:

[1]杨飞.民族互嵌型社区建设的特征及定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2]青觉,吴春宝.当前我国民族工作中的“人心政治”建设:意义、经验与路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3]刘云.新疆:确保长治久安“根基”稳固[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11-14(8).

[4]何玲.民生改善动力足,效果显“十二五”期间新疆民生改善综述[EB/OL].http://news.iyaxin. com/content/2015-11/18/content_5025431.htm,2015-11-18.

[5]严帅.“东突”暴恐现基地组织色彩,警惕暴恐新动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4-03/08/c_126238634.htm,2014-03-08.

[6]郭蓓.我国首个“罩袍禁令”适用评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5(2).

[7]王宏丽.扎实开展“访惠聚”活动,有效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科论坛,2015(3).

[8]李晓霞.论新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J].新疆社会科学,2015(6).

作者简介:张利涛,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收稿日期:2015-11-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15XZZ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2.06

猜你喜欢
访惠聚基层社会治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沙雅县“访惠聚”活动现状及思考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做好“访惠聚”工作 维护新疆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