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质转型下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及阅览空间规划探究

2016-12-12 04:51佘金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高校图书馆

佘金勇

摘 要:作为高校信息荟萃的知识殿堂,它打破了专业限制、语言限制、跨国异地限制,为师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使师生可以涉猎各科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不断地在发生变革。结合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和探讨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各个主要功能体系,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的构建方式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新的艺术形式与设计原则。

关键词:新煤质;高校图书馆;空间设计

一、新媒质时代的概念与特征

“新媒质”就是指新的媒介,媒介是处于两种事物之间确保两种事物发生的,而新媒介的定义则从多个角度来完成。新媒质时代背景的特征是人们通过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总的说来主要特征为: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等,与传统的社会相比,新媒质时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信息交流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未来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被誉为大学心脏的图书馆,承载着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承载着信息知识整合、传播和辐射的重要职能,在高校图书馆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面对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图书馆也会随之引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开放化趋势

在当代教育形态下,大学的办学模式从传统“教学机构”到“研究中心”的转变,即教师不再是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高校图书馆作为情报资源中心,教学图书馆亦是师生教学研究的“第二课堂”,从而给图书馆空间设计带来新的挑战,也更大程度上提高开放性的需求,为师生提供更为灵活、自由、开放的空间形式。

(二)人本化趋势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为在校师生,人作为建筑空间环境的主角,空间环境的设计更应该考虑人的日常行为活动和情感需求(如亲切、安全、自由、舒适等),营造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以一切为师生服务的设计理念。而新型高校图书馆空间的设计理念更应人性化,还要为师生营造人性化空间为核心。

(三)数字化趋势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数字化的推动下,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一次变革,在信息数字化大潮中,多数高校图书馆通过互联网建立“虚拟图书馆”或独立的“数据资源库”,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及足不出户的网络检索。

三、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

新型高校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在“藏、借、阅”的数字演化下,打破了传统“藏、借、阅”模式和按学科划分的系列空间,在空间序列上去繁就简。新型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简单划分为普通阅览室、特殊阅览室。

(一)阅览空间功能布局设计

在高校图书馆空间形体定性的前提下,从平面上考虑阅览空间功能的布局就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无序的空间布局,容易使师生疲惫或者空间迷失,无法及时准确地确定位置和获取阅览的需求。空间面积较为宽广,同样也会直接影响到空间功能布局。面积如果比较大,那么就容易给师生带来视觉或形式上的交通距离过长,从而影响空间的使用率。在这里,学生认为在考虑阅览空间功能布局时,可以适当考虑且运用“矩形模式”和“道林法则”。

如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亨特图书馆二层的阅览空间平面布局,(图1)很好地利用“矩形模式”来布局。虽然平面划分很多功能,交通路线相对比较长,空间的界限相对比较模糊,但它把握整体观念,顾全大局,解决了师生在阅览空间中容易空间迷失且无法及时准确的确定位置和获取阅览的需求,以此同时,为了丰富阅览空间的效果,还在阅览空间创造有趣的布局形式。

另外,如瑞典法伦市达拉娜大学多媒体图书馆的阅览空间采用了“道林法则”的经典布局模式。(图2)它创建了一个“知识的螺旋体”,环绕着中心的流动空间,向四面八方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次静区、静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可以在公共区域参与图书馆充满活力的活动,也可以拥有不同角落里的私密空间。不同的声音层次和活动创造了一个多样的图书馆。这一功能布局模式很好的解决了面积过大所造成的距离过长,与此同时,也加大了空间的利用率。

(二)新功能空间的融入

传统阅览室是以单一的纸质书籍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然而随着“藏、借、阅”的数字化,“虚拟图书馆”的构建,电子资源的运用,阅读媒质的转型,人们不再简单的纸质书籍阅读,还有电子书阅读,电脑阅读、多媒体阅读等,由此诞生一个新的功能空间,即新媒体空间。

