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绘画的美学观

2016-12-12 08:11马致宝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顾恺之

马致宝

摘   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众多的艺术天才,而东晋的顾恺之是其中的佼佼者。唐人张怀瓘评其画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虽寄迹翰墨,其神气飘然,在烟宵之上,不可以图画间求”。顾恺之不但是个伟大的画家,也是个绘画美学方面的大家,他提出的很多著名的美学理论的观点。而以“以形写神”的美学体系,为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添彩,为后来的中国绘画美学理论的发展鉴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以形写神;绘画美学;顾恺之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74-01

一、顾恺之绘画的“以形写神”来源

顾恺之其人博学而有才,工诗赋,尤善丹青,对中国古代绘画和美学理论都有相当大的贡献。要了解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绘画美学思想,就要对两汉的有关美学思想的萌芽加以了解。

顾恺之的美学理论基础为西汉时期的《淮南子》所提出的“君形”论和东汉时期的王延寿的“曲得其情”论。在《淮南子》中多次提出了艺术表现的形神论问题。如《淮南子说山训》中“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窥孟蕡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亡焉。”高诱注《淮南子》的“君形”说:“生气者人形之君,窥画人之形,故曰君心亡”。这其中的“君形”就是在强调在绘画中的人物的内在精神。内在精神为形体的主宰。没有这个形之君,其形无主,如果形之无主,即使画再美的西施也不会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画再大的勇士,虽然把眼睛画得很大也没有神,也不令人生畏。

《淮南子》说:“寻常之外,画者谨毛而失貌。”这是说作画者如何作画要考虑到整体,在整体的前提下要处理好“毛”和“貌”问题。这成为了顾恺之“以形写神绘画美学的萌芽。顾恺之的绘画美学不但求其貌,而且要其神。《世说新语巧艺》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间其故。顾曰:四体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为四体何不重点表现,因为四体不关乎妙处,妙处在于传其神。

二、顾恺之的绘画美学观

严格地讲在顾恺之之前没有专门的系统的论述中国画的文章,只有一些论述性的文字。有的是以寓言的形式论述,如:《庄子田方子》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有的只是简单的提及观点或概念,如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中提到壁画时言图画者“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思想,晋王廙《与羲之论学画》中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等等之记载。但自顾恺之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并把绘画理论完善化。顾恺之认为画人要画出其神,而且画物也应该有神韵。他主张在自然中发现气韵,也主张表现自然之气韵。他的《画云台山记》道出了这种美学观。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使神的表现得以具形,并以实践的方式落实到作品中。

各种艺术都是以一种不同的媒介和手段予以表现的,才构成其形象。在这个意义上讲,形象是具有对象表现的,在这其中有两种内容成分,一个是物体本身在艺术作品中的出现,另一个则是神韵,它来自物体内在物化者的创作主体。这物之神与主体之神则不同,但从古至今都同称之为神。在顾恺之的《魏晋胜流画赞》中说:“凡生人亡有手楫,眼视而前亡所对者……”又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他是把人,山水,狗马都看为含神的之体,而台榭则是人工凝聚之器,是不含神的。所以画者画前一种物象要神思,而画后一种物象不需要神思的。这种美学分析是非常精妙的,而画台榭等之物不需要神思是不对的。应该是所有的表现物都要有神韵。但整体上的分析非常精彩。他从物体对象存在的关系中提出了神韵的表现问题,而关系的再现则是形。顾恺之提出并完善了物象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艺术表现的审美活动要依神思去联想,体验和分析,把主体的审美性感受施之于物体之上,达到人物交融统一,也就是说达到形式和内容统一的完美形象。

三、顾恺之美学观对后世的影响

自从顾恺之提出美学观之后,使后来的美术家们对艺术理论的探索找到了新的探索通道。如宋代的欧阳修等就以顾恺之的形神论为观察问题的指导思想来表达更加全面的美学思想。他在《六一画跋》中说:“善言画者,多云:鬼神易为工。以为画以形似为难,鬼神人不见也。……”。欧阳修认为,不论哪种对象都是不好表现的,难处不在于是何形象,而在于神和形的表达。

后来的苏东坡在评价文同的墨竹时说:“得成竹于胸中”,而这胸中之竹则是外化的物象。苏东坡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始生,一寸之荫耳,而节叶具焉。……”。

这是对顾恺之理论的发展。苏东坡从文同的画竹经验中看出画竹以竹为形象化为胸中之竹的,经历了由物到心,由心到手中之竹的转换过程。所以画中之竹是要人创造的,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从物象的内在到画面表现是神韵转化的,这样才创造出合乎美学规律的艺术形象。这样苏东坡把顾恺之的美学思想推进和完善化的地步,把审美创造的自觉性发展到了完善的程度。

在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中,顾恺之的美学理论和观点的提出,犹如达芬奇存在是一样的,无论是绘画艺术的创作还是在美术理论的看法,都具有独特的存在意义。给当时和后世的美学理论和绘画艺术实践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指导意义。在漫长的中国美术史上,直接影响了后来美术理论的发展,延伸产生了很多具有划时代的美学观点。所以顾恺之的美学理论具有揭示和把握审美理论的审美规律,所以在研究中国美术史顾恺之的理论是不可回避的,他的理论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延伸出了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李富顺.中国美术史(上下卷)[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顾恺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给人一个台阶
给人一个台阶
《洛神赋图》之三
画家顾恺之:不疯魔不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