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动态

2016-12-12 09:31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机床大赛工业



国内外动态

我国第一项机床行业国际标准正式颁布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最新消息,由北京机床研究所牵头、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1)组织行业骨干企业制定的机床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IEC/TS 60204-34:2016《Safety of machinery-Electrical equipment of machines-Part 34:Requirements for machine tools》已于8月9日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

这标志着机床行业第一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正式诞生,打破了一直以来由欧洲国家主导机床行业国际标准制定的局面。

IEC/TS 60204-34:2016标准规定了“机床的电气、电子、数控、可编程序电子设备及系统等的安全要求”,是机床行业核心的安全标准之一,直接关系着机床产品的安全和进出口贸易。

IEC/TS 60204-34:2016 的制定备受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均派出多名专家参加标准制定工作组,从质疑到认可,该标准的完成经历了艰辛的历程。

IEC/TC65发布智能制造参考架构模型技术规范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65(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于2016年10月7日发布可公开提供的技术规范IEC/PAS 63088《智能制造——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4.0)》投票文件,预计2016年12月正式发布。

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业4.0中的资产、RAMI4.0、工业4.0组件、工业4.0组件的管理壳,以及工业4.0组件的形式。该文件是智能制造新概念提出之后公布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化规范,开启智能制造参考架构国际标准制定进程,中国智能制造、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将在IEC/TC65形成统一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国际标准。

IEC/TC65是目前IEC规模最大的技术委员会,同时也是智能制造/工业4.0国际标准化的核心组织。为满足智能制造发展新需求,推进全球智能制造技术体系的统一和协调,IEC/TC65分别于2015年12月和2016年2月成立了AHG1(智能制造信息模型)和AHG3(智能制造系统架构)特别工作组,旨在解决智能制造顶层设计问题,并致力于与IEC/TC65下设的数字工厂、系统集成、测控装置、通信网络、能效、功能安全、工控信息安全等工作组合力打造国际公认的智能制造核心支撑标准体系。IEC/PAS 63088是IEC/ TC65推出的第一个针对智能制造的国际标准前导性文件。

在工信部、国标委和科技部的领导和支持下,仪综所会同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近百家单位,积极发挥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委会(SAC/TC124)委员的专家作用,开展了大量智能制造技术积累与实践工作。基于工信部和财政部开展的智能制造专项及科技部相关专项的研究成果,以及对近50家不同类型国内企业的广泛调研,本年度共组织行业专家25人次参加智能制造相关国际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利用已有标准化资源开展大量协调和沟通工作,向各工作组提交了包括智能制造系统架构、智能制造信息模型、数字化工厂、安全一体化、系统集成、工业通信、系统可靠性等方面的中国建议和草案二十余项,得到了国际专家的广泛认可,维护了中国在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利益。

第7届全国数控大赛技术发布会暨赞助签约仪式在京召开

近日,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7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技术发布会暨赞助签约仪式在北京工贸学院举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研员刘新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主任陈晓明、北京市机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邱山明、第7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技术总监金福吉,北京工贸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卫国、学院副院长冯福龙,省厅大赛负责同志、专家代表、赞助单位代表以及参赛队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发布会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房志凯主持。

会上,陈晓明从“要正确认识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面临的形势”、“要正确认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承担的责任”、“要切实公平、公正、公开地做好后续工作”三个方面做了重要讲话。

金福吉则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赛技术方面的筹备工作,冯福龙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赛其他方面的筹备工作。

方卫国代表大赛组委会,同大赛赞助单位进行了签约,包括山高刀具(上海)有限公司、宝鸡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28家企业对大赛给予了技术支持。山高刀具作为本届大赛独家刀具赞助商,将为大赛提供刀具及现场技术支持,密切配合组委会的各项赛前工作,保证大赛顺利进行。

此次大赛由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承办,系国家一级一类比赛,两年举办一届,自2004 年迄今已经举办6届。本次大赛将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办赛方针,以“弘扬工匠精神,对接世赛标准”为宗旨,发挥大赛的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对北京地区乃至全国技能人才培养起到推动作用。

测控和自动化标委会主任委员于海斌获国际自动化学会卓越创新大奖

2016年9月24日,第54届国际自动化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utomation, ISA)年度表彰和颁奖盛会Honors and Awards Gala在美国加州Newport Beach的万豪酒店举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和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4)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荣获年度卓越技术创新奖(Excellence in Technical Innovation)。

