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即公益

2016-12-13 06:28文_一
读者·原创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步数公益微信

文_一 苇

关注即公益

文_一 苇

电影《卢旺达饭店》取材于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电影里,饭店经理保罗向外界求救,他问一个白人:“他们知道了这些屠杀行为,怎么可能不有所行动?”对方回答道:“我想如果人们看到这段录像,只会说:‘哦,上帝,这真是太恐怖了。’然后继续吃他们的晚餐。”

如今,面对衣衫褴褛的乞讨者,人们尚会心生疑窦,电视里播放的远在千里之外的饥荒,也许只意味着一条几秒钟的新闻。世界在走向扁平化,但仍然遍布隔阂。如何把自己与世界上某个角落的受困者联系起来,且不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让善意不受资金、距离的阻碍,顺利传递到需要的人手中?诸多有识之士贡献着他们的智慧和创意,这其中就包括哈佛大学教授约翰·布林。

约翰·布林开发了一款网页游戏,玩家可以登录网站答题,每答对一题,网站便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捐出10粒大米。

“免费大米”游戏从2007年开始运营,上线第一天仅收获了830粒大米。到了2016年,在收获较多的月份里,有8亿多粒大米被捐出。2011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盛大游戏还共同推出了“免费大米”的中文版,让众多的中国用户加入到捐赠大米的队伍中。

现在,“免费大米”的游戏玩家遍布全球数百个国家和地区,大米总捐赠量以千亿粒计,每天可以养活的人数超过万人。

虚拟的游戏奖励当然不能购买粮食,那么资金来自哪里呢?答案是网站广告。游戏玩家的每次点击,都会吸引广告商进入网站,为该项目提供赞助。在这一模式中,难民获得了粮食,广告商获得了浏览量,玩家学习了知识。大家付出的又是什么呢?广告商付出了金钱,玩家付出的是时间、对游戏的热情和关注的目光。

循着这一思路,更多的公益模式被开发出来。服装品牌H&M号召顾客捐出旧衣物,由门店回收,然后返还给捐赠者H&M的优惠券。最常见的模式是各地举行的公益马拉松。

2015年2月,“微信运动”公众号正式上线。每天,微信后台都会为用户生成一份“朋友圈”运动步数排行榜,你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排名。一时间,“每天1万步”成为“朋友圈”新风尚,“暴走狂魔”则成了“朋友圈”里的耀眼新星。

步数每天清零。每当用户的单日步数超过1万步时,“微信运动”就会发出提醒—用户可以将今天的步数捐赠出来,兑换成相应数额的人民币,定向捐赠给公益项目。如此一来,运动便不再只关乎自身的健康和“朋友圈”步数排名,还与若干公益项目联系在了一起。每多一个人捐出当日的步数,就会多一个人得到捐款。

与“免费大米”游戏一样,捐步数平台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网友捐步数、腾讯微信搭平台、企业为网友们的爱心埋单。

这个活动支持的公益项目包括农村妇女创业、贫困地区教育条件改善、儿童营养改善等。每一个项目所获得的善款,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活动上线1个月,网友捐赠的步数就达到了376亿步,相当于绕地球500多圈。

虽然有报道称,即使没有网友的步数捐赠,善款也将汇入各类公益项目。但这一模式所汇聚的并非是网友的运动量,而是他们对这一活动的关注度。当平台汇聚的关注度达到一定量级,活动曝光率、爱心企业的影响力才能扩大,这一模式才能持续运转。

如今,做公益慈善早已不再是单纯地掏钱,网络和网络化思维使慈善的模式千变万化。未来我们无法预言,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一个人目光的少许停留,足以使善意流淌和传递。

猜你喜欢
步数公益微信
楚国的探索之旅
公益
公益
公益
微信运动步数识人指南
公益
国人运动偏爱健走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