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

2016-12-10 22:42好戏君
读者欣赏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浪潮傀儡李静

好戏君

历史并非永远前进,它在埋藏的种种隐患之下也会倒退。而这种隐患,则是鲁迅早已预见到的。

有一部戏,2015年年底在北京召开了发布会,看到阵容和题材后,我当时就恨不得拍马杀去北京看戏。不料,它直到今年3月底才在北京首演,之后在全国巡演了一圈儿。

机智的你应该已经猜到了,就是这部《大先生》。

王翀导演+赵立新主演+李静编剧,文化乌镇出品,这位“大先生”说的是鲁迅。这样的奇妙组合让我一时惘然,几位我熟知的戏剧人,竟然能在这部戏中达成合作。王翀导演相信不必多说,这位北大出身的“新浪潮”戏剧导演以其独树一帜的导演风格著称,尤为喜爱舞台影像运用的他,刚刚把自己的《群鬼2.0》带去了乌镇戏剧节。

而赵立新,作为“迷弟”的我必须在此多“安利”几句。初次见他,是在北京鼓楼西剧场上演的《枕头人》里。他饰演的作家卡图兰,深邃、忧郁、沉静,但诗人般的外表下,又有着像烧红了的铁块般炽热的力量。20世纪90年代,他就前往瑞典,成为瑞典国家话剧院的演员。他也曾往来北京、上海两地,导演和主演了多部优秀舞台作品。他本身也是影视剧的常客,你会经常在大银幕和荧屏上看到他的身影。现在的他,毫无疑问是最吃香的“大叔款”。

本剧的编剧李静,本身是京城资深的文化评论人和媒体人,她的那本评论随笔《必须冒犯观众》中所提观点至今看来仍掷地有声。而《大先生》这个剧本,是她历时3年写就的第一个剧本,当年就拿下了老舍文学奖。

这部戏究竟是如何的呢?

2009年至2012年,编剧李静完成了《大先生》这个剧本,全剧共3万余字。文风黑暗如钢铁,但独白部分在挣扎之下又像是冬天火盆灰烬下木炭的暗红。看过《大先生》的人们对它有着这样的评价:“文本从鲁迅的具体经历逐渐发展至问题对话,《大先生》的象征主义色彩也愈发浓重,形象而含蓄。”

舞台上的鲁迅,不穿长袍,没有胡子,不端着架子。取而代之的是白衬衫、牛仔裤、马丁靴、卷发,不再“横眉冷对千夫指”,也不再“我以我血荐轩辕”。编剧李静在《大先生》的创作中,力求剥除层层历史的厚茧,将鲁迅作为有血有肉、复杂而本真的“人”的形象呈现给大家。

导演王翀对于影像的热衷,同样在《大先生》中得到了延续。比如戏刚开始,鲁迅看到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身影,便开始评论影像中的鲁迅。喜欢实验的王翀,对这部戏的探索,当然并不仅限于影像的表达。面对剧本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意识流,他提出了“除了鲁迅,皆为傀儡”的导演构想。

为了这部戏,剧组曾在2015年专程赶赴台湾宜兰,向亚洲顶级傀儡剧团“无独有偶”拜师学艺。回来之后,他们邀请美术家黄姒为《大先生》特别设计制作了数个“傀儡”。这些“傀儡”出现在舞台上, 既新奇生动,又富有深意。他们有的戴着面具,有的手持道具,还有人直接打扮成“傀儡”。

叙事中的“我”毫无疑问是肉身的鲁迅,而所有其他角色皆为傀儡。从傀儡的不同形态中,你当然可以看到一定的象征意义。追逐爱情的许广平是海洋般宽广灵动的傀儡,铺满整个舞台的蓝色裙子抖动起来非常美。讲法治的胡适是兽笼型傀儡,讲情怀的周作人是纸伞傀儡,独裁者则是随意变换身形的蛇傀儡。众人的性格、立场全部抽象为某种特定样貌的傀儡,极具强烈的隐喻色彩。

这部戏中,“大先生”的“大”体现在他的“小”。王翀以鲁迅生命中那些最为重要的人为引子,于细微处将鲁迅一生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谁都知道鲁迅,可谁也都只知道某一面的鲁迅,演员以其精湛的演技为我们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整部戏借鲁迅讨论自由,导演希望大家能从傀儡身上读出他的一片苦心。

对于这部戏,导演是这么说的:有人觉得历史已经终结,历史之后再无历史。《大先生》不是历史剧,舞台上的鲁迅也不是历史上的鲁迅。这是我们的舞台、我们的时代和我们的鲁迅。每一个他写的字,都是我们自己的字。我们的敌人,就是他的敌人。我们的爱恨,也是他的爱恨。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可能追忆鲁迅,我们,代表鲁迅。

《大先生》写的不是鲁迅的一生,它其实只写了鲁迅生命里的最后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鲁迅看到了前后百年的中国历史,看到了中国人的伤痛和追寻。众所周知,这种题材的剧作一不小心就会沦为主旋律,而编剧李静与导演王翀则用了全新的方式进行阐释。在“文革”片段中,赵立新一人在六七个角色间转换,使用不同的方言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革命小将、迂腐的领导……跃然于舞台之上。

历史并非永远前进,它在埋藏的种种隐患之下也会倒退。而这种隐患,则是鲁迅早已预见到的。让我们走进剧场,走近这位褪下长袍、走下神坛的最熟悉的陌生人—鲁迅。

2012年,王翀和制作人李逸发起新浪潮戏剧运动,发表《新浪潮戏剧宣言》,通过一系列作品,大胆颠覆传统美学,在艺术界引起震动。《雷雨2.0》被《新京报》评为中国小剧场戏剧30年十佳剧目,入围台北艺术节,《椅子2.0》在日本利贺获亚洲导演戏剧节评委会奖,《海上花2.0》成为上海国际艺术节史上首部委约创作的戏剧作品,《一镜一生易卜生》被《文艺生活周刊》评为2012年中国十佳演出,入围鹿特丹选择艺术节,《地雷战2.0》获东京国际剧场艺术节大奖,《群鬼2.0》入围首尔亚洲导演戏剧节。

我乘着起伏的波浪,在水上搭建我们的新剧场。我们的剧场在浪潮之上,扑向旧的剧场。澄明的海水冲刷着旧剧场里的尘土和污垢,把淡红色的尸体带走,留下鱼和美丽的贝壳。海水冲进伪造的殿堂和华丽的坟场,席卷塑料的和报纸糊的牌位。海平面淹没了城市和村庄,朽烂的经文和教条在海底分崩离析,葬身鱼腹。昔日的巨轮如今已是沉船,肚中空空如也,没有望远镜,更缺乏跳动的心脏。(王翀的《新浪潮戏剧宣言》)

猜你喜欢
新浪潮傀儡李静
3·12植树节
东汉
早秋运动新浪潮
无理函数不定积分的若干求法
圆锥曲线的一题多解
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探究
《牵丝戏》
狐狸买蜜
傀儡的密码
美猴王嬉戏傀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