ISA成立于1945年,前身是美国仪器仪表学会,共有来自近100个国家的4万余名会员,是引领全球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非盈利国际组织。卓越技术创新奖旨在表彰在新技术概念、系统设计和创新产品实现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个人,是对获奖人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是学会卓越奖项计划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于海斌研究员由于其在工业物联网技术——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WIA-FA)技术研究及标准制定中的突出贡献获此殊荣。自2011年起,在中科院先导项目和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针对工厂自动化网络面临的高布线与维护成本、移动性与灵活性差等问题,于海斌领衔的团队经过多年的集智攻关,突破了高精度时间同步、基于OFDM的频域轮询、基于信道认知的动态TDMA接入、多模式可靠重传等技术,解决了无线技术工业应用所面临的高并发、抗干扰、硬实时等挑战性难题,研发了基于WIA-FA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完成了机器人生产线、啤酒生产线等示范和应用。同时,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有关部门组织和支持下,联合仪综所、北京科技大学、新松机器人等相关单位,开展工厂自动化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制定工作。2014年通过IEC公共可用性规范(PAS)和新工作项目(NP)投票,正式立项为IEC 62948: Industrial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profiles - WIA-FA,并于2015年发布中国国家标准GB/T 26790.2-2015。WIA-FA是国际上首个用于工厂自动化的工业无线标准。它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工业物联网技术领域拥有了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对于实现智能制造、助推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10月19日,“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张峰出席大会并讲话。原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以及增材制造产业领域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联盟组织机构包括会员大会、专家委员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是联盟理事长单位,联盟还包括机科总院、中航天地激光、西安铂力特等15家副理事长单位。联盟首批成员单位128家,包括97家企业、11家高等院校、12家科研院所、5家协会以及3个园区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苗圩部长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林宗棠部长担任专家委员会荣誉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教授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担任理事长。联盟秘书处挂靠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俄合建数控机床组装厂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罗斯中心资本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在莫斯科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莫斯科州合建名为DMTGRus的数控机床组装厂。

大连机床集团公司总设计师黄付中表示,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经贸合国内外动态作关系,中俄产业拥有很大互补性。大连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从2004年进入俄罗斯市场,十几年来在俄罗斯销售了数千台机床。这些机床得到俄罗斯用户非常高的评价,DMTG品牌在俄罗斯市场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大连机床集团将通过合作将先进优良的数控机床产品提供给俄罗斯消费者。同时,大连机床集团积极配合俄罗斯政府高新产品属地化制造战略,帮助俄罗斯实现在该领域的技术升级。

俄方公司代表表示,与中国公司合资建厂有两个既定目标:一是为俄罗斯建立精密高新技术机床厂;二是为推动俄罗斯经济发展。俄罗斯杜马代表表示,目前俄罗斯机床工业已难以满足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合资企业将为俄罗斯机床行业带来世界领先的技术,注入新鲜血液,为莫斯科创造500个高新技术工作岗位,是中俄商业合作的典范。

据了解,根据合作计划,合资公司将专门创建技术设计部门以帮助实现数控机床技术本土化,同时将建立零部件中心仓库、客服平台和培训中心。合资机床厂计划第一年制造、组装并销售6 000万美元高端精密数控机床产品,第二年销售额将提升至1.4亿美元。

台达推出高阶泛用型控制器AS300系列

近日,台达推出高阶泛用型控制器AS300系列。该系列控制器凭借高速、稳定、灵活等特点,成为台达为业界打造的又一控制器佳作。

该系列控制器的特点:(1)运算更高效。AS300系列采用台达自主研发的32位处理器,运算能力大幅提升,指令执行力最高可达40k steps/1ms,同时,最多可扩充32台模块或最大1 024点I/O,其中模拟量模块最多可扩展16台、通讯模块最多可扩展4台。(2)内建运动控制功能。其可同时支持最8轴CANopen运动网络/6轴200 kHz脉冲控制, 适用于高阶机械设备控制。(3)完整的通讯支持。其支持Ethernet、RS485/232/422、CANopen等网络通讯,可提供Email,Web,SMTP,IP Filter(自我保护)及各式网络拓朴,能够随现场环境灵活变动。(4)软件功能更丰富。 其搭配专业、简易的编辑软件ISPSoft V3.0,可提供程序规划、硬件配置、网络架构、系统诊断以及定位规划等功能;内建多组行业专用功能模块,方便客户应用,并可设定多重密码保护,提升系统安全性。(5)安装更简易。其采用坚固耐用的无背板结构,搭配快速安装机构设计,专利扣环结构,可直上/直下更换模块,方便安装,使用更便捷。

WALTER公司推出全新电解加工方案

凭借“精密脉冲技术”,WALTER公司推出了一个全新电解加工方案。该加工方案在聚晶金刚石刀具的表面质量、刀刃锋利程度和过程稳定性方面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自2016年10月起,其被作为标准配置安装在WALTER公司产的所有电解加工机床中。

