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6年秋季报告

2016-12-13 01:16课题组
国际贸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进出口外贸进口

课题组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2016年秋季报告

课题组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全球贸易处于近30年的低谷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狠抓政策落地。随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势头,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特点

2016年前三季度,按人民币计,中国进出口总值17.53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下同)。其中,出口10.06万亿元,下降1.6%;进口7.47万亿元,下降2.3%,降幅均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贸易顺差2.6万亿元,扩大0.6%。按美元计,中国进出口总值2.68万亿美元,下降7.8%。其中,出口1.54万亿美元,下降7.5%;进口1.14万亿美元,下降8.2%。贸易顺差3964亿美元,下降5.4%。

(一)进出口呈现回稳向好态势

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降幅逐季收窄。以人民币计价,三季度进出口增长1.1%,增速比一、二季

度分别提高8.3和1.3个百分点。

进出口回稳的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措施,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政策效果的持续释放,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信心,激发了进出口企业的活力。二是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需求有所回升,带动进口量增加。三是国际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在波动中温和回升,对进口额增长拉动明显。从月度数据看,8、9月份进口已经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

(二)外贸新动能不断积聚

一般贸易发展好于整体,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9.82万亿元,增长0.1%,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6.0%,较2015年同期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5.54万亿元,增长0.1%,占出口总额的55.0%,比2015年同期扩大0.9个百分点;进口4.28万亿元,增长0.2%,占进口总额的57.3%,比2015年同期扩大1.3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延续负增长态势,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下降(见专栏一)。前三季度,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杭州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倍以上,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增长10%以上,正成为外贸新增长点。

(三)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

中国民营企业积极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努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中国外贸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中国民营企业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占出口总值的46.5%,分别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成为出口的主力军;进口增长9.3%,好于进口总体增速。

图1 2015年以来进、出口季度增速(人民币计价)

专栏一 加工贸易的调整和发展

加工贸易是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外贸发展和稳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加工贸易出口始终占中国出口的半壁江山。金融危机以后,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下降。2011年,一般贸易在出口中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并且差距逐年扩大。2016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的33%,比一般贸易低22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发展趋势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需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国际需求不振,全球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和“产业回归”,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与此同时,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有所削弱,一些中低端加工制造业产能和订单开始向更具有成本优势的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双重挤压”。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增速放缓也是中国贸易方式和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最初,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数目和投资额快速增长,国内生产体系难以在短期内适应外资企业的生产需要,加工贸易的快速成长成为必然。随着中国自身的产业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国内采购比例上升,反映在数字上就呈现了加工贸易额的减少,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表现。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工贸易稳定发展和转型升级。2016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多措并举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稳增长、保份额、拓市场,通过大力开拓市场,力求加工贸易稳定发展。二是提质量、增效益、上档次,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2016年前三季度,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2.66万亿元,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1.6%,加工贸易增值率由1996年的35%上升为2015年的80%。三是搭平台、促转移、帮承接,积极推动加工贸易向内陆和沿边地区44个重点承接地梯度转移。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0.8%,占全国的比重从2010年的4.4%上升到15.4%,提高11个百分点。

今后一个时期,加工贸易要加快创新和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竞争新优势,增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承接转移能力,促进加工贸易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四)迈向“优进优出”步伐加快

中国外贸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效带动了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前三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5.73万亿元,下降1.8%,占同期中国出口总值的57%。其中,医疗仪器及器械、发动机及发电机、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出口分别增长6.3%、5.7%、5.2%和2.7%。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材料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和12.3%。部分外贸传统优势产品韧性较强,出口保持正增长。前三季度,中国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15万亿元,下降0.6%,降幅小于整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21.3%。其中,玩具、塑料制品和纺织品出口分别增长17.1%、3.3%和2.5%。

中国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要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较快增长,扩大进口和优化进口结构的政策效应明显。前三季度,中国机电产品进口3.64万亿元,增长0.8%。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46万亿元,增长1.4%。其中,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电子技术和航天航空技术进口分别增长14.1%、5.8%、4.6%和2.2%。

表1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企业性质情况

表2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五)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

大宗商品进口继续量增价跌,不仅节约了外汇支出,而且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前三季度,中国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0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前三季度,中国进口价格指数总体下跌5.3%。其中,铁矿石、原油、成品油、煤、铜和钢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8.6%、25.9%、16.9%、14.8%、11.9%和7.4%,跌幅较上半年均有所收窄。

