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2016-12-10 22:08云海
读者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形式内容

云海

中国最早出现的类似连环画的画作应该是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漆棺画”。考古人员曾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发现“土伯食蛇”和“羊骑鹤”两组连环故事画。情节虽简单,但故事性较强,已具备了连环画的某些特点。

到了东汉时期,这种画的内容变得丰富起来,而且在绘画之外,开始增加了文字说明,时称“榜题”。当时主要以笔画为主,描绘一些符合主流价值观、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如《孔子见老子》《伏羲女娲》等。

魏晋时期的卷轴画已经具备了连环画的特点,如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都是人物形象在卷轴画上连续出现,构成故事情节,图旁还配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与后来的连环画在形式上十分相近。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北壁东侧   尸毗王本生故事图   北魏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出现了连环图画形式的佛教故事画。敦煌莫高窟中的北魏壁画《鹿王本生图》《尸毗王本生故事图》等,就是一组组具有完整情节结构的佛本生故事画。当时还有用绢幡的形式来传播佛教的方式,即条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文字说明,常挂在道场或经台两边。另外,民间有一种通俗的讲唱形式,叫作“变文”,每段文字配一幅图,图的内容有佛经故事、民间传说等。这些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已有了连环画的影子。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使用,连环图画的形式由画像石、壁画向写本、图书转移。有插图的书本大量出现,插图的内容生动地表现了书本的精彩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宋嘉祐八年(1063年)刊刻的《列女传》是最早的多幅故事插图,连环画的形式已大致成型。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保存的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孔子圣迹图》刻本,就是全本大幅白描的图画,详细描绘了孔子的一生。

明清时期,线描的插图大量涌现,章回小说中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画每一回故事的称为“全图”,每回前面附多幅有故事情节插图的叫作“回回图”。清末,石印技术的发展让图画的印刷更为方便,连环图画这一形式也得到了更大的推广。光绪十年(1884年),《申报》馆为增加新闻的可读性,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涉及当时的时政新闻,随报赠送。因为那个时期摄影作品很少,这些新闻图画侧重纪实,有许多内容反映了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和当时的风俗街景,所以这些内容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最直接的史料。后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这种形式的时效性已不能及,就逐渐消亡了。1899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志演义〉全图》,这是第一部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民国时期,连环画开始迅速地发展,此前连环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称呼上不统一,南方称为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北方多称小人书。1925年至1929年,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岳飞传》等连环画书,题名上有“连环图画”,这是第一次使用连环图画作为正式名称,这一叫法一直使用到20世纪50年代,后改称“连环画”。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壁画   鹿王本生图   北魏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连环画多出版成64开本,这种形式成为此后连环画的主要开本。这一阶段的连环画题材除了传统的古典文学和神话传说之外,由于舞台戏剧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喜爱,连环画开始描摹舞台场面和戏剧故事。受到有声电影的影响,添加人物对白的“口白”开始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上文下图的脚本构图形式。这一时期最著名的作品有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和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王先生和小陈》用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从1929年开始,《王先生和小陈》先后在《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连载,前后共连载了10年,是迄今为止连载时间最长的连环画。1947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发表,一个大脑袋、三根头发、蒜头鼻的小男孩很快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形象。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共产党实际控制的地区,连环画也成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有关共产党土地政策、抗日政策、新婚姻法宣传等内容的连环画作品,如吕蒙、亚君、莫朴创作的24开木刻连环画《铁佛寺》。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作品印刷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流传下来的比较少。

1949年后到1966年,连环画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图画的通俗性,中国政府把连环画作为教育民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这一时期,连环画作品充实着民众的文化生活,连环画不仅是青少年的重要课外读物,也是许多成年人文化娱乐的重要内容。50年代,由于毛泽东提倡艺术要为广大工农兵服务,因而,政府对连环画的出版单位进行了重组,此后的出版工作主要由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进行。1951年底,一个以连环画为内容的期刊《连环画报》创刊。这期间的连环画作品有计划、有规模地进行选题策划、编绘和出版。政治上主张绘画从业者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的发行量比较大,绘图者的报酬与其他以绘画为生的行业相比更为丰厚。这两个因素使许多人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中,少数民族语言和外语的连环画作品也有出现。由丁斌曾、韩和平绘画的10册套《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原著,董子胃改编)从1955年到1962年出版完毕,此后这套书共再版20次,印数总计达到3652万册,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迄今为止印刷量最大的连环画作品。1957年,连环画《三国演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0册,包括7000多幅图画,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不计其数的画家们暂时搁置了个人艺术创作,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当中,其中不乏像王叔晖、刘继卣这样的国画大师。另外,由于当时所处的国际形势,如朱宣咸所画的《伟大的友谊》这类反映中苏友谊及苏联专家到中国来援助建设新中国题材的连环画,也流传甚广。连环画的创作者们不仅将各种古典小说,历史、传说故事等传统文化介绍给广大人民群众,更由于当时从事这项工作的几乎都是顶尖的画家,所以创造了中国连环画史上无与伦比的艺术高峰。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的连环画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1年,周恩来以“为解决下一代的精神食粮问题”的批示恢复了连环画出版,这个时期的作品都以宣传为主,八大样板戏《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海港》《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龙江颂》的内容成为创作题材。当时还出现了众多改编题材的“文革”连环画,如《林海雪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等。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带有鲜明的“文革”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因此被称为“文革连环画”。

1978年后,中国的建设开始全面恢复,连环画也迎来了第二个繁荣期。以1982年为例,全年共出版连环画作品2100余种,单本印量10万册,相当于60年代印量的20倍。这期间连环画题材更为广泛,各国文学改编的连环画层出不穷。在形式上,许多16开的连环画书籍也大量出现。同时,对创作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了连环画专业,连续招生10年,于1990年撤销。1985年,中国连环画出版社成立,这是以画种分工成立的国营专业出版社。

1985年以后,影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丰富了民众的娱乐生活,外国漫画、动画更容易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小人书已经不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连环画市场不断被影视媒体所抢占,连环画的鼎盛时期结束,小开本的连环画亦不再出版,仅有一些著名版本的作品重新出版,满足人们的收藏需要。多数连环画名家回归本行,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连环画的创作和销售市场出现难以回升的低谷,其在中国通俗阅读领域的辉煌终究成了明日黄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人们屡屡提及要重创连环画的辉煌,但是时过境迁,现在从事连环画的画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要想恢复昔日辉煌已不可能,所以那一时期的连环画已成绝响。

猜你喜欢
形式内容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