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的实证分析

2016-12-12 14:23孔琪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

摘要:本文结合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及城乡协调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发展趋势并不完全同步。进而对数据做回归分析,发现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城乡协调的。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京津冀城市群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城乡协调;京津冀地区

一、引言

自2007年相关支持政策出台以来,京津冀地区已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但城乡不协调导致该地区主要城市作用不明确。北京的技术产业慢慢作用于周边地区;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天津在一段时间内被不断分化;河北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不强,使城市群地区难以共享城市中心的发展成果。因此,在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注重城乡协调、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一)主成分分析

本文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从业人员数目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第三产业产值、就业及投资方面的指标,选取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固定资产投资比、二三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代表城乡生活、投资以及空间方面的指标。

运用SPSS,对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主要地市2014年的城乡协调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输出结果可知第一主成分特征值是1.165,可解释总方差的38.84%;第二主成分特征值是1.005,占总方差的33.512%;第三主成分特征值小于1,说明力度非常弱。因此,抽出的主成分数量为二。得到各主成分得分表达式为:F1=SE1*0.660-SE2*0.618+SE3*0.202; F2=SE1*0.037+SE2*0.345+SE3*0.935 (SE为原始变量标准化后的变量) 。继而利用两个主成分所对应的方差百分比进行加权,公式为:Score=F1*38.84%+F2*35.512%。同理对第三产业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

由表1所示,得分越高的城市,表明主成分对其影响程度越大,城乡协调或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城乡协调发展步调不一致。第三产业发展高水平的城市不一定处于城乡协调的高层次,如南开区。全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也不一定城乡协调处于下游,如和平区。因此完全一致的促进作用并未完全实现,接下来利用回归分析来验证其促进作用是否存在。

(二)线性回归分析

选取城乡居民收入比代表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Y;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代表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为解释变量x。选取典型地市的2007-2014的时间序列作为资料,建立回归模型。

得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为0.827,表明模型回归程度高,回归模型F统计量P值为0.019,小于0.05,表示这个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x+84.919。表明x上升1%,Y可提高0.03%。由此可得知,第三产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以及提高其协调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结论与对策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协调水平的提高,但并非完全同步。原因主要在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存在制度上的偏差,农村居民没有得到实惠。其次在于各城市之间差异较大,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城市土地承载力紧张。最后,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城乡就业影响的表现,反映出我国第三产业的产业布局及在就业吸纳方面更多是促进城镇就业的发展,而对农村的就业带动明显不够,导致城乡差距不断加大。因此,要坚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作者简介:

孔琪(1993.08- ),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应用统计专业。

猜你喜欢
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水利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影响及生态化建设探讨
碳减排绝对量约束目标下京津冀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加快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