(六)国际市场布局更趋多元化

前三季度,中国对传统市场贸易情况明显分化。中国与美国双边贸易下降3.3%,对其出口下降1.9%;与欧盟、日本双边贸易分别增长2.7%和2.9%,对其出口分别增长1.8%和0.5%;与东盟双边贸易下降0.8%,对其出口下降1.9%。

前三季度,中国对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其中,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国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印度和俄罗斯占中国出口比重分别为2.9%和1.8%,均较2015年同期扩大了0.3个百分点。

二、2016年全年对外贸易形势预测

(一)国际环境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然低迷,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总体呈增长低、通胀低、贸易与投资增速低、负债高的“三低一高”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计,2016年全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1%,较2015年低0.1个百分点,连续第五年低于3.7%的长期(1990—2007年)均值。发达经济体有效需求不足,复苏步伐放慢,贸易保护、“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升温,不仅影响短期经济增长,而且对长期潜在增长率造成损害。英国脱欧影响持续发酵,给世界经济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IMF预计,2016年发达经济体将仅增长1.6%,低于2015年2.1%的增速。发展中国家结构调整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大部分国家增速放缓,巴西、俄罗斯经济仍未走出衰退。全球贸易下滑趋势严重,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期下调201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至1.7%,连续五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

表3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数量、金额及增速

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包括部分相互重合的商品。

图2 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及所占比重

美国经济复苏放缓。2016年,美国经济开局不利,通胀未达2%的预期目标,就业数据波动性较大,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一、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0.8%和1.4%,均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复苏后2%的年均增速。9月份工业生产连续13个月萎缩,8月份核心资本耐用品订单同比连续20个月下降,企业投资增长乏力,总体经济运行仍存隐忧。IMF对美国下半年经济走势仍不乐观,将对其2016年增长的预测从7月份的2.2%下调至1.6%。

欧洲经济微弱复苏。2016年,欧元区部分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7%,二季度增长1.6%。9月份通胀率从8月份的0.2%升至0.4%,核心通胀率保持在0.8%。8月份失业率为10.1%,为2011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但由于英国脱欧,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面临重组,给欧元区经济复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加剧欧元区动荡,可能会拖累经济和贸易增长,不利于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复苏。此外,欧洲银行业问题日益凸显,零售市场低速增长,消费者信心依旧低迷,2016年四季度欧元区经济或将继续放缓。IMF预计,2016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7%,低于2015年。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2016年以来,日本经济主要指标表现疲弱,一、二季度GDP环比折年分别增长1.9%和0.2%,消费、出口和企业设备投资全面走弱,预计三季度GDP增长0~1%。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6个月负增长,通缩压力持续。受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全球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增加等因素影响,日元总体呈升值态势。与此同时,日本持续多年财政赤字积累了大量的政府债务,总债务已达到GDP的250%,远高于发达经济体平均水平。IMF预计,2016年日本经济增长0.5%,与2015年持平。

新兴经济体经济缓中趋稳、分化加剧。2016年,得益于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资本外流减少,汇率总体趋于稳定。IMF预计,2016年,新兴经济体的增速将升至4.2%,但不同国家之间分化明显。中国和印度仍能保持相对较高增速。受国际需求低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将分别萎缩0.8%和3.3%。中东国家仍需应对石油价格低迷以及国内冲突和恐怖主义造成的困难形势。中欧、东南欧、西巴尔干地区的国家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近期,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对美元再次贬值,市场动荡有所加剧。

(二)国内环境

2016年前三季度,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运行平稳。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2015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就业情况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9月份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低于5%,为近年来首次。居民消费基本稳定。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较2015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网上零售额增长26.1%,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15.7个百分点。消费价格总体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较2015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9月份实现4年半以来首次由负转正。货币信贷平稳增长。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1.5%,较2015年同期降低1.6个百分点。

(三)四季度及全年外贸形势预测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再考虑到2015年9月份以后的月度进出口基数普遍较高,四季度,进出口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出口方面,四季度是外贸旺季,圣诞、元旦都将集中出货,四季度出口有望继续保持回稳向好。进口方面,主要进口产品整体价格回升,对进口形成了一定支撑。但受加工贸易进口持续下降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进口增速总体仍将在低位运行。

综合考虑,经过不懈努力,预计2016年中国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三、201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一)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脆弱。2017年,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深度调整阶段。IMF预计,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3.4%,比2016年略有提高。其中,发达国家增长1.8%,新兴经济体增长4.6%,均较2016年略有提高。主要发达国家中,美国经济可能继续温和增长,但大选走向不明,未来经济政策取向存在一定变数,美联储加息预期时有反复,企业投资和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增大。得益于低油价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有望进一步趋稳。但发达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空间接近极限,政策边际效用在减弱;在英国脱欧、难民问题和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欧洲经济不排除回升受阻的可能;由于日元升值抑制出口,日本经济增速回升的动力依然不足。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资本外流风险依然存在,结构性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初级产品价格低位震荡仍将影响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依赖型国家的经济复苏步伐。

