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学科发展

2016-12-12 03:17王圣洁张兆代王黔驹吕胜华宋岱珉
中国矿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论文资料学科

王圣洁,张兆代,王黔驹,连 健,吕胜华,宋岱珉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增长与学科发展

王圣洁1,张兆代1,王黔驹2,3,连 健3,吕胜华1,宋岱珉1

(1.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07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4;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

我国建国以来的地质资料工作经历了起步、停滞、复苏和快速增长几个阶段。根据文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5年间共38年的研究论文增长数据符合从缓慢线性增长到快速指数增长的经典模型,特别是最近15年的快速增长阶段中,累计发表论文占全部文献的94%,且以 “地质档案资料”、“档案管理”、“资料服务”和“信息与信息化”为主要研究方向。“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是近5年的关注重点,反映了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服务以及委托保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地质资料总体上属于档案学的一部分,并在内容上与地质学联系密切。我国地质资料的管理与研究在地矿、石油、煤炭、有色、冶金等行业之间并不均衡,需要继续统筹和加强地质资料工作。

地质资料;研究论文;文献增长;计量分析

2002年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地质资料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磁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资料、成果地质资料和岩矿芯、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具有档案和资料的双重属性。一是地质资料记载了地质工作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地质工作档案,且随时间延长更为珍贵;二是地质资料还记录了地质工作者对地质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可被重复利用、不断开发并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1]。

我国近现代地质工作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16年正式成立的前农商部地质调查局,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2],相关地质资料工作则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才逐步走向正轨。早在1952年,国家就成立了地质部地质资料司,负责收集旧中国散存在各地的地质档案资料和建国以后本部门所形成的地质档案资料;自1955年,改建为地质部全国地质资料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局也先后成立了专门的地质资料处[3],其形成的国家地质资料两级管理体系一直延续至今。目前,我国已有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包括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和31个省(区、市)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47.55万种,专业人员超过300人[4-5]。此外,随着油气、海洋等地质资料委托保管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行业地质资料也逐步纳入国家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体系。

伴随过去60余年地质资料工作的开展,陆续公开发表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研究论文,这对于系统总结地质资料工作的历史提供了研究的素材。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通过研究地质资料相关论文的增长模型和研究热点变化揭示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及最新趋势,是对我国地质资料学科研究的一次最新探索。

1 地质资料论文的增长及其阶段性

论文增长是指论文数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一般认为,线性增长、指数增长和逻辑增长是描述论文增长的三大经典模型,分别代表学科发展的前期、早期和后期[6]。开展对我国地质资料论文增长的研究,可确定学科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利于定量评估我国地质资料工作水平,发现和梳理学科发展的驱动机制,提高地质资料工作规划和部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1.1 数据采集

采用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统计范围是截至2015年12月CNKI收录的全部期刊论文,使用“主题词=地质资料或地质档案”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通过数据清洗去除非地质资料论文条目后,共获得545篇相关文献(表1)。

表1 地质资料论文发表时间分布表

1.2 地质资料论文的总体增长与阶段增长

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增长分为年度增长和累计增长。从表1数据可以计算,64年统计样本的年度增长平均为8.5篇,最大值为2013年的70篇;论文累计增长的中位数为12.5篇,平均7年论文总量可以翻一番。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增长历史具有明显的间歇性,既具有长达17年的研究空白,也有近20年的连续增长,显示了地质资料学科发展的起伏和不确定性。

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绘制了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年度增长和累计增长曲线,用以直观展示地质资料论文增长的总体趋势。为便于观察地质资料论文的总体增长及阶段性特点,将年度增长数据进行了分级处理,按0~5、6~10、10~20、20~40、大于40等五个级别绘制了分级增长曲线(图1)。

根据年度增长的水平和连续性,我国地质资料研究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最早的1952~1977年间是起步和长期停滞阶段(S1),虽然这一阶段长达26年,但仅在1955年、1958年、1960年累计发表了6篇论文,简单描述了当时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其后1960~1977年之间形成了长期研究空白。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当代命运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地质资料学科发展也在1978~1995年间进入了一个复苏和缓慢增长阶段(S2),这一时期开始陆续有24篇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发表,但数量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每年1~4篇,平均1.3篇),在18年中仍有5个年度没有论文发表,占全部时段的28%。从所有统计数据来看,1996至2015年是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连续和快速增长阶段(S3),一是累计发表论文515篇,占全部论文的94%,二是这一阶段年度增长量平均达到25.8篇,论文数量每5年就可以翻一番。

