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徒制近十年研究进展①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2016-12-12 03:42刘超洋王娇娇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学徒可视化校企

王 雯,刘超洋,邱 瑶,王娇娇

(1.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9009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国外学徒制近十年研究进展①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王 雯1,刘超洋1,邱 瑶2,王娇娇1

(1.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90091;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近十年来,国外一直比较关注学徒制研究,但研究焦点从传统学徒制转向了学徒制体系(Apprenticeship-system)、极端学徒制(Extreme-apprenticeship)、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和现代学徒制(Modern-apprenticeship),更加关注建构校企合作、融合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现代学徒制。基于此,未来的学徒制研究将集中在构建以深度优化的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与信息技术融合为手段,结合多学科且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体系方面。

国外;学徒制;可视化分析

学徒制是最早的职业教育形态,它源于家庭技能的父子相传,兴于中世纪行会,之后由于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要求被职业学校取代。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外掀起了学徒制的改革浪潮,各个国家纷纷开始对学徒制重新立法,如英国在1993年推出了现代学徒制项目,澳大利亚在1996年推出了新学徒制项目。[1]近十年来,国外对学徒制的实证研究较多,而对这些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却没有。本研究从这一研究盲点出发,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外近十年学徒制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的计量分析,以厘清国外该领域近十年来研究的主要脉络,弥补此类研究的不足。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利用计算机实现对抽象数据的交互式可视表示,来增强人们对这些抽象信息的认识。[2]本研究基于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3(3.9.R6.64-bit),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里,对关于学徒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从而明确目前国际上对于学徒制的研究现状,以窥探出学徒制的未来研究趋势。Citespace是美籍华人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用于文献计量和分析的可视化软件,它利用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图谱展示科学知识的宏观结构及其发展脉络,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3]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美国Thomson Scientific公司基于Web开发的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它集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领域,主要包括三大引文库(SCI、SSCI和A&HCI)和两个化学数据库(CCR、IC)。因此,在此数据库里对国际上关于学徒制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能够保证本研究的学术性。

一、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在 Web of Science数 据 库 里 以 Apperntice system*Appernticeship为检索词,将时间设定为2006-2016年,对文献进行检索后共得到331篇相关文献,笔者手动删除会议报道、报纸等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文献,通过整理共得到有效文献248篇,对相关文献的全记录与引用的参考文献进行下载,下载时间为2016年3月21日。

(二)研究方法

笔者在Citespace软件的分析参数设置时,将时间跨度设置为2006-2016年,Time Slicing设置为1,即在时间跨度范围内将每一年看作一个时间切片,TopN设置为50,即排除掉每个时间切片内发文量排在50之后的文献,最后选择不同的Node Types进行相应的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发文年份统计

从时间的纬度对筛选后的248篇文献进行整理后如图1,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代表发文量,由图1可知,除2007年、2009年和2013年国外关于学徒制研究明显较少外(2016年文献下载截止于3月份),其余年份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总体而言,近十年来国外对于学徒制的研究比较关注,核心发文量基本稳定在每年20篇以上。因此,对近十年来国外该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图1 国外学徒制研究的时间分布

(二)作者共被引分析

作者共被引分析能够反映出在特定阶段内某一研究领域内的高产作者和权威专家。通过在Citespace软件的Node Types中选定Author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共得到426个节点,233条连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Patrick Wallis、Troy D.Sadler、Stephen R.Burgin、ArtoVihavainen四位学者是学徒制研究中的核心作者,具体被引情况见表1。Patrick Wallis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史系教授,他主要从历史的角度研究学徒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Leaving Home and Entering Service:The Age of Apprenticeship in Early Modern London》中指出:在当代伦敦学徒年龄的下降已经对我们理解劳动力供给、培训结构、学徒制的经验和家庭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意义。[4]Troy D.Sadler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教 授 ,他 在《Learning Science Through Research Apprenticeship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中指出:科学教育模式下,中学和大学的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最近,学者和实证科学家关于真实科学研究的学徒制越来越流行。他批判性地看待现有的研究文献,支持学徒经验与学习成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观点,但当涉及到其他主题如学徒期的长度、需要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等方面则持有与现有研究相反的观点。[5]Stephen R.Burgin也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他在《Consistency of Practical and Formal Epistemologies of Science Held by Participants of a Research Apprenticeship》中为了检验在学徒制研究计划的背景下学生实践和正式的科学认识论(也被称之为自然科学的理解)的一致性做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学生,每个主题形式和实际的认识论理解之间,至少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实际上,对于一个学生只有一个主题,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结果对于教学、学习和自然科学(NOS)理解的评价以及学徒制学习经

