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粮食期货的神秘面纱

2016-12-12 22:39徐露
中国经贸 2016年19期
关键词:期货粮食

徐露

【摘 要】粮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粮食期货是粮食市场的“晴雨表”,从粮食期货入手可以更好地了解商品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粮食交易发展的过程、粮食期货的功能,提出了粮食期货市场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粮食;期货;粮食期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天字第一号的问题,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父母这一辈,大多经历了粮食匮乏、吃不饱的年代,他们经常回忆起粮食定量供应、凭粮票买粮的激情岁月。一部中华史就是一部粮食史,而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交换的社会,粮食的交换从原始的以物易物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期货交易,从粮食交易的发展过程能透视出商业文明的变化。

因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喜欢上了粮食。利用假期时间经常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储粮的粮库、粮食转运的港口、加工粮食的饲料和深加工企业,以及大连期货交易所,进行实地的学习和考察,对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对粮食期货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谈一下对粮食期货的认识,揭开粮食期货这层神秘的面纱。

一、粮食期货是商品交易发展的必然产物

粮食交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粮食交易方式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从现货交易发展到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粮食交易的形式可大致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是以物易物阶段。相传神农氏时个人之间就开始交换了,大家共同约定以日影正中的午时为准,各人都把多余的东西带到指定的广场上摆列,各人按照自己需要的东西完成交易,比如“一只羊换三袋米”。通过物物交易,互通有无,彼此都能吃到粮食。

二是现货交易阶段。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用来交换的商品越来越丰富,以物易物变得越来越复杂。随着贝壳等货币作为交易媒介出现以后,粮食交易就变得方便多了。只要用自己的物品换到货币,就可以再用货币交换自己想要得到的商品,这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货交易模式延续了几千年。

三是远期交易阶段。由于粮食生产具有季节性,每到粮食收获大量上市时,便大大超过当地市场的需求,由于当时的仓库不足和恶劣的交通运输条件,使得粮食不能及时运到缺粮的地方。而粮食商人也因为仓库不足无法大量购买再择机出售,造成粮食价格一跌再跌。但是,到了来年春季,粮食又出现短缺,价格飞涨,老百姓又深受其害。为了解决价格大幅起落带来的风险,粮食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摸索出一套远期交易方式,双方口头承诺在未来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粮食,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买卖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同意以约定的价格、时间以及其他交易条件等,交收指定数量的现货。远期现货交易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即期现货交易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买方有相对稳定的货源,卖方有相对稳定的销路。

四是期货交易阶段。远期合同交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当双方情况或价格发生变化时,很难将合同转手,合同执行的成本较高。为解决远期合同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865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标准化合约为交易产品,并向签约双方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作为履约保证。1990年,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该批发市场以现货远期合同交易起步,逐渐引入期货交易,是中国期货市场诞生和起步的标志。1993年,在郑州粮食市场基础上,形成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现在主要有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两家交易所经营农产品期货。期货就是一份标准化的合约,对应的是标准化的商品。期货交易就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进行的一种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的交易。

二、期货在粮食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粮食期货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期货被誉为粮食市场的“晴雨表”,美国有一句名言,就是说美国的期货市场和美国的农民有着夫妻一样不可分离的关系。这句话非常形象,美国农民的农业生产和期货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我想中国的未来一定也是这样,期货将在农业生产和粮食市场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是价格发现功能。市场价格信号的真实、准确程度,直接影响到经营决策的正确性、进而影响经营效益。长期以来,我国老百姓受到粮价低时卖粮难、高时买粮难的困扰,部分原因就是粮食生产经营缺乏以远期价格指导生产销售的机制。期货交易的参与者众多,如粮食生产商、销售商、加工商、进出口商以及数量众多的投机者等,在一个公开、公平、高效、竞争的期货市场中,通过期货交易形成的期货价格,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未来粮食价格变动的趋势。

二是规避风险功能。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粮食与工业品不同,粮食生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周期比较长,从播种到收获长达数月,农民只能依靠播种时期的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播种面积。市场未来供求关系的易变性和难以预测性使粮食产业蕴涵着巨大的风险。价格涨涨跌跌,可能涨得很高,也可能跌得很多,所以这种风险唯一的出口,就是把它转移到市场上去,而期货就提供了这样一个规避风险的出口。比如美国的农民,往往在粮食上市前就在期货上卖出一部分,从而减少了价格波动的风险。

三是拓展购销渠道功能。现货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合同兑现率不高,信用风险大。原因主要是交易双方单个、分散签约,缺乏履约约束力。期货交易市场组织化和规范化程度高,进场交易的必须是交易所的会员,这些会员都经过严格的信用筛查,并交纳一定的履约保证金,加之交易所也负有履约担保的责任,因而使合约的履约有了切实保证。

四是套期保值功能。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会给粮食加工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可以通过期货市场预买预卖,锁定生产经营成本,规避风险,实现套期保值。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买卖一个或几个月的合约,通过套期保值,锁定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利润,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三、我国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粮食期货市场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相对于国外市场而言还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需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

一是扩大粮食上市品种。目前我国粮食期货市场上的交易品种不多,造成很多农产品的价格风险没有转移的场所和机会,远远不能满足众多需要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来规避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生产经营者的需求,制约了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作用的发挥。而且在现有的十几个交易品种中,交易活跃的仅占少数,这样会导致众多的投资者将资金集中在几个期货品种上,容易出现垄断价格和操纵市场的现象。

二是加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紧密联系。以玉米为例,受托市政策引导,玉米的生产种植出现扭曲,无法对接下游市场需要,导致期货合约无法满足潜在买方的需求,流通性较差。2008年以来,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我国在东北三省一区实行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拉动国内玉米价格逐年攀高,玉米库存逐年增加,总收储达到2亿多吨,接近一年的玉米产量,如今国储库已经“粮满为患”,最终导致了玉米期货很长时间内失去了弹性。随着2016年玉米收储政策退出,玉米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期现货将会更好地实现对接,满足市场需求。

三是帮助农民合作社利用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较为普遍的是小规模的分散农户,让农户直接参与期货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来拉近他们与期货市场的距离,不一定让农户参与期货市场,但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一些中介来了解市场的信息和行情的变化,真正让农民分享到期货市场发展的好处。

四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转移功能。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是风险转移,而非炒作投机。应当加大对粮食生产者和交易商的宣传引导,促进以规避价格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优化交易结构,提升期货市场的健康度。对生产者,可以通过发展农村市场中介组织来对套保交易进行帮助指导;对交易商,可以积极宣传美国等成熟市场的经验和做法,以重点龙头企业为切入点,提升期货市场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张国义.农民期货卖粮培训手册,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7.

[2] 张辰利. 农产品期货与农业生产,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期货粮食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逆向倒推,非比寻常
珍惜粮食
第二队有多少人迷路?
珍惜粮食
把粮食保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