图1 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增长曲线(数据来源:CNKI期刊数据库(1952~2015年))

1.3 1978~2015年地质资料论文的增长模型

1.3.1 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整体模型估计

在去除1952~1977年的零星论文数据后,选择1978~2015年共38年的论文累计增长数据进行分析,使用SPSS 20.0(社会科学项目统计软件)分别进行线性和指数曲线拟合[7],获得了拟合模型的参数(表2)。结果表明,线性拟合的R值为0.819,R2值为0.670,相关性较低;指数拟合的R值为0.988,R2值为0.977,显示出很高的相关性,表明1978~2015年整体增长趋势属于典型的指数增长模型。

表2 论文增长的线性和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汇总

1.3.2 由缓慢增长到快速增长的阶段模型对比

分别选择1978~1995年缓慢增长的数据和1996~2015年的快速增长数据同时进行线性和指数曲线拟合,获得了拟合模型的参数(表3)。从结果可以看出,缓慢增长阶段(S2)线性拟合的R值为0.991,R2值为0.981,二者均接近于1,具有极高的相关性;指数拟合的R值为0.948,R2值为0.898,略低于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表明这一阶段的拟合曲线以线性模型为最佳。快速增长阶段(S3)线性拟合的R值为0.930,R2值为0.865,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指数拟合的R值为0.998,R2值为0.996,已近似于1,表明第二阶段为典型的指数增长模型。

表3 论文阶段增长的线性和指数曲线拟合模型汇总

2 地质资料学科发展与最新研究趋势

2.1 地质资料研究的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

根据CNKI采集的学科分类和研究层次,重点对快速增长阶段(1996~2015年)的地质资料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获得了这些论文的学科归属和研究层次的分布情况(表4、表5)。论文排在前10位的学科中,档案学高居第一位,地质学、工业经济和矿业工程分列二到四位,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居第五位,五个学科的论文合计达到798篇次,占全部25个学科的92.90%,显示出地质资料所属学科具有较高的集中度。

研究层次也是反映学科发展的重要指标,同样显示出较高的集中度,排在前五位中的研究层次,论文合计471篇,占全部统计的91.46%。另外,从表5还可以看出,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行业指导,论文合计316篇,三到五位的自然科学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行业技术指导等,论文合计155篇,约为前者的一半。因此,目前地质资料的研究仍以社会科学为主要范畴,但自然科学也占据了较大比重且具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表4 论文排前10名的学科分布/篇

表5 论文排前10名的研究层次/篇

雷达图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近期学科分布和研究领域的变化(图2)。首先使用近五年(2011~2015年)的统计数据代表最新的研究趋势,其次以过去十五年(1996~2010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参考基准,由于两个阶段的论文数量大致相等,可以直接对学科分布和研究领域的变化进行比较。从图2可以看出,档案学、地质学相关研究均有明显的增长,而计算机软件及在地质资料中的应用保持平稳状态。从研究领域来看,社会科学的研究比重正在减少,自然科学的研究比重开始增加。

2.2 地质资料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最新趋势

1996~2015年发表的515篇论文中包含了673个关键词,对自动标引的关键词取前3个,对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归并后共计保留265个主要关键词。统计表明,排在前30位的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累计为1242次,占全部频次的72.8%,具有较高的集中度,说明地质资料研究的主要内容总体上仍较为一致(表6)。

从关键词的频次和位次来看,高居前4位的“地质档案资料”、“档案管理”、“资料服务”、“信息和信息化”在近20年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热度,是地质资料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从研究对象来看,论文所关注的焦点正逐步细化,如“实物地质资料”频次较高,位次也从第11位上升到第6位,“原始地质资料”虽然总体频次不高,但位次上升了54位,是近5年关注的重点之一。与此具有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一般性的讨论如“科技档案”、“档案资料”、“档案工作”等关键词的词频和位次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也证明了研究对象细分的趋势。

