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2016-12-12 07:45范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本山泥料肌理

范瑛

摘   要:现如今紫砂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湿润如玉的外形深受人们的喜爱。一把好的紫砂壶,当然有其必不可少的制作工艺。

关键词:紫砂;制作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37-01

紫砂工艺陶是用“得天独厚”的陶土原料制成的,经过历代艺人的辛苦劳动,细心揣摩研究,以大自然为创作源泉,并吸收了中国其它传统艺术的特点,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壶、盆、瓶等造型,真可说是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为了更好地继承传统技艺,不断丰富我们造型设计的新内容,对这些历史器皿造型再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作为紫砂壶造型,其工艺手法大致有三种:1、自然形体造型。2、几何形体造型。3、筋纹形体造型。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嘴、口、底、足、盖、的子等配置关系比例恰好,以及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和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都是值得悉心研究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优良传统,取其精华,以充实自己的设计构思,创作出更新的佳品。

一、选料

紫砂泥包括四种原矿紫泥— 产于黄龙山,原料外观呈紫红色、紫色,表体有微细云母银点闪烁,局部隐现浅绿色斑点俗称猫眼。紫泥烧成后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或深紫色,这和矿体、加工以及温度有关。第二是绿泥本山绿泥— 产于黄龙山,是紫泥层的夹脂,由于出矿时它呈浅绿色从而叫本山绿泥。烧成后呈米黄色, 该种泥料容易吸色因而一般不单独成陶。第三是红泥— 一般产于嫩泥矿的下层,有嫩红泥和老红泥之分。出矿时呈黄、红色,烧成后外观为暗红色。其中一种形似鸡蛋的矿体俗称石黄,由于量少且含铁量特高,一般作为化妆土用。第四是团泥团山泥— 产于团山矿层, 是紫砂泥与星点式本山绿泥混在一起的天然结合物,烧成后成米黄色、铜黄色。由于天然团泥量少, 现今将紫泥与本山绿泥拼在一起,也叫做团泥。

二、制作工艺

作为生活用品的紫砂壶,首先应具有合理的使用功效。设计一个新型的茶壶,制作者的想象可以无边无际,但不管你思维怎样开阔、构思怎样奇巧,最后做出的作品要能具备基本的泡茶功能,倘若不能,那你的作品只能叫“一种像壶的东西”,时髦一点叫做“现代陶艺”。紫砂泥料有极其理想的可塑性, 坯体不上釉,形体的表现力极强,便于精细加工烧成时变形率很小,这就允许紫砂的成型有很大发挥余地。由于紫砂原料的特殊品性以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成型工艺,加上历代壶艺大家的传承发展,紫砂壶所体现出来的美学价值, 达到了其他茶具不可比拟的程度。

紫砂壶给人们的视觉美感及心理认同是通过以下几方面综合而形成的:

第一是丰富的泥色表象。一般来说,紫砂茶具不釉,不彩绘,主要是靠本身的造型和烧成以后肌理效果,来体现自己的形式美感。目前紫砂器烧清烧清是窑场俗语,是指坯件进窑烧到预想的温度,成品达到预想的理化性能和色泽肌理后的色彩,由于矿料和配比的不同,有深紫、栗色、朱砂紫、海棠红等,还可以在泥料中加入少量无毒氧化金属作为着色剂,改变作品的色泽。一件作品,通常用一种色调的泥料制造,但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选用多种不同色调的泥料制成一件作品,这在当前比较常见。其处理手法大体分三种。其一是根据所表现的客观对象的固有色,选用相似的色泥来塑造。如传统产品“岁寒三友壶”,壶身上的梅花用朱红色、竹子用墨绿色、松枝用咖啡色,效果很好。其二是为了达到某种表面肌理,可以将颗粒粗细不同的泥料混合使用, 或在泥料中掺人较粗的粒子,能够在壶体表面产生调砂肌理从而形成一定的视觉效应和手感。其三是仿照唐代绞胎器物,将几种色泥通过一定操作制成绞泥,烧成效果巧妙多变,象“沙漠之舟”壶就是典型代表作。

第二是多样的型制形象。紫砂壶艺发展到今天,其形态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归为几大类。历史上有两种分法一种将其分为几何类型、自然类型和筋纹类型另一种分为光货类、花货类和筋纹类。以上两种分法都有其不足,概念不是很明确,容易混淆光货、花货是装饰概念而非造型概念。这里笔者将紫砂壶从型制上分为四类一是圆器、二是方器、三是筋纹器、四是混合器。从装饰上分为两类一是素器、二是花器。从制作手段上分为两类一是全手工类、二是模型辅助类。几百年来,紫砂艺人们从自然界的固有物或人造物模拟其造型基态,再加上个人思维倾向创造出千姿百态的器物形态,即所谓“方非一式、圆不一相”。随着时代不断进步,这种创作热情将会不断继续下去。

一把壶的真正价值,在于这把壶的精气神韵是否充足饱满,壶形做得是否规整到位,比例搭配是否协调,所用泥料是否好,做工是否细致清爽。只要这些要求都达到了,不管是否半手工制作成形,都是一把值得收藏的好壶!

参考文献:

[1]韩其楼.宜兴紫砂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江苏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宜兴陶瓷公司合编.陶都精华[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

[3]姚迁.宜兴紫砂陶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本山泥料肌理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婚恋大事不决怎么办?问本山大叔啊
马本山寻枪记(小说节选)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
春晚大餐与本山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