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故里,新机遇下再出发—石林彝族自治县走过60年

2016-12-10 01:33张巧
今日民族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阿诗玛石林彝族

□ 文 / 张巧

阿诗玛故里,新机遇下再出发—石林彝族自治县走过60年

□ 文 / 张巧

“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1964年,伴随着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故事片《阿诗玛》诞生,云南石林的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享誉全国。

石林彝族自治县,地处滇中高原腹地,位于昆明市东南部,居住着汉、彝、苗、壮等26个民族,常住人口25.8万,其中少数民族占35.8%。

昨日之石林,历经风雨,《阿诗玛》的歌声经久不衰,“阿诗玛”的故事四处传扬;今日之石林,飞速发展,一系列重大机遇接踵而至,展现出一幅蓬勃发展的新画卷。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8亿元,“十二五”年均增1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亿元,“十二五”年均增9.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28.08亿元,“十二五”年均增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44亿元,“十二五”年均增16.3%;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2080元,“十二五”年均增12.4%;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343元,“十二五”年均增14.7%。

石林人不骄不躁、砥砺前行。在新常态下,石林人始终充满斗志和激情,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抓住、用好国家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保持蓬勃发展活力,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吹响了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集结号。

蓬勃发展的石林新城

发展石林—资源富集、底蕴深厚

“彝族(撒尼)摔跤”(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漂亮了!”“真的很神奇!”2016年9月29日至10月7日,石林景区举办了第二届国际阿诗玛文化节,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60对新人、伉俪在石林景区演绎《阿诗玛》电影经典片段,体验由毕摩主持的彝族婚俗。

2016年国庆黄金周,石林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6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全县国庆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石林景区旅游的火爆,源自于其独特的旅游资源。石林是世界喀斯特地质地貌的精华,2.7亿年的地质演化造就了石林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分布范围广袤,类型多样,汇集了奇石、瀑布、湖泊、溶洞、森林等自然风光,保护区面积达350平方公里。

“石林风景名胜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林县委书记冉德涛不无自豪地介绍,石林县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路南彝族自治县,1998年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而更名也非常成功地扩大了石林的知名度。

石林县是阿诗玛的故乡,以“阿诗玛”为代表的彝族撒尼文化是石林宝贵的文化遗产。最具影响力的是“一诗”“一影”“一歌”“一舞”“一节”“一绣”,即: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中国第一部彩色音乐歌舞电影《阿诗玛》,县歌《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热情奔放的彝族大三弦舞,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彝族传统火把节,荣获中国国际技术产品展览会金奖的彝族撒尼刺绣。其中,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彝族大三弦舞、彝族撒尼挑花刺绣、彝族摔跤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摔跤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石林县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737米,年平均气温15.6℃,年平均降雨量987毫米,年均日照2193小时,年平均气温15.6℃左右,年径流量3.18亿立方米,共有大小天然湖泊83个(月湖、长湖列入全省30个湖泊名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四季如春”,充沛的光照、水源,滋养了这片土地。

深秋季节的石林县大可乡,一群人正在山头上忙着养护果苗。原来,大可乡枇杷产业技术协会经过五年多的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该乡先后引进了石林金果枇杷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石林联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带动700多农户种植枇杷10450亩,管理得好的枇杷树亩产值达2万多元。2015年产量达1650吨、产值达2000万元,果品远销到昆明、成都、广州、深圳等地。申请注册的国家地理商标大可枇杷品牌,已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受理。

特色种植

产业石林—投资热土、优势明显

石林地处云南省的昆明、曲靖、红河、玉溪四州市交汇面上,是滇东北、滇东南及广东、广西等沿海地区进入昆明的门户,也是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入境我国的重要通道。石林县城所在地鹿阜镇距省会昆明仅78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昆明东南门户。

