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闽南语民歌

2016-12-12 08:25樊秋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闽南语民歌传承

樊秋玥

摘   要:“闽南语音乐”产生在闽南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民间音乐基础的移民地区,它多方吸收了姊妹艺术及海外音乐的某些因素,经历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地方乐种。它的形成是闽南音乐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 它以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在我国音乐宝库中闪耀着瑰异之光。本文从闽南语民歌的来源开始,介绍了闽南语民歌与闽南多种戏曲的历史渊源,并且较为全面的分析了闽南语民歌在各个地区的地方差异,作者用具体的歌曲个案来向大家介绍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学习声乐教育专业的作者对闽南语民歌的传承有着独特的见解。由于闽南与台湾一水相隔,有着极为密切的历史文化关系,所以对闽南语民歌的研究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闽南语;民歌;发展;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094-01

台湾问题一直是牵绊着祖国人民和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问题。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什么压力都无法把它和祖国分开。相同的血脉和共同的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凝聚力,无论何时都是维系着台湾与大陆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明末清初闽南人大规模的迁入台湾,大陆文化向台湾的传播在这个时期也尤为突出。台湾的语言主要来自福建,尤其是闽南话在台湾岛内被广泛使用,成为了最常用的语言。清代到台湾任职的许多外省官员,都记载了 台湾“土音”难懂的事实。朱景英在《海东札记》中说:岛内“凡货食物,率土音叫唱,不可晓。……《使槎录》云:郡中鸯舌鸟语,全不可晓。如刘呼涝,陈呼谈,庄呼曾,张呼丢,吴呼澳,黄无音,厄影切,更为难 省”。《台游笔记》亦云:“土音啁啾,初莫能辩:呼内地人曰‘外江郎、吃烟曰‘脚荤、茶曰 ‘颠、饭曰‘奔、走路曰‘强、土娼曰‘摘毛官、玩耍曰‘铁拖。略举数语,其余已可概想”。其实这些记录下来的语音资料,全是闽南话的译写,它表明了闽南话在清代台湾使用是十分普遍的。

一、闽南语民歌与闽南其他民间音乐的关系

闽南方言所记录的,闽南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说闽南方言记录着不同历史时期中华优秀文化的许多宝贵财富并不夸张,说闽南方言所记载的闽南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之无愧的。不说别的,单以闽南方言文化在戏曲曲艺里诸如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歌仔戏等所保留的唱本、戏本以及某些曲艺、戏曲形式如南音、梨园戏等在中国曲艺戏曲历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就是最好的明证。

要了解闽南语民歌首先要先来认识一下闽南的一些特色戏曲艺术,因为这些民歌与戏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最丰富和最完整的一大乐种。它集合了唐朝以来中原雅乐的独特韵味以外又吸收宋词元曲、昆腔、弋阳腔、青阳腔、潮调、佛曲的精华,并与闽南民间音乐交相融汇而自成一派,曲调优美,情韵深沉、雅俗共赏、易学易唱。几百年来,南音保持着自己的声腔风格,流传着108个衮门、 120多个曲牌和2000多首曲子,素有“御前清曲”的美誉[3]。南音不仅流传在泉州、漳州、厦门及香港、澳门、台湾等闽南语系地区,而且传播到华侨旅居的东南亚各国。外国有些专家学者,深为南音倾倒,惊叹它是“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华民族音乐的根”,是“硅璋古乐,典雅之音,华夏正声,国中之宝”。南音历经传承,空前普及。

2.锦歌是一种民间说唱音乐,又名什锦歌,是1953年以后音乐界对流行于漳州、龙海、长泰、南靖、平和等县的一种民间歌种的定称。它是宋、元时在闽南民歌、民谣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受到戏曲、南曲、南词的影响,经过广大群众的不断演唱和充实而逐渐完整、丰富。锦歌以群众喜爱的民间曲调来演唱民间故事,内容通俗,形式短小,地方气息浓厚,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锦歌的唱腔风格大体可分为堂、亭两大流派。堂派主要流传在农村中,唱腔具有朴实、粗犷、有力的特色,曲调接近民间歌谣,尤其擅长唱《杂念调》,旋律灵活,变化多样,每句后面都有落尾。亭派流行在城市,唱腔比较幽雅、细致,讲究咬字、 归音和韵味,采用南曲的曲调比较多,使用的乐器和指法比较接近南曲,所以,也叫做锦曲。

二、闽南语民歌的传承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资讯发达,教育普及以及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等种

种原因,使闽南语使用区的年轻一代逐渐丧失了使用闽南语的能力,很多字词已经开始慢慢失传或是不能正确用闽南语表达出来,更不用说是闽南语歌曲或是戏曲了。

现在这种对古老文明文化艺术遗产传承的现状很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我们的民族音乐却知之甚少,甚至不屑一顾,这种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在担忧同时,对我们的艺术教育也要做出反思。事实证明,过去我们音乐教育中单纯的欣赏、唱教几首戏曲音乐或民歌所取得的成效微乎其微。我们一味强调信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学生对古老的戏曲民歌失去兴趣,指责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产生了偏差,对现状的改变毫无用处。将古老的戏曲民歌和新兴艺术课堂相结合是传承我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新尝试,我们要在“古老”和“新兴”中寻找能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的东西,从发现古老艺术中富有时代感、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其兴趣的部分入手,将二者创造性的结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挖究性和反思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戏曲艺术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猜你喜欢
闽南语民歌传承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清代木刻版闽南语歌仔册考释
藤县水上民歌
闽南话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