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之解读新型智慧城市及其商业模式

2016-12-10 06:48葛雯斐
信息化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商业模式智慧政府

葛雯斐

新型智慧城市及其商业模式必须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共赢的稳定、长期的局面。

从2010年开始,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六个年头。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9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地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那么,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呢?到底“新”在哪里?各个城市在互联网环境和新型技术环境下到底向何处去?国脉信息化研究中心董事长杨冰之在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上谈了自己的看法。

不断变化中的智慧城市建设环境

我国“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家发改委也提出“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发展,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明确要求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

杨冰之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是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生产生活方式深刻改变,社会运行体系重构之后达到的一种智能、高效、和谐、充满活力的状态。新型智慧城市“新”在何处?“我认为是有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和新举措。”他指出,智能是其发展基础,需要具备全面的感知、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决策支持;高效是需要城市的各个系统、各个组织高度协同,使每项建设、每个活动都是投入最少,效益最高;和谐是需要人和人、人和自然、团体和团体之间处于互相关心、爱护、帮助的幸福状态;活力是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

由此可看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环境已与2010年时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仍在持续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可见,我国城市发展要过时代关,就必须过互联网关,过互联网关就会与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紧密联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如果没有互联网智慧、互联网模式同样很难过关的。

新型智慧城市绝对不是靠硬件系统或软件系统就能运营好的,而是要靠网络和平台深深嵌入和相互促进发展。所以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靠“互联网+”来过时代关。

杨冰之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环境持续变化还体现在“三新”与“三大”上。首先,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新体系”,整个信息技术的改变正在重新构建社会价值。过去不值钱的东西现在变得值钱,过去值钱的东西慢慢变得不值钱;价值体系、竞争要素的变化,使城市中的服务形式也在发生变化。第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新趋势”,正利用创造新的思维,把政府、企业、公众结合成为一个大整体,从生态化视角去审视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第三,“十三五”期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临“新使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但绝对不能单靠政府,要去政府中心,实现开放、共享、共建,激活企业和社会的创造力,形成建设合作大模式。

第一“大”,是大量适应WEB2.0应用习惯的网民。截止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6.2亿人,习惯使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来传播、享受信息服务。“如果我国新型智慧城市的服务不与移动互联网相关联,那么它的价值就很难进一步发挥。”杨冰之进一步解释道。第二“大”,是大量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服务需求。包括秒杀、零距离、一站式的服务,这需要在各个服务链上的工作者都有互联网思维。第三“大”,是大量信息资源与服务平台,如BAT、滴滴出行等。

要有新型智慧城市长期发展观

新型智慧城市是一个多方合力的工程,长期发展仍然面临多方挑战。所以,首先要明确发展新型智慧城市不是任何一方唱独角戏,也不能“双人舞”,必须有政府、企业、市民的三个主体充分参与,营造一个三方受益的共赢局面。其次,新型智慧城市要尽快打破政府财政单一投钱、企业只想赚短平快钱,市民不想掏任何钱的格局,形成一个持续运营、多方收益、不断改善的模式。第三,新型智慧城市项目选择不是政府拍脑袋决策、企业满足需求服务、市民袖手旁观的格局,没有市民的广泛参与、形成共治,就难以形成广泛的社会效益。必须要调动广大服务对象的参与和应用,才能有最大的效应。

由此可见,新型智慧城市配套商业模式也必须由三方形成一个稳定、长期、有可预见前景的交易结构,形成多方参与共赢的结果。现有的智慧城市典型商业模式有官办官营(政府独立负责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官办民营(政府负责投资,委托一家或多家运营商建设和运营)、官民合办(政府和运营商共同出资、共同拥有,运营商负责运营)、官管民营(政府指导,运营商负责投资、建设、运营)、民办民营(运营商独立负责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BOT模式(政府牵头,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企业投资建设,投资方在建成后的一段时间内拥有经营权,到期再由政府回收管理经营)、联合建设运营(多家企业联合负责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维护和运营)。

如何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在杨冰之看来,现有智慧城市商业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穿老鞋走新路”的现象,即用传统的思维建设智慧城市;没有按照市场化操作思路,产品服务和用户实际需求脱节;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者是政府,没有盈利的动力;整个体系还不够开放,市场生态还未建立,比较混乱。

所以,杨冰之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商业模式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是什么”,是指建设模式、运维模式、盈利模式是什么;“谁来做”,主要是指谁主导,即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怎么做”,是要利用互联网思维、阶段性突破、实现持久性努力。

发展新型智慧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和制度红利。数字红利:新一轮技术变革在创造大量的数字红利,同时也加速淘汰传统的IT结构和运营模式,所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新型智慧城市价值体系发生变革。制度红利:政府改革和城市管理模式的变化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社会福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最终落脚点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创造更多的社会福利;能够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集聚。笔者认为,新型智慧城市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是能否吸引和留住年轻人的能力。如果一个城市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把大量年轻人留下来,那么这个城市就成功了,因为年轻人是城市的未来。

有了可持续的发展观后,下一步是探索配套的新型智慧城市商业模式。在参与渠道上要推进多主体参与,比如本地与外地、政府与企业、资本与技术、项目与市场等合作推进;在运营模式上,要推进多元发展模式,处理好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外部与内部的关系;最终要产生服务绩效,服务要接地气,让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从而形成内生增长机制。

助力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商业模式,政府要怎么做?首先,政府需要的心态:学习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第二,政府需要的格局:要有大局观、时空观、未来观、创造互联网新空间。第三,政府需要的思维:平台思维、善于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创新应用。第四,政府需要的关键能力:要具备运营平台能力,未来经济越来越倾向平台经济,所以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模式、营销手段做好服务推广。

此外,企业要怎么做?首先,合作要转型。从向政府要项目和要资金转为向政府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和获取资源。其次,心态要端正。从一单生意模式走向持久合作持续运营的服务模式,真正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再次,评价要完善。评价新型智慧城市供应商不再只是做了多少单,而是系统是否还在用,效果如何?持续收益如何?第四,能力要提升。要成为“城市综合发展解决商”,构建全业务能力、全领域服务能力、全链条支撑能力。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政府的智慧、企业的智慧和公众的智慧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少走弯路,加快步伐让我国城市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杨冰之总结说。

猜你喜欢
商业模式智慧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