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喧哗与骚动》窥见凯蒂的悲剧形象

2016-12-12 08:00张曦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凯蒂福克纳

张曦

摘   要:《喧哗与骚动》是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其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也让该作品成为最难读懂的作品之一。全书讲述了康普生家族的兴衰过程与家族成员的命运起伏,而凯蒂这一形象则是小说的核心,展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本文将从其自身性格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去探析其悲剧形象。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凯蒂;悲剧形象;福克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58-0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福克纳拥有三个兄弟,却没有姐妹,加之第一个女儿早夭,因此站在作者的立场之上,凯蒂这一形象也不可避免的被他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与此同时美国南部旧传统的社会特征,以及在社会转型、新旧势力相冲击下的阵痛,同样被以此为生长背景的福克纳展现的淋漓尽致。由此可以让我们窥见凯蒂悲剧形象的必然性及多方面成因,是其自身、家庭及旧势力影响下的共同结果。

一、家庭的羁绊与束缚

文章伊始,从班吉思想的回顾当中,可以看出凯蒂对于班吉的呵护:当班吉因为“白痴”而被杰生及其他人嘲笑欺负之时,凯蒂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维护班吉。而班吉也深深地依恋着凯蒂,将其视为内心最温暖与安全的存在,不断汲取着姐姐的爱。而一味的给予,却意味着更大的缺失。面对自己母亲的命令式教育与近乎无情苛责的要求,凯蒂无法如班吉那般,获得应有的关爱。她逐渐长大,出落成了美丽的少女,大胆而又向往自由的天性使她逐渐走出家庭,结识了不同的男性。她在与不同男性的幽会当中使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欲望得到了满足。但这正是她以后悲剧的导火索:班吉伤心的推她去浴室洗澡,在自己的意识中重复着“她身上不再有树叶的香味”。与自己关系甚好的哥哥昆丁,同样陷入了内心的泥潭当中,失身冲破了昆丁所能容忍的道德极限。他对于自己妹妹的贞操,有着近乎病态般的追求。以至于在海边甚至提出了要迎娶自己的妹妹,以维护整个康普生家族的名誉和节操,最终还是在内心痛苦的挣扎中选择了以死亡来“保全”这个日渐没落的家庭以及南方传统的威严。而在这些变故过后,凯蒂还被自己的母亲逐出家门,甚至在怀孕之后,也把她当作家族的工具匆忙推给了未曾谋面的富家子弟。对家庭心灰意冷,使她最终成为德国纳粹的情妇。而无法再次回家的凯蒂,还因这所谓“失贞”的原罪,面临着无法和自己女儿相见的痛苦。并且自己对于女儿仅有的关爱——每月200美元的抚养费,也被邪恶残忍的杰生收进了自己的口袋之中、利用自己想见女儿的心理再次行骗。凯蒂只能在对于女儿的思念当中度过自己浑浑噩噩的日子。而家庭带给她的痛苦,也以不同的形式伴随着她的一生。

在这个家庭当中,每个主要成员表现出的都是对于“贞操”的苛刻追求,而不是对于自己亲人最实在的关爱。而凯蒂也在家庭的这种原生桎梏下艰难维生,那条带着脏污的内裤是她向这个保守封闭的家庭反抗的象征,但是她同样无法抵抗家庭传统教育对她的谴责与约束,无法获得自己家人的理解与原谅,为后来家族的进一步覆灭埋下了伏笔。凯蒂是这场家庭悲剧的受害者,家庭的羁绊在她走向深渊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南部传统观念的顽固与强势

正如康普生先生所说的那样:人是厄运的总和,你以为有朝一日,厄运也会感到厌倦,但其实那个时候,时间又变成了你的厄运。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不难看出当时的美国南部传统封建制度、奴隶制度、基督教道德观念在面临现代工

商业文明时的强烈冲突。而凯蒂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所存在。因此这样的社会思想环境同样造成了凯蒂的悲剧命运。

凯蒂真诚善良,努力为整个家庭带去理解与关爱。可是却更加凸显出和这个家庭的格格不入,这种活泼不属于这个家庭,家中独女的凯蒂也被社会教条约定俗成的“圣女”形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个没落的南方传统奴隶主家庭中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不管是冷漠自私的母亲、软弱无能的父亲、痛苦的昆丁,以至于是意识有时都不太清醒的班吉,都信奉着这种贞操与家族荣誉至高无上的旧有教条。当凯蒂逐渐长大,大胆追求爱情,开始了对于这种传统清教主义妇道观的反抗,对于自己情感和身体的支配体现出一种更为开放文明的萌芽与生长。可是失身在核心的清教思想之下象征着堕落与毁灭,她被整个家族所抛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种过于开放的思想受到了传统观念的排斥和抵制。家族的衰败,与传统伦理的恪守呈现出惊人的反向增长关系。因为这种思想能带给他们假象,为不愿接受时代变迁的自己提供沉湎于过去优渥与繁荣的精神场所。但是却加剧了凯蒂的悲剧形象,让她在这场与传统清教的博弈当中痛苦的品尝着失败的苦果。

三、结语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通过对凯蒂这一人物悲剧形象的塑造,展现出特定历史背景下家庭与旧有思想对于身心的压抑与束缚。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地品味、咀嚼与反思。

参考文献:

[1]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

[2]白桂荣.《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命运悲剧解读[J].高校讲坛,2010(17).

[3]任文.《喧哗与骚动》中不可毁灭的女性形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4]赵冬梅.《喧哗与骚动》的多元叙事与凯蒂形象重读[J].文学研究,2010(04).

猜你喜欢
喧哗与骚动凯蒂福克纳
凯蒂与星夜——凡·高作品之旅
凯蒂游伦敦
凯蒂游苏格兰
凯蒂的伦敦圣诞节
威廉·福克纳的《熊》
没落贵族的挽歌——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身体叙述
福克纳非线性艺术叙事范式及其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