验的设计都是有意义的。[6]ArtoVihavainen是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他在《Results from a Three-Year Transition to the Extreme Apprenticeship Method》中介绍了在编程课程中从传统的讲座为基础的授课方法到使用一种自动评估系统的极端学徒制方法的过渡,并且经过20个课程的实验后认为学生在及格率以及完成最后几周课程练习的方面有显著提高。[7]

图2 国外学徒制研究核心作者知识图谱

表1:国外学徒制研究核心作者

(三)研究主题及热点演进

在Citespace软件的Node Types中选定term和keywords进行可视化分析共得到80个节点,73条连线,将呈现方式调整为timezone后如图3所示,图谱中圆形节点代表文献中的关键词,其节点越大表示被引的次数越多,将中心性和被引频次较高的主题关键词进行排序后得到表2。由表2可知,2006-2016年国际上对于学徒制研究的关键词有:学徒制(Apprenticeship)、认知学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教育(Education)、学徒制体系(Apprenticeship-system)、学生(Student)、工作导向的转移(To-work transition)、学徒制培训(Apprentice-shiptraining)、教师(Teachers)、模型(Model)等。通过对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国际上对于学徒制研究的焦点,图3中正方形节点代表对文献关键词提取的主题词和术语,其节点越大表示该短语出现的次数越多,即该领域内研究的热点。图3中共有四个比较明显的正方形节点,即四个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是学徒制体系(Apprenticeship-system)、极端学徒制(Extremeapprenticeship)、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和现代学徒制(Modern-apprenticeship)。

图3 国外学徒制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

表2:国外学徒制研究高频关键词

学徒制体系:Guido Baldi是伯尔尼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他研究了商业周期对学徒培训的影响。他专注于一种特殊方式的技能习得,在其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双学徒制的学徒体系,即以市场驱动。在此系统中学徒与公司签订合同,并且同时在学校和公司接受培训。签订新学徒合同的数量多少由正在寻求学徒期的学校毕业生的人数和能够提供学徒合同的公司的数量来决定。这种模式的教育现在主要存在于德国、瑞士、奥地利、荷兰、丹麦和瑞典。[8]这种需求导向的学徒制体系能够很好地实现人才的对接,解决了人才培养类型与企业所需人才类型不匹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浪费,实现学生从教育到就业的顺利过渡。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上的学者也开始将电子网络技术的优势与学徒制相结合。从认知学徒制到电子认知学徒制的变革,不仅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转变,更使学习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

极端学徒制:ArtoVihavainen和HansiKeijonen都是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他们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将极端学徒制引入编程课程的教学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ArtoVihavainen在其研究中指出,认知学徒制是对基于学徒制学习的全新阐释,并且被证实在计算机编程教学中具有高效性。极端学徒制建立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已经被用在入门编程、大学教学、操作系统课程中的混合式学习和编程的慕课课程中。它运用认知学徒制中的两种教学方法:建模和搭建脚手架,并且强调脚手架材料必须在不再需要它时消失。在建模阶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任务的概念模型。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由导师提供脚手架材料,这些材料是对学生工作过程有正确的、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支持材料,也被认为是帮助学生达到他们最近发展区的过程。[9]随着对学徒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适用范围突破了传统手工业、金属制造业领域,正在向多学科专业渗入。将学徒制推广到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领域是国外研究的趋势,特别是在影响人们生活越来越深的信息技术方面,通过对传统学徒制的改进,从而更加高效地培养新兴行业所需的人才类型。