随着用户对聚晶金刚石刀具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并因此对刀具使用寿命以及价格和生产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ALTER公司素来致力于对迄今为止所使用电解加工方案进行持续开发。WALTER公司对发生器进行了全新设计,在“精密脉冲技术”范畴内,还对基于机床设计对电解加工软件以及大量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的改善进行了优化。

全新的电解加工方案现在能在聚晶金刚石刀具上制造出更为出色的表面质量和切削刃 ,而且加工时间与过去相比保持不变。就10 µm粒度的最常用聚晶金刚石刀具来说,甚至仅凭肉眼就能看出与市场上其他常用刀具的不同之处——该刀具的后刀面有着接近抛光(研磨)刀具的光泽。对于粗粒度聚晶金刚石刀具而言,迄今为止在市场上都无法采用精磨方式加工,全新“精密脉冲技术”使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所加工的表面质量无与伦比。在部分情况下甚至能在制造流程中将整个步骤都省去,因为电解加工的刀具不必重磨或抛光。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投入运营

近日,西门子中国研究院苏州院(以下简称“苏州院”)正式揭幕。作为西门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院是在“西门子中国创新中心计划”下建立的在华首个专注于数字化科技领域的研发机构。

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西门子致力于在中国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并拓展其创新网络。因此,苏州院的研究方向与中国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如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以及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紧密相连。

“苏州院是西门子在中国拓展数字化业务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创新综合实验项目实施做出贡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表示,“未来,苏州院将发挥其在数字化、自动化领域研发的带动作用,支持西门子各业务部门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需求,为中国工业迈向‘中国制造2025’提供创新动力。”

苏州院计划建立7座实验室,其中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实验室和互联交通解决方案实验室已经正式运行。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实验室用于研究实现网络关键设备如工业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和相关安全数据的分析,为工业互联网用户提供智能化和可视化的安全防御。互联交通解决方案实验室包括智慧城市枢纽、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它融入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开发符合中国应用的路侧智能传感器盒子以及基于车联网的开放平台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此外,工业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工业物联网实验室、智能硬件实验室和固件实验室正在陆续建设之中,预计于2017年投入使用。

随着苏州院的成立,西门子中国研究院的研发机构将分布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武汉、无锡、青岛及天津等地。多年来,西门子不断加大其在华的研发力度。截至2015财年底,西门子在中国约有4 500名研究人员及研发工程师,研发中心数量已达到20个,拥有超过1万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

3D Systems公布其新战略、新技术和新管理团队

近日,3D Systems公司总裁兼CEO Vyomesh Joshi(简称VJ)在IMTS 2016开幕的当天公布了公司新的综合发展战略、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关系和新的管理团队。

新战略:从原型转向最终制造。3D Systems公司近两年来,历经动荡。VJ也是在今年4月份走马上任的。中国有句俗话叫“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战略的提出便是其中之一。作为新战略的一部分,3D Systems已经宣布与软件巨头PTC建立合作关系,并针对直接金属3D打印发布了3DXpert软件等,VJ希望能够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一转变。

新3D打印系统:Figure 4。Figure 4技术是为工厂的塑料件生产而设计的超快速模块化SLA(光固化)系统。它比传统技术打印速度快50倍、具有整合次级过程的能力,比如表面处理和涂层。Figure 4平台的生产力和灵活性也让数字化方案应用于注塑成型变得可行且智能。

新软件:针对直接金属打印的3DXpert。3DXpert软件提供完整的直接金属打印(DMP)生产解决方案,这是一款综合的一体化软件解决方案,能简化金属打印工作流程。

新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新团队。新任的3D Systems管理团队既包含现有的管理层,他们具有才能和专业领域知识;还包括新的管理团队,他们具有大区域运营的经验,可平衡增长、资本和卓越运营之间的关系。

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占全球四分之一

10月21日,以“共创共享共赢,开启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包括特斯拉、海尔克路德、Festo仿生机器蝴蝶等近150家中外知名企业及先进产品集体亮相,展示了尖端领域的最新成就。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蓬勃发展使世界目光聚焦于此,根据2016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多方数据显示:中国机器人自主品牌规模增速继续加快,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机器人消费国。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表明: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4.8万台,同比增速12%。全球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23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累计6.67万台,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中国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向机器人产业聚集,国内相继涌现出数千家相关企业,许多城市建立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行业从业人数也大规模增长。百度、科大讯飞等企业的超级人工智能平台开始向谷歌(微博)、脸谱等跨国大公司看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成为美国硅谷以外全世界最具活力的人工智能研发高地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表示,目前我国机器人的重大研究计划有三个代表性成果,具体包括机器人加工、康复机器人和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不仅如此,国内企业正加速树立机器人自主品牌,并通过国际并购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猜你喜欢
机床大赛工业
机床展会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工业人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