新媒体空间是一个汇聚了电子阅读、视听影音、小组讨论、教学和培训的整合性阅览空间,它为师生提供网络访问、沟通学习和休闲娱乐的各种需求,新功能的补充,有机的结合到传统图书馆的阅览空间中,体现新型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趋势。(图3)

(三)阅览空间流线组织

1.藏阅一体

在传统图书馆师生需先来到藏书区向管理员借书,再到阅览空间阅读书籍从而完成阅览行为。新型高校图书馆“藏、借、阅”的再次合一,开架模式把藏书、书架带进了阅览空间,把传统图书馆的程序和流程去繁就简,拉进了师生与书籍的关系,使师生可以直接在阅览空间就可以完成阅览行为。

2.OPAC的出现

“OPAC”又称目录检索系统。在传统图书馆设立大面积的卡片式检索目录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OPAC检索系统区的出现,以至于传统图书馆的目录厅被几台计算机检索台取代,师生由此也避免了目录厅和借阅处的繁琐,同时也减少了图书馆官员的需求量。OPAC检索系统区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门厅处,也在各个阅览室的公共活动区域设置,使检索功能无处不在,为师生提供了更为快捷的阅读流线。

3.师生流线的自主、多选择性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建设布局都是围绕管理模式而产生的,使得功能彼此相对独立,师生的活动就会受到很多限制,显得呆板单一,活动一般是到目录厅然后转到借阅室,再到阅览室阅读,又或者到目录厅再到借阅室然后离开。新型高校图书馆在“藏、借、阅” 的再次合一,如国家图书馆阅览室(图4),采用的全开架阅览模式,类似商场中的超市,师生可以自主选择活动路线,而且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书籍。这种类似“超市化”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拓展了师生的活动范围和流线的多选择性,使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效且灵活的空间。

4.阅览空间的环境心理研究

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适用人群是在校师生,其各自阅读目的的不同,阅读行为模式也各自不同。我们可以简单划分为研究型、学习型、应用型以及享受型阅读目的的四种学者。研究型阅读目的的学者为了探索未知,创造新知,即需求是小型且能安静的环境专心做学问的空间;学习型阅读目的的学者为了通过文献阅读,系统化获取信息,即需求是尽可能开敞的查阅及阅览空间;应用型阅读目的的学者是想通过文献阅读,针对性的解决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即需求有交流空间或讨论的空间;享受型阅读目的的学者是想在阅读文献的同时,也能够享受美和艺术的熏陶,即需求有足够文化氛围的阅览环境。通过一些学校的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较多学者喜欢选择空桌子。

(2)如这张桌子已被占用,那么后来学者会尽可能的选择相隔较远的桌子。

(3)即使桌子还有空置座位,后来的学者不会并排阅读,而是另选空桌子。

(4)当一个阅览空间满员率达到60%左右,很多学者会另选其它阅览空间。

研究表明,那么为了使阅览空间处于人性化的最佳的状态,设计师应考究广大师生的心理需求,合理把握空间尺度以及空间的私密性公共性的结合。

四、结语

那么学者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工作成果简单归纳为一下四点:

1.分析了新媒质转型背景下,通过传统高校图书馆与新型高校图书馆的对比分析的手法,阐述新型高校图书馆的新特点和变化,并站在室内相应空间的角度上,依次对室内各主要功能空间的设计表现进行了描述和概括。

2.分析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的构建、形式、不同使用者的心理等影响因素,为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提出针对性改善手段和方法,并利用相关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实例分析佐证其可行性。

3.本研究阐述了在媒质转型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日趋开放化、全球化、数字化,不再仅仅是“知识殿堂”,给高校图书馆的高校服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和探索。

4.本研究在新媒质转型背景推动下,提出了针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室内空间设计的相关准备措施。

参考文献:

[1]万正旸.走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建筑开放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

[2]胡庆峰.新型大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模式[D].华南理工大学,2003.

[3]张绮曼,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刘卫萍.论图书馆室内设计理念[J].图书馆学研究,2006,(03):91-93.

[5]卢香霄.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与读者心理效应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1,(06):30-31.

作者单位: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高校图书馆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谈博物馆的展陈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