“不久的将来,坐高铁从石林出发,只需20分钟就可直达昆明。”2016年10月27日,石林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勤勋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表示,石林县正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抓住新一轮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云桂高铁即将通车,石林高铁站作为昆明市除火车南站外的唯一停靠站,凸显了石林县作为昆明城市功能拓展区的重要地位。站在这座建筑风格以石头为主,凸显石林风采,站台类型为“线侧上式站房”,预计高峰小时发送量800人的高铁车站月台边,一辆高铁动车正在试跑,抓紧进行最后阶段的联调联试工作。在高铁站边,该县投资建设的大叠水旅游专线客运中心,也将同步建成投入使用,使铁路与公路无缝对接。

云桂高铁、南昆铁路、昆石高速、九石阿旅游专线、曲石高速、石锁高速过境石林,现已形成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更让石林的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到滇东和滇东南,资源要素运作半径辐射云南四州市。

交通环境的极大改善,带来的是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石林县逐步构筑起招商引资的“强磁场”:2016年6月13日,在第4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4届昆交会上,石林县分别与3家企业签约4个项目,总投资约21亿元;7月26日,2016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现场共签约18个项目,协议总投资45.35亿元人民币……

石林先后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2014年石林县人民政府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投资者纷至沓来,带来产业的发展契机。然而,石林县并没有采取“全面开花”的产业发展策略,而是立足自身实际,坚持石林旅游服务区、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园”并举,努力搭建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在差异化竞争中夺取优势。

石林旅游服务区改造提升工程持续推进,石林景区游览面积从4平方千米拓展到12平方千米,一批温泉娱乐项目和中高档酒店建成投入使用,都市农庄和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风生水起。2015年,旅游实现双突破,大小石林景区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突破7亿元。

石林生态工业集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6亿元,入园企业53户;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286兆瓦,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

云南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7亿元,入驻企业46户,成功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肉鸡出栏跃居全省第一大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放飞

幸福石林—民生改善、民族和谐

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在九(九乡)石(石林)阿(阿庐古洞)旅游专线沿途远近闻名。得益于彝族特色村寨建设,让糯黑村独特的石板房以及浓郁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保存,吸引了不少美术学院的学生到这里画画写生。

在大可乡岩子脚村委会建设架子乐文化保护传承中心,并连续两年在火把节期间开展以花山节活动为主的系列活动,将架子乐作为重要节目展演,向世人展示大可架子乐文化的独特和深厚的魅力。

与农村的巨大变化相对应,石林县的城市发展也取得明显进步。实施扩城、修路三年行动计划,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石林县城建成区面积由9.4平方千米扩展到15.3平方千米,城镇化率达39.5%,集镇面积新增120万平方米;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达75%,今年底前将实现100%硬化。

民生改善、民族和谐的背后,经济是最为重要的支撑。“十二五”期间,石林县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7亿元,年均增10.1%,实现五年翻番;人均生产总值27501元,年均增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亿元,年均增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80元,年均增12.4%,超出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元,年均增14.7%,超出云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7元。仅2015年,全县各类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就达70%。

“除了华能、云电投、国电龙源、中种、广东温氏、双汇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入驻石林,我们还希望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石林县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到,该县近期成立了西南林业大学石林校区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确保新校区在明年9月前初步建成迎接5000名新生入学。这也是第一所落户石林县的高校。

据了解,西南林业大学石林校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379.4亩,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元,首期计划投资11.215亿元,项目建设总周期为5年,首期项目将在3年内完成建设。项目将按照高等教育相关指标,建设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多功能报告厅、图书馆、附属中小学、幼儿园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与此同时,石林县十分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目前,石林县森林覆盖率47.5%,城市绿化覆盖率46%,城市绿地率41.5%,地表水环境质量达Ⅲ类以上水体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拥有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全国文明县城四张金灿灿的“名片”。全县共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乡镇合并以后为4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实现了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00%;全县88个行政村全部创建为昆明市生态村,其中糯黑村和小箐村为国家级生态村,实现了市级以上生态村100%。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结合独特的条件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石林县必将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大的工作力度,更实的工作作风,共同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在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标兵和国际知名旅游胜地的征途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猜你喜欢
阿诗玛石林彝族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去看阿诗玛
彝族荞粑粑
峥嵘向上石林峰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黄河石林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石林迷阵
石林学校
阿诗玛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