图2 地质资料论文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雷达图

表6 地质资料研究论文排前30名的关键词

1996~2015年1996~2010年2011~2015年关键词位次(频次)位次(频次)位次(频次)位次变动地质档案资料1(347)1(165)1(182)0(~)档案管理2(170)2(64)2(106)0(~)资料服务3(87)3(36)3(51)0(~)信息与信息化4(85)4(34)4(51)0(~)地质勘查5(55)7(23)5(32)2(↑)开发与利用6(55)5(31)8(24)-3(↓)实物地质资料7(44)11(15)6(29)5(↑)地质工作8(42)6(23)9(19)-3(↓)集群化9(29)32(4)7(25)25(↑)数字化10(29)9(17)13(12)-4(↓)汇交11(27)8(19)19(8)-11(↓)建议12(26)14(9)10(17)4(↑)煤田地质13(25)10(15)16(10)-6(↓)电子文档14(23)13(10)12(13)1(↑)问题15(21)25(6)11(15)14(↑)成果地质资料16(16)16(8)18(8)-2(↓)现状17(16)39(4)14(12)25(↑)产业化18(15)29(4)15(11)14(↑)对策19(15)17(8)26(7)-9(↓)科技档案20(15)15(9)27(6)-12(↓)档案资料21(14)20(7)25(7)-5(↓)矿产资源22(14)18(8)28(6)-10(↓)管理系统23(14)19(8)29(6)-10(↓)档案工作24(13)12(10)48(3)-36(↓)保密25(12)26(5)22(7)4(↑)GIS26(11)28(4)21(7)7(↑)分类27(11)23(6)32(5)-9(↓)原始地质资料28(11)71(2)17(9)54(↑)网络29(10)24(6)43(4)-19(↓)措施30(9)51(2)24(7)27(↑)

从研究内容来看,对“档案管理”的一般性探讨较多,包括“管理模式”、“机制和制度”、“规范化”和“现代化”、“标准与标准化”等,地质资料的“服务”与“开发利用”以及“数字化”、“GIS”、“管理系统”、“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都是研究的重点,并在较多的论文中提及。需要注意的是,“集群化”、“产业化”等关键词的词频和位次有明显的上升,是近5年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是 “资料服务”重要内容之一。

从研究目标来看,相关的关键词包括“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措施”等,其中,“现状”、“问题”、“措施”三个关键词的词频和位次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说明近期的论文开始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并寻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制定有效措施以改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此外,排在前30位的关键词中,“地质勘查”、“地质工作”、“煤田地质”、“矿产资源”等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反映了研究对象中“档案资料”的地质属性。其他未列入前30位的关键词中还包括了“石油地质”、“冶金地质”、“有色”、“核工业”等行业地质相关的内容,反映了地质档案资料在我国的主要来源及其多样性。

2.3 地质资料研究的作者分布与学科贡献

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作者单位超过480家,由于历史沿革,一些单位的名称和隶属关系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首先对作者单位按行业进行了归并,大致划分为“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地矿”、“石油”、“煤炭”、“有色”、“冶金”、“核工业”、“交通、建材、水利”以及“高校”共9大类。 “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主要包括部省两级地质资料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是从事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地矿”主要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地质调查研究机构和各省(区、市)地质勘查单位等,这些单位大多隶属于原地质矿产部,后因结构调整重组为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和属地化后的地方地质勘查队伍。“石油”、“煤炭”、“有色”、“冶金”、“核工业”、“交通、建材、水利”等行业地质队伍则自成体系,随着多次结构调整,大多重组为企业建制并按市场机制运行。

根据CNKI采集的数据,重点对1996~2015年发表的515篇论文按作者单位归属进行了分类统计,获得了9类机构近20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作者人次和被引次数(表7)。统计结果表明,“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和“地矿”单位发表的地质资料研究论文数量高居前2位,合计达到318篇,占这一阶段发表论文总数的61%,作者合计599人次,占总人次的67%,论文被引次数累计达到717次,占总被引次数的74%。包括“石油”、“煤炭”、“有色”、“冶金”、“核工业”、“交通、建材、水利”等6家行业地质队伍发表的论文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论文数量、作者人次和被引次数均低于总数的30%,显示出与前二者较大的差别。少数高校发表了少量的地质资料研究论文,但其作者人数和论文的平均被引次数均为最高,表明其对地质资料学科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表7 作者所属机构及论文引用频次统计

