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里俄式民居“木刻楞”所处环境分析

2016-12-09 02:59赵彩雯朱吉勇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021400
大众文艺 2016年21期
关键词:满洲里木刻民居

赵彩雯 朱吉勇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021400)

满洲里俄式民居“木刻楞”所处环境分析

赵彩雯朱吉勇(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021400)

“木刻楞”是自1901年满洲里建城以来的首批木构件民居建筑。然而,历经百年的革故鼎新。上世纪“文革”期间,一些带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和典型折衷主义风格的典型俄式“木刻楞”被拆毁;20世纪末的城市改造中,一道街、二道街比较集中的大量的“木刻楞”被拆除。如今,历经百年岁月洗礼的“木刻楞”已经步入暮年时期,从“木刻楞”所处环境着手分析,希望成为传承满洲里民居建筑艺术之根的一个起点。

满洲里;木刻楞;环境分析

满洲里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端,毗邻俄罗斯、蒙古国,是东北亚与俄罗斯及东欧陆地的连接点,也是1901年沙俄势力入侵中国修筑“东清铁路”设立火车站的第一站——满洲里亚站。随后俄国人把现在的满洲里市火车站附近场所设为建设用地,在此建造了大量的俄式砖石建筑和俄式“木刻楞”作为教堂、商店、职工住房和附属设施。本文所提到的“木刻楞”特指修建于中东铁路时期的“木刻楞”。

分析满洲里俄式民居“木刻楞”所处的环境,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即地理环境。“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满洲里 “木刻楞”的前身为俄罗斯民居“达恰”。“达恰”出现在沙皇彼得一世时期,大约公园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据《俄罗斯报》报道,目前俄罗斯60%的居民仍然拥有“达恰”,数量如此之多的本质原因离不开俄罗斯宏大的木材储备。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冬季漫长,夏季日照充足,适宜的气候给落叶林的生长带来有利的条件,满洲里周边最大的城市伊尔库茨克州,大约76%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木材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可观。与俄罗斯搭界的中国东北地区,木材资源同样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1898年6月24日俄国通过签订《东省铁路公司支路合同》以及之后1907年签订的《吉林木植合同》、1908年《黑龙江铁路公司伐木合同》等相关条约,撰取了中东铁路沿线的森林采伐权,即大量采伐铁路沿线及其附近的森林,所得材料用做铁路枕木、建筑房屋及燃料等用处。”(东清铁路修建前后满洲里属黑龙江将军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因此,木材和石材的运输不便、成本较高相比,和当时较为稀缺、不便长距离运输的砖材相比,成了中东铁路沿线建筑最便捷最经济的材料。满洲里的“木刻楞”由俄罗斯人设计,中国劳工建造,成为早期满洲里土地上独有的建筑形式。不论是单体的“木刻楞”还是群体组合,直径约20CM的原木平行向上层层叠置,转角处木料相互咬榫,是高寒地区的实用建筑,整体外观古朴粗犷,既与满洲里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所形成的环境体系,是与自然环境相对的概念。”物质生产体系的主体即为靠人力建造的“木刻楞”和由“木刻楞”建筑组合而成的中东铁路附属生活设施。满洲里早期的城市规划受19世纪欧美国家比较成型的城市建设影响,结合满洲里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春季干燥风大,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早的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以及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坡度比较平缓的地貌特点,满足建造者政治、军事、经济等不同因素的功能需求,主要采用方格形规划思想,起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趋利避害、抗旱保暖的作用,也体现了俄罗斯人整齐划一的规划理念。而这种方格形的规划理念在早在我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考工记》里便有描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满洲里虽没有左祖右社,但修建于1903年的位于火车站南侧的谢拉菲姆教堂成了大批沙俄移民,筑路工人、商人在满洲里精神寄托。谢拉菲姆教堂同样为木刻楞建筑,高大的哥特式尖顶钟楼,精致的三角窗檐,宽敞的礼拜堂,端庄的圣玛利亚神像,诠释了木刻楞建筑在当时的社会形制下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折射出了一百年前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需求;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概括并实现了城市建筑的理想模式,最终积淀了满洲里独特社会环境体系。

图片源自:《百年满洲里》 1

三、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的表精神层面的各种文化现象。“木刻楞”虽非现代化产物,但通过满洲里的百年“木刻楞”可以折射出曾经居住于此的人们的生活风貌,反映出社会、文化和宗教的深层次精神内涵。“木刻楞”最早建造在火车站附近,即现在的满洲里道南,作为铁路领导的公寓和员工宿舍,分栋布局。坐北朝南,为了在高风强雪的呼伦贝尔草原最大化的接受日照;叠罗汉式的粗木墙壁和木与木之间的“树毛”有效的隔绝了来自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入倾,同时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正如《俄罗斯建筑史》一书中对于木刻楞的描述:“北方肃穆的自然,简陋的技术,唯一的材料(木材)迫使建筑师不仅在装饰和陈设中去寻找形式的艺术表现和建筑物的雄伟性,而且在外部体积的组合,在轮廓的美和匀称,都很好的推敲过比例……”。因此,满洲里俄式民居“木刻楞”的建筑艺术受19世纪下半叶东正教的影响,整体建筑风格呈现折中主义风格,即不讲求固定法则和设计语汇,更多注重体量、比例、均衡和形式美。

总结:满洲里俄式民居“木刻楞”所处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交织,相互浸润,最终构成了传承百年的生态环境系统。其承载了城市的百年记忆,是极具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城市文化遗产。

[1]王铁樵.百年满洲里[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

[2]韩伟光.满洲里市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3).

[3]马强. 城乡之间的达恰——俄罗斯人独特的生产和生活空间 [J].开放时代,2011(4).

[4]王烨,王卓,董静,杨玲. 环境艺术设计概论 [J].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5]莫.依.尔集亚宁. 俄罗斯建筑史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满洲里木刻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
民居摄影
桌上盆景(外一幅)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