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从跟随到引领

2016-12-08 06:05蔡恩泽
进出口经理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高铁标准化

文/蔡恩泽

中国标准:从跟随到引领

文/蔡恩泽

>>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导权

2016年9月,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标准再次被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目前,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实现了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跨越,标准化正成为中国产业振兴之本。

中国标准走出国门

标准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联通世界的桥梁纽带。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的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

标准之争历来是大国利益的诉求和博弈。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谁掌握了标准,谁就赢得了市场主导权。有人说,这是各个国家之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过去,美国一贯是国际标准制定的老大,掌控国际标准的制定权。而标准就是游戏规则,当今世界的经济运行,有许多是在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中操作,可以说“地球人”都在为美国打工。

得标准者得天下。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不能坐视市场话语权因标准缺失而受制于人。经过多年打拼,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总数超过10万项,企业标准超过百万项,已经基本形成覆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

值得称道的是,中国标准正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的规则。中国动车组标准一马当先,依托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和气候多变的国家地理特质,经过极寒、暴晒、风沙、雾霾和柳絮的考验,已与欧标、日标比肩而立,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从沙特麦麦高铁到土耳其安伊高铁,从中美高铁合作项目到中俄合作共建俄罗斯首条高铁,从亚非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北美、拉丁美洲远洋伙伴……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中车的业务量在全球铁路装备行业、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拔得头筹,全球30%的市场份额已被中国高铁收入囊中。

在数字电视领域,中国数字电视标准也在国际市场高歌猛进,在被接纳为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后,已被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覆盖世界近20亿人口,为中国多个数字电视品牌走出国门铺平了道路。

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国标准也大出风头。当初制定3G标准时,美国和韩国主导CDMA2000、欧洲推WCDMA,双方争执不休,让中国TD-SCDMA乘虚而入,成为3G标准之一。制定4G标准时,美国高通和英特尔(Intel)又互不相让,美国自己的企业“窝内斗”,导致美国倡导的两个标准都没能成为4G标准,高通和英特尔鹬蚌相争最终让中国得利,中国TD-LTE脱颖而出。

引人注目的是,截至2016年5月,中国已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而在高铁、通信、汽车和核电等领域,中国在国际标准上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表现可圈可点。

中国标准之痛

不过,中国标准也并不完美。201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中国要改变标准管理“软”、标准体系“乱”和标准水平“低”的状况,促进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说中国标准管理“软”,是指有的技术标准管理部门懒政不作为,软弱迁就,得过且过;说中国标准体系“乱”,是指有的标准制定政出多门,山头林立,又相互排斥;说中国标准水平“低”,是指总体而言,中国标准水平离国际化标准尚有相当大的距离,即便是有189项标准提案成为ISO的国际标准,也只是冰山一角。须知截至2015年年底,ISO成立了约300个技术委员会,制定了2.05万项国际标准。

而一谈到中国标准,消费者莫不有尴尬之痛,或被模糊,或被游离,中国产品的标准是一组组扭曲、看不懂的数字。

中国标准被模糊的事屡见不鲜。质检部门、厂家和行业标准评估中心各执一词,使标准模糊化。而在产品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天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只是凭直觉或印象消费,难免不被模糊的标准搞迷糊。

更有甚者,标准被游离的事不乏其例。国内市场上许多产品根本无标准,标准长期游离于监控之外。比如五花八门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没有全部建立标准,全凭生产商的良心予以添加,生产商时常在安全界限上打“擦边球”。

用标准化引领中国产业

中国产业冰火两重天是不争的事实。高铁、通信、汽车和核电等产业在国际市场纵横捭阖,所向披靡,得益于标准话语权在握。而钢铁、轻纺等弱势产业在国际市场碰壁,频遭“双反”调查,举步维艰,是因为离国际标准有差距。要推动中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标准是关键。

按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更好地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必须聚焦关键、突出重点。

首先,要力促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的大势,加快新兴领域标准制定,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又依靠以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和技术等指标为主的标准硬约束淘汰落后产能,为新动能发展释放更多资源和空间。

其次,要推动标准化与“中国制造2025”深度融合,满足柔性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等需要,加强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提高国际国内标准一致性,用标准化助力“中国制造”,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要立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将不断升级的标准与富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密切结合,鼓励企业做标准的“带头大哥”。

再次,要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标准制定工作,以有效的市场竞争促进标准上水平。要积极参与ISO组织活动,在ISO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使我国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最后,还要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强化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同时,要全面清理和修订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整合现行各级强制性标准,在涉及公众利益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等领域建立统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缩减推荐性标准,推动向公益类标准过渡。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现为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本文编辑:李前。联系邮箱:157720740@qq.com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高铁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高铁会飞吗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CTTC中纺标:国际标准诞生记
人地百米建高铁
我国参与编制多项光伏逆变器国际标准
第一次坐高铁
交通运输标准化
最新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