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

2016-12-12 14:01张连成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建设已被提为热议的话题,对于我国而言,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一直以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都是政府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深入推进文化惠民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文化惠民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1.基层群众文化发生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最明显的还是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世纪80年代,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体进入了基层人民的生活,改善了人们在文化资源方面相对匮乏的情况。以建湖县为例,县城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书画院、非遗保护中心等一应俱全。镇有等级文化站,村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阵地网格化,文化活动常态化。

2.基层群众的文化观念发生转变

近些年,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不管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在逐渐增加,比如广场舞、卡拉OK等文化活动在近些年发展的就十分迅速,参与的人员数量也非常多,在建湖县除了舞龙、舞狮、秧歌队等传统团队外,近年来又涌现出柔力球、歌咏队、健身操、国标舞等20多个新生团队。这些文化团队已经颇具规模,人们开始从单方面接受文化转变为主动参与和创造文化。

3.基层群众特色文化日益彰显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广大基层群众的积极努力下,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特色文艺团队不断涌现。建湖县经过多年创建,特色文化现在各镇都有特色业余团队:如近湖的淮剧票友、芦沟的诗词、冈西的剪纸、恒济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十几个团队分布在城乡各地。这些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的成立不仅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在促进群众“主体”作用的发挥,整合农村的艺术资源,对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现存问题。

1.农村文化服务相对较弱

目前,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了文化服务不平衡不均等的情况,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农村间的差别。虽然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有了一定改善,但一些欠发达地区还是出现设施不全,阵地不达标活动无经费,工作无人问等现象,文化建设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不仅如此,由于政府没有给予农村文化建设充足的重视,导致一些庸俗文化进入农村。

2.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现状不符

政府出于让农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是相关部门对农村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分析不到位,到最后只能做做表面工作而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比如,近些年一些农村开展了送书籍下乡的活动,虽然书籍的种类丰富,但是这些书籍的内容与农民的阅读口味严重不符,造成了书籍资源的浪费;还有一些农村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我们都知道,电视、电脑早已在农村各个家庭中普及,因此,开展电影下乡的活动基本没有实际的意义,送戏下乡也是为了完成任务,未能真正以群众需求为目标,现成的节目一演了之。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1.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

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各类文化设施比较齐全、丰富,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各类文化设施残缺不全,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为实现城乡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应更多地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包括图书、电影、演出等),同时,把富有乡村气息的戏曲、说唱等演出引入城市,还可引导城市居民到乡村体验生活。通过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取长补短,使城乡民众共享文化的繁荣。建湖县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不求所有,整合资源,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综合群众需求优化内容供给,结合地方特色盘活本地文化资源。

2.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文化活动不再仅限于跳舞、打牌、看演出,而网络游戏、电子图书、视频聊天等新形式文化的出现,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广场舞、长跑以及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大赛等都应积极开展起来。同时,参考特色小镇建设思路,立足传统,创新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主题活动。以建湖为例,冈西镇的剪纸、芦沟镇的诗词、恒济镇的舞龙、庆丰的杂技等地方特色文化,群众基础广泛扎实,社会影响力较好,政府引导开展特色文化群众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3.保障特殊群体享有均等服务的权利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切实保障好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市低收入群体、农民工和农村留守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在设施建设、活动开展、队伍培训等方面,把保障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享有文化均等服务的问题,政府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工因为有繁重的体力劳动,更应有健康的文化活动,如看演出、打牌、打太极、跳广场舞等。转变观念,创新思路,让特殊群体走上文化舞台,成为“种文化”者。以建湖县文化馆为例,逢年过节送戏到敬老院演出节目都是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有些节目还由敬老院老人自编自演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举办的“牵手·逐梦”美术作品展,大部分作品为县聋哑学校学生创作,他们自演、自创,既为特殊群体提供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文化平台,也培育出了不少文化能人。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主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并提出一系列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付诸实施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基层扎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郭旗,续元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惠民服务发展——以临沂市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8:150-152.

作者简介:张连成(1962-),男,江苏建湖人,副研究馆员,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浅析如何组织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新媒体背景下基层群众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