职业教育:Jingjing Chen在其研究中指出,加拿大的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一种高效的校企合作模型。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学校、企业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匹配造成的障碍,包括提高准入门槛,拓宽途径,完善培训模式,完善经营体制,加强资金保障等方面。[10]学徒制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是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随着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外对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研究也更加全面,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来解决企业与学校合作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以创办良好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整体水平。

现代学徒制:Thomas Spielhofer和David Sims主要关注政府对于增加22岁之前的年轻人进入现代学徒制学习的人数所做的种种努力。通过研究表示,只有英国雇主和年轻人认识到资历框架的价值和目的的时候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在对伦敦12个大雇主们的调研基础上,探讨了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在多大程度上重视现代学徒制并且探索让更多雇主们参与到这一决策的方法。[11]现代学徒制是根据传统学徒制改革创新而来的,目前这种培养模式在西方被广泛采用。[12]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个国家在对学徒制进行改革的背景下提出了现代学徒制,它使学徒制重新回到了国家法制管理范畴,并且更加彰显了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功能。

三、总结

通过对国际上学徒制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知,目前美国、英国和中国是该领域内研究成果较多的国家。随着对学徒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

对于学徒制的研究也渗入到了人文学科之外的各个领域,如计算机、工艺学、医学等多学科之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于学徒制的研究也开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出现了电子认知学徒制、极端学徒制等新的学徒制模式,并经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随着社会和高校之间联系的日益密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学徒的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不断深化,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学徒制模式凸显了其优越性。总之,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并且能够适应某一具体职业的学徒制研究将会是该领域国际上持续关注的焦点。

[1]关晶.西方学徒制研究——兼论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借鉴[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1.

[2]Bederson B,Shneiderman B.The craft of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readings and reflections[M]. San Franc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2003:1.

[3]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4]Patrick Wallis.Leaving Home and Entering Service:The Age of Apprenticeship in Early Modern London[J].Continuity and Change,2010,(25):377-404.

[5]Troy D.Sadler.Learning Science Through Research Apprenticeship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10,(47):235-256.

[6]Stephen R.Burgin.Consistency of Practical and FormalEpistemologies ofScience Held by Participants of a Research Apprenticeship[J].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2012,(42):439-467.

[7][9]ArtoVihavainen.Results from a Three-Year Transition to the Extreme Apprenticeship Method[A].ICALT’B Proceedingsofthe 2013 IEE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C].Washington: IEEE Computer Society,2013:336-340.

[8]Guido Baldi.The Effect of the Business Cycle on Apprenticeship Training:Evidence from Germany[J].Journal of Labor Research,2014,(35):412-422.

[10]JingjingChen.The Development,Problems,and Reform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Canada[J].International Symposium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4,(11):361-365.

[11]Thomas Spielhofer,David Sims.Modern apprenticeships:hitting thetarget?[J].Education+ Training,2004,(46):112-118.

[12]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83-85.

(责任编辑:杨 玉;责任校对:徐治中)

Research on the Progress of Foreign Apprenticeship in Recent Ten Years

WANG Wen1,LIU Chaoyang1,QIU Yao2,WANG Jiaojiao1
(1.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90091;2.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24)

Over the past ten years,foreign countries have been more concerned about the study of apprenticeship,but the focus has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apprenticeship system to Apprenticeship-system,Extreme-apprenticeship,Vocational-education,Modern-apprenticeship.Resear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that emphasizes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the integr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ing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Based on this,the future of the apprenticeship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area of building a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based on the depth optimiz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means and combing multidisciplinary that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individuality.

foreign;apprenticeship;visual analysis

G719.1

A

1674-5485(2016)11-0082-05

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养资源开发项目“《秘书学》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VTNE052)。

王雯(1973-),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职教师资培养研究;刘超洋(1989-),男,河南郑州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成人教育管理研究;邱瑶(1992-),女,河南信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王娇娇(1991-),女,河南新乡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学徒可视化校企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魔术师的学徒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