过去20年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快速增长的原因较多,主要取决于我国地质工作的结构调整、新时期地质工作的投入以及地质资料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阶段增长存在一个1998年前后的拐点区域,这恰与原地质矿产部撤销、国土资源部成立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重新组建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地质工作的结构调整事实上增加了地质工作的投入,一系列国家地质调查专项的实施提升了地质调查的水平,也相应促进了地质资料的快速积累和更新。2002年3月,时任总理的朱镕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49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并自2002年7月起施行。14年来,《条例》对于规范我国地质资料管理、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服务水平等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首先,《条例》明确了“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资料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其次,《条例》还明确了“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以及受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承担地质资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这些规定明晰了地质资料的监管体系和汇交、保管、利用体系以及这一体系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这既是过去20年地质资料研究论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也必然使得 “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和“地矿”单位在地质资料研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图3)。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作为地质资料主管部门的国土资源部于2003年1月发布《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在其第十七条明确说明:极地、海洋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属于国土资源部可以委托保管的范围。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2011~2012年,包括大庆油田等33家油气勘探开发单位和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图3 地质资料论文增长与作者分布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2家海洋地质调查单位正式成为国家地质资料委托保管机构,并依法履行地质资料的接收、验收、保管和服务职责。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在研究论文中也有体现。一是“原始地质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都受到更多关注;二是“石油”行业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稳步占据第三位,虽然仍低于“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和“地矿”单位发表的论文数量,但在6个行业地质机构中排在了首位。

3 结论

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与之相伴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具有久远的历史。但通过对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系统分析,地质资料的学科发展仍处在早期的快速指数增长阶段。过去20年间,地质资料研究论文每5年翻一番,远快于其他学科平均10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由于快速增长的时间较晚,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总体数量依然偏少,作者人数和论文的引用率依然偏低,与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相比差距明显,进一步加大地质资料管理及研究的力度十分迫切和必要。

从最新学科体系来看,地质资料总体上属于档案学的一部分,并由于其地质内容属性和管理中普遍采用的信息化方法分别与地质学和计算机应用有较多的学科交叉并联系密切[8],这一特点也为CNKI所获得的学科分布和研究层次所证实。目前,“地质资料管理、馆藏机构”和“地矿”单位对地质资料研究论文的贡献率最大,这与其基础性、公益性定位相符合。此外,全国地质资料馆、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等专业人员的学科设置合理,符合地质资料管理和研究的总体发展趋势,值得广大“地矿”单位所借鉴。其他包括“石油”、“煤炭”、“有色”、“冶金”、“核工业”、“交通、建材、水利”等行业地质队伍发表的论文数量差异较大,显示出地质资料研究在行业之间的不均衡性,这些行业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本文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并结合地质资料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地质资料管理与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较全面地反映出我国地质资料工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的研究尚局限于已发表的论文,结合地质资料的统计数据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有效途径。

[1] 颜世强, 连健, 丁克永, 等.地质资料内涵与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 2013, 22(7):45-48.

[2] 李学通.地质调查所沿革诸问题考[J].中国科技史料, 2003, 24(4):351-358.

[3] 廖寿郎.全国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三十年[J].档案工作, 1985(9):7-8.

[4] 王黔驹, 颜世强, 王永生, 等.全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资源产业经济, 2011,(1):18-21, 31, 54.

[5]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2015年度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情况通报[EB].2016.

[6]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36-66.

[7]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103-293.

[8] 中国标准出版社. 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15-18, 47-48, 83-84.

Patterns in growth of literature on geological data and relativ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in China

WANG Sheng-jie1, ZHANG Zhao-dai1, WANG Qian-ju2,3, LIAN Jian3, LV Sheng-hua1, SONG Dai-min1

(1.Qingdao Institute of Marine Geology, Qingdao 266071,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Wuhan 400074, China; 3.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eijing 100037, China)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work about geological data has experienced several stages of starting, stagnation, recovery and rapid growth. According to the

, the paper increase conformed to the classical model which was from slow linear growth to rapid exponential growth between 1978 and 2015. Especially during the last 15 years, the cumulative 94%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and the “geological archives”, “file management” and “data service” and “informatization” were considered as its main research areas. “Original geological data” and “geological sample data” were the hot points in the past 5 years, which reflected the progress of clustering, industrialization of geological data services and the entrusted management plan. Geological data is a part of Archival Science in general,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geology in the content. China’s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in mining, petroleum, coal, nonferrous metal, metallurgy and other industries are not balanced, need to be coordinated and strengthened continually.

geological data; research papers; growth of literature; scientif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16-03-20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地质资料资源汇聚与管理”计划项目所属子项目“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建设”资助(编号:12120115072601);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专项项目“海洋地质数据库建设”资助(编号:121201005000150010)

王圣洁(1964-),男,研究员,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现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信息分析与研究工作。E-mail: wshengjie@cgs.cn;王黔驹(1978-),男,副研究员,地质工程专业,现主要从事地质资料管理研究工作。E-mail: wqianju@cgs.cn。

P736

A

1004-4051(2016)11-076-07

猜你喜欢
论文资料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超学科”来啦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