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柳城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探讨

2016-12-09 07:41黄柳青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16年4期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农机

◎黄柳青

(柳城县农机局 545200)

加快柳城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探讨

◎黄柳青

(柳城县农机局 545200)

本文从柳城县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基本情况出发,简述了柳城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现状,分析了发展水稻机械化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水稻机械化;现状;制约因素;措施

柳城县位于广西中北部,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全区粮食主产县。水稻是柳城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总耕地面积4.4万hm2,水稻播种面积3.17万hm2,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6.79万kW,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5.23万台(套),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58.02%。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1.02%。目前基本实现了水稻耕整地、收获环节机械化,但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较低。

一、柳城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现状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技术已由从前小户经营逐步向承包大户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发展。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柳城县水稻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目前拥有水稻插秧机336台,水稻联合收割机862台。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在水稻生产机械化中替代了人工劳动,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产量,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柳城县地形复杂,由于水稻生产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耕作方式、栽植方法等因素的影响,种植机械化发展速度缓慢。

二、机械化是发展水稻生产的必然要求

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人口的持续增长,土地资源的相对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水稻又是柳城县主要粮食作物,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费用提高等问题的出现,为保障柳城县的粮食安全,依靠机械化生产水稻的需求愈加迫切。水稻机械作业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使农民增产增收。据调查,水稻机插秧速度约为人工插秧的15倍,水稻机械收割可提高工作效率35~40倍。水稻生产机械作业代替人工作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机械化作业解决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水稻的耕种面积,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

三、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技术环节难掌握,在进行技术研发过程中缺乏对农业工艺方面的支持,致使农机与农艺脱节,导致农机技术未能得到更好地推广与普及,影响了全程机械化的发展。目前,该县依然以土地承包制为主,每家农户发展不同,大多农户都是小户经营,收益微薄,很难负担起水稻生产全程使用农机的购买与保养,这就

致使机械化的普及率与使用率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随着机械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农机的使用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农户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使得农户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也加大,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户购机的积极性,阻碍了机械化进程。

四、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措施

(一) 强化舆论宣传。新时期,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应该以全新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化优势的宣传,提高农民对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认知度和购机欲望;加强对水稻农机合作组织典型经验的宣传,充分发挥水稻生产机械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购置补贴和扶持政策的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国家政策,增强农民购机信心,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保有量。

(二) 做好示范推广。县农机部门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一是通过现场演示来推广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使农民群众直观、真实、容易理解接受。二是通过试验示范来推广,引进或开发适合本县的适用技术。三是通过培训来推广,每年春耕、“双抢”农忙季节举办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机操作手,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提高广大农机人员技术水平,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三)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由于大多农户经营规模较小、收利微薄,很难负担起农机的购买和维护,一家一户的土地承包制度很难全面实现机械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因此,在适当提高农机具补贴标准情况下,还要大力扶持种植大户、服务合作组织建立工厂化育秧中心、集中育秧中心。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立水稻工厂化育秧示范点,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积极性。

(四)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大大缩短作业时间;有利于加速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有利于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机具、资金、技术、人才等整合,合理地调剂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农机部门包不了、村级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农户之间对农业机械的不同需求,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率。

(五) 加强技术培训。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含量较高,对农户是一项新技术,现在农户对农机的使用方法知之甚少,对保养以及维修技术更是不了解,这也延缓了机械化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大对先进适用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对农机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辅导、技术帮助,使他们能很好地使用各种农业机械,并能够对机械进行保养与故障排除,加大推广力度,从而提高机械的利用率。

(五) 搞好农机农艺融合。任何农机技术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才能称得上实用,显示其优越性。在推广农机农艺高度融合的水稻机械化育秧及插秧新技术时,由于水稻种子品种繁多,这就需要农机技术推广人员亲自指导机插农户选种、育秧。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中,要与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农机与农艺的最佳融合方式,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猜你喜欢
全程机械化农机
沃得农机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不一样的农机展
手工制鞋全程LOOK
如何加强农机管理发挥农机作用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