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2016-12-10 03:50李明伟
共产党员(辽宁) 2016年22期
关键词:村部村干部驻村

◎文/李明伟

把驻村帮扶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文/李明伟

黑山县白厂门镇檀屯村距离锦州市区近150公里。2015年5月4日,带着对“驻村干部”这个新角色、新岗位的憧憬,我到檀屯村驻村扶贫的第一个工作日在风雨中开启了。

抵达村部时,外面狂风肆虐,而村部里没人,大门紧锁。我没有急着离开,在村部周围转了转,意外发现村部(房顶是用彩钢板搭的)房檐一角已被狂风掀开了。我赶紧给村主任打电话。村主任接到电话后先是一愣,说:“没想到这破天气里你还跑来了。咱们得赶紧找人把房檐铆上,不然整个房顶都得被掀开。”我们很快找来两个帮手,用螺丝把掀开的房檐固定好。修好房檐,我来到镇政府,想给手机充电。到了才知道,镇里比村里停电还早,外面的电线杆被刮倒4根,电话、电脑都成了摆设,自己竟然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与檀屯村的“第一面”颇有戏剧性,这仿佛是“贫困之魔”在向我示威。“我绝不退缩!”利用停电的这两天时间,我开始认真了解檀屯村的基本情况:全村共有368户、1296人,其中贫困户13个、28人,全都被纳入低保;全村有耕地4200亩,荒地和林地约1000亩;村里没有产业项目,村民90%的收入来自玉米、花生等传统作物种植,10%来源于劳务输出、养殖和运输等;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年龄偏大,信息闭塞,接受新事物能力差。

我决定帮助村“两委”班子从基层党的工作抓起。按照上级组织的部署,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开展起来,增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同时,让全村党员“刷新”对党员身份和使命的认知,积极主动地开展党员奉献活动。除了组织大家学习,我还精心准备,给村里的党员上党课,与大家一起重温入党誓词……

村民们很快便感受到了党员精神面貌的变化,对村干部和党员的认同感、亲切感进一步增强。很多村民开始有事没事都愿意到村部坐一会儿,聊聊天儿,把遇到的难题和村干部说说,让我们帮着出主意、想办法。截至目前,村干部已帮助村民解决困难26项,调解村民纠纷15次,办理相关证明70份。全村人的凝聚力增强了,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提高了。

“百姓需要什么?我还能为大家再做些什么?”每到夜晚,忙碌了一整天的我站在村部的广场上,望着村里的点点灯光,时常这样自问。

李明伟(左)到村民家走访慰问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把帮助村民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作为首个要攻破的难关,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事在人为,2000米长、6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很快就建设完工了,檀屯村内13条土路在百姓多年眼巴巴的期盼中终于变得平坦便利。最近,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檀屯村又从相关部门争取到30万元资金,很快还能再修3000平方米的水泥路。大家听到这一消息后都很高兴,感觉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从大家的笑容里,我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还真不知从何时起,我已经不知不觉把“我们檀屯村”变成了口头语,说的次数不计其数。

为了改善檀屯村的卫生环境,村里决定建13个垃圾池,实现生活垃圾定点清倒、定时清运,村民们对这件事儿都很期待,但对垃圾池的选址却意见不一,谁都不希望垃圾池建在自家附近。经过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各家倾倒垃圾的距离和尽量远离住家等因素,我和村“两委”班子及村民代表共同商定了13个位置。方案公布后,有6位村民不同意,认为垃圾池离自己家近,担心刮风时有异味。我们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做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这6位村民的认可。可当垃圾池开工兴建时,村民老李家又变卦了。女主人说自己前一天没在家,即使家人同意了也不算数:“垃圾池的位置必须挪。”施工人员被迫暂时停工。这户村民说不通,我提议换个思路——与她家的邻居协商。经过耐心做工作,邻居同意垃圾池往自己家方向挪一挪,施工才得以继续。现在,13个垃圾池已全部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村民们的生活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因为土地问题发生纠纷的案例并不少见,檀屯村也不例外。在土地确权工作人员来村之前,我们提前准备,把有土地纠纷的村民请到田间地头,拿出土地位置记录簿,在村民的见证下现场数垄、丈量,并请镇司法所同志监督,提前化解矛盾。由于准备充分,确权过程非常顺利,未发生任何纠纷。

在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同时,我还兼任白厂门镇和八道壕镇脱贫攻坚督导组的组长,负责督导两个镇253个贫困户的脱贫攻坚工作。一有时间,我就到各村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一家一家地核实情况,督促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进行对接,检查精准帮扶各项措施落实情况。我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农村贫困户都是因病、因残、因无劳动能力而致贫。在积极推动国家、省、市各项扶贫措施精准落实到人的同时,我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同事,力所能及地向贫困家庭伸出援手,捐钱捐物,仅衣服就捐赠了100多件。

在驻村工作的这段时间,我与镇村干部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例如,在白厂门镇4个村整合部分土地,新建了占地5000亩的“粮食产能项目基地”,并在基地内修建水泥路2400延长米、田间路9000延长米,打井25眼,修桥2座、涵洞10个,清淤2000延长米,植树1000多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驻村期间,我时常回味这句话。感谢组织让我有了这段永生难忘的经历,让我有机会与一方百姓建立了深情厚谊,让我感受到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疾苦,更让我了解到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看到驻村扶贫工作给檀屯村百姓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就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的工作为了谁、依靠谁”。

(作者系锦州市委办公厅驻黑山县白厂门镇檀屯村工作队队长)

猜你喜欢
村部村干部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最后一课
延边州以“三举措”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驻村第一书记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村里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