国际贸易格局继续深刻演变。随着主要经济体结构调整的进行,全球价值链进入重构期,“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发生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路径深刻变化。传统的消费大国尤其是美国正大力推进“再工业化”,部分进口商品和生产环节被国内生产替代。部分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出于贴近市场、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从离岸生产转向近岸、在岸生产,缩短全球供应链,将一些高附加值生产环节重新转移回去。在经贸规则领域,多边贸易体制举步维艰,自由贸易区迅猛发展,全球贸易碎片化风险上升。

“逆全球化”升温,国际贸易投资环境恶化。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需求回升乏力,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再加上英国脱欧、欧洲极右翼政党兴起、美国大选走向都表明发达经济体民粹主义思潮盛行,主要经济体在经济政策上“逆全球化”倾向愈发严重。一是各国纷纷实施显性或隐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和措施,影响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WTO报告显示,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了145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平均每月有近21项新措施出台,月均新措施数量为2009年WTO开始监测贸易限制措施以来的最高水平。二是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削弱,新一轮谈判难以取得预期的成果。与WTO非歧视原则不同,双边或区域自贸协定具有一定排他性,区外经济体存在被歧视和边缘化的风险。三是不少政客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了争取选票,不惜把攻击矛头对准反映国际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要求的措施和政策。这些混乱现象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的一系列深层次结构性失衡和利益矛盾,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构成威胁。

(二)外贸发展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国际市场需求疲弱。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2013年至2015年,美国企业设备投资年均增长5.5%,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9.3个百分点。在经济低增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消费者信心不足,耐用品消费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需求不振使得消费品国际贸易缺乏增长动能。WTO预计,2017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1.8%~3.1%,增速将继续低于世界经济增速预期,这也是WTO首次提出区间预测,表明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贸易不确定性较大。

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2016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2.6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和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以互补为主的关系将发展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关系,尤其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严苛的遏制。

贸易摩擦加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中国贸易负面影响加大。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地区)发起的91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同比上升44%;涉案金额109亿美元,同比上升90%。中国的钢铁、铝业和光伏等领域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严重影响相关行业出口。

(三)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聚

外贸新优势正在加快培育。中国外贸企业自主开拓国际市场能力进一步增强。“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装备制造业出口不断增长,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正在形成。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新业态保持快速增长。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2.6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23.4%。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日益显现。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了16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见专栏二),相关部门狠抓政策落实,集中开展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多措并举促进加工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深入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应对钢铁、铝业、光伏等领域贸易摩擦重大案件,维护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正当权益。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各项举措的落实见效,中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进出口企业的信心增强,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

专栏二 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措施及其落实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外贸工作,本届政府已经出台了16个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既立足当前稳增长,又着眼长远调结构、转方式,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总体看,政策效果较为明显,外贸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负担有所减轻,市场信心得以恢复。

一是完善了出口退税分担机制。自2015年起,出口退税增量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同时切实加快退税进度,大幅降低了企业资金占压。

二是加大信保支持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扩大保险覆盖面,对电信、电力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支持实现常态化。

三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共梳理出126项进出口环节收费项目,在全国集中开展清理规范工作,减轻企业负担110多亿元。

四是着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高机检比例,逐年降低出口查验率,通关无纸化比例提升至95%。全面推行关检合作“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五是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指导和服务,开展了义乌等3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认定培育了102家试点企业。

六是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快44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七是积极加强进口工作。多次修订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支持先进装备和技术进口,稳定资源和农产品进口,降低一批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加快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八是大力支持服务贸易发展。认定718家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62个重点项目,推动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协调,将有关政策文件分解为具体任务,狠抓推动与落实。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艰苦努力,三年来中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外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推动辽宁等7个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对外贸易与跨境双向投资相互促进的局面正在形成。中国多双边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日韩、中国—海合会、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等自贸区谈判取得新进展,为中国外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总体来看,2017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也正处在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相关政策持续落地生效,进出口企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2017年中国外贸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保持基本稳定,货物进出口大国地位继续得以巩固,质量效益继续提升,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面对外贸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加快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梯度转移,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提升进口综合效益,提高服务贸易发展水平,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促进中国外贸优进优出。

商务部综合司、商务部研究院;责任编辑:刘建昌)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外贸进口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