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16-12-12 12:14麻沛福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麻沛福

摘 要: 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想象的魔力:如,道尔顿在气体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原子论假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化学教授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周期表,并用它预言新的元素,为化学研究开创了先河,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教学 培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07-01

所谓想象,是人们以大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知识、经验为基础,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 ,创造的源泉,古往今来 ,一切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无不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下面,本人就在初中化学化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物质微观认识的想象能力

九年级课程标准在物质构成的奥秘中提出: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摆脱了经验形态,逐步形成科学的理论。老师要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1.通过图示来展示一些物质构成模型

(1)下面的图示分别表示由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的物质的模型。

铜 干冰 氯化钠 金刚石

(2)下面的图示A、B、C、D分别表示的是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的模型(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A. B. C. D.

2.用图示来表示物质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的模型

(1)下图是表示物质形成的图示(如图是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2)下图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先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反应前 反应后

二、要加强学生的“望梅止渴”的想象能力

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使用化学用语的目的是用符号来表示元素、原子、物质等这些实物,学生要看到符号就能知道它所表示的实物,(例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NH4+ 表示一个铵根离子;N2 表示一个氮气分子等)。化学用语的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它的难点在于:有一部分学生很难把原子、分子、离子等实物和化学符号即化学用语等同起来,很难建立起“望梅止渴”的无条件反射的想象能力。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正是增强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在讲授中让学生正确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还要找到建立联系的结合点。本人通过歌诀把“符”与“物”联系起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帮助学生建立这种能力,下面是我编的关于化学用语的歌诀:

元素符号不简单,不加数字表“原子”,加上数字就变样;

左下加数表“分子”,数字表示原子数;右上加数表“离子”,数字表示电荷数。

正上表示“化合价”,符在前来数在后。原子分子离子要分清,前面加数表个数。

三、运用多媒体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把多媒体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比起传统直观教具来说,更具生动,直观,表现力和感染力,容易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强记忆等优点。例如,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可以形象地表现宏观世界的化学现象和微观世界的原子、分子运动等物质的内部变化和发展过程;展示复杂的工艺过程,把抽象的教学资料形象化,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已很小了,但原子还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它的理论基础是卢瑟福实验。如果只凭干巴巴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和理解,本人在教学时,在网上下载了模拟卢瑟福实验过程的视频,把直观的图像和生动语言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了这个实验内容并掌握了这些知识。

四、通过写“科学小品文”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升华

科学小品文的特点是:内容的科学性、文笔的生动性、内容的通俗性。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想象力,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科学原理通俗易懂的介绍给大家。比如:我让学生以“我是氧气”为题目写科学小品文,并采用拟人的手法介绍氧气。学生们把氧气的性质、变化及其用途都生动通俗的表现出来,既理解了课本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教育,我们在平时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在学生纯洁的心灵上撒下想象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