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化之我见

2016-12-12 12:30刘媛春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本课外

刘媛春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宽泛的,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远不是语文教育的全部内容。语文教学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

一、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数教师语文教学仅限于教课本知识,平时,同学们也开展课外阅读,学习,积累课外知识,但课外积累好像是学生本身的事,教师在课外积累上指导性不强,甚至不做指导。学生仅关注课本,但对社会现象和新闻事实关注度不够,对课堂学习兴趣不大,习作素材也缺乏。现在的课堂内容相对陈旧,仅限于课本知识,而老师有时缺乏激情,课堂语言不鲜活,教学模式单一,重复。满堂问,满堂灌,不创设情景,不搞一些语文活动,不注重学生本身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学生怎么会喜欢?长此以往,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全无,何谈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语文生活化的研究

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提倡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到:“生活,是我们最重要的教育工具,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它。大自然以及它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思维的主要源泉,是发展智力才能的主要学校。”

三、实现语文生活化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还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我国的语文教育家也提出“课本是生活的记录,教学是生活阐释,阅读是生活的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再现”,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衔接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全过程。”(吕叔湘语)“课外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关注语文,就要关注生活,“语文是生活的广阔天地里频繁运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学生掌握好语文工具,我们的思想要向广阔的生活审视。”

指导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中。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到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本身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我们聆听自然,体察人情冷暖,洞悉世间万象,看到,听到,感触到,读到,想到,体验到……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有价值的材料。其次,老师的指导,也要结合生活,领着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果园,走进街市,让学生观察,和农民直接对话,吸收农民的语言。交流评论也要将学生作文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分析。“根据课文内容,要找到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并非难事,只要是一个关注生活与潜心教育的教师,“生活元素”俯拾皆是。

总之,语文生活化,让老师们学会用生活的方式教语文,让学生们学会用生活的方式学语文,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为语文教学打造了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本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