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舞蹈的编排经验谈

2016-12-12 08:35刘滋川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刘滋川

摘   要:群众舞蹈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艺术,也是最能表达情感的艺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之所以能被保存并发扬光大,不仅有历史的原因,也必然同人类憧憬美好、向往自由的本能有关。本文从选题到构思,从即兴发挥到精心摘选,从综合素材到训练编排,从动作队形到场景道具,论述了群众性舞蹈的创作过程,对学校教学,个人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编舞构思;即兴舞蹈;场景道具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3-0107-01

一、群众舞蹈的特点

群众舞蹈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员广泛参与而形成的一种舞蹈文化现象。它是在群体中产生并发展的,是以人类劳动生活为基础,在群体中进行相互交流、感染,并成为整个群体认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如下特点:

(一)参与对象的广泛

文化娱乐,在传统社会中,除了宫廷里的乐队和演唱团体外,在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中并没有正式的文化团体。广大社会成员在物质上、精神上的各种渴望与希冀,如对生存、安全、相属关系、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不可能由极少数的宫廷伎乐来表现。因此,作为广大社会成员交流情感的载体,群众舞蹈是具有常宽泛的容量的。从参与者的角度来分析,任何社区、任何阶层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受职业的限制,都可以加入到群众舞蹈的行列中来。这种参与是一种全方位的参与,这种舞蹈文化实践与对象的广泛性,是任何职业舞蹈团体所无法企及的。

(二)活动地域的广泛

群众舞蹈,通常都带有浓厚的社区色彩,因为每个社区的文化特点都是由这个社区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决定的。我国地域宽阔,在广阔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而各个民族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又可分为不同种类的社区。其次,群众舞蹈具体的活动场地也是相当广泛的。大部分群众舞蹈活动,不必需要专门的剧院、练功房、排练厅。广场、街道、打谷场甚至家庭里都可以成为开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场所。因此,为广大社会成员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二、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排经验

作为一名群众舞蹈编排者,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群众文化是具有特殊性的,所以,在编排群众舞蹈作品时,需要注意的也就比较多。下面,谈谈我在群众文化舞蹈作品编排中的一些小小经验。

(一)选材

我认为地方性、特色性的题材最能体现和表达舞蹈的民族性和独有性。我生活的蓬溪县既是革命老区、书法之乡、洞经音乐发源地、又是农业大县;既有大量的劳动题材作品可供展现,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可供挖掘。近年来,我深入民间,走访艺人,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挖掘整理本地区民俗文化,根据周朝的蓬莱大乐、明朝的宝梵壁画以及宋朝的洞经音乐、名胜古迹高峰山、赤城湖等,编排创作了《川中大乐》《道之舞·高峰山》《宝梵乐舞》及《水之舞·赤城湖》等舞蹈作品。这些舞蹈作品极具艺术性和地方特色,有效地继承和保护了我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为我市本土文化艺术精品。

(二)构思

构思,是指怎么编舞,怎么表现内容,明确用什么形式手段和怎样去表现。如:我编排的《宝梵乐舞》,用16名和尚来表现宝梵壁画。《水之舞·赤城湖》则用24名少女、14个男子、14棵树来表现如诗如画的赤城湖。为此,它们都达到了表现作品主题的目的。有了好的构思就要考虑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结构了,这也是表现作品主题思想和塑造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法。这就像写一篇文章,为了准确明白的表达中心思想,要分段落层次,讲究起承转合,从而使主题能够明确的体现,内容能够清晰完美的表达。不同题材的舞蹈作品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抒情性舞蹈,常以舞蹈动作节奏的对比变化来展现舞者的情感。

(三)动作组合

动作是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而舞蹈作品中的主题动作是编导根据作品的主题构思和角色的身体形态及心理形态的表达而产生的,它在作品中担负着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任务。简单的说,就是观众一看动作就能知道你要表现什么主题或明白是什么意思。当然,任何舞蹈中都有大量的动作不是十分具象的,这就需要从作品的整体性去把握了。另外考虑群众舞蹈由于演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等关系,很多舞蹈技巧和动作对他们是有很大局限性的。这也是我们编舞选择动作时必须考虑的,总之要扬长避短。

三、结语

作为一名群众舞蹈编舞者,需知:任何一种群众舞蹈,都不单单是一个或几个动作的简单串联,而是集舞蹈、健身、娱乐、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结合。因此,群众舞蹈的编舞绝不是“阳春白雪”的说教,而是为了“下里巴人”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文化的广场,感受舞蹈的美感和乐趣。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群众舞蹈工作者,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群众的舞蹈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也祝愿我们的群众舞蹈事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郜大琨等.中国古典舞基训[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