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2016-12-13 21:12吴祖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声乐创新教学

吴祖斌

摘   要: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声乐创新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借用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更好的让学生演绎地方民族声乐作品,将瑶族民歌推陈出新,引导当地的人喜爱唱当地的歌,从而促进地方瑶族民歌的良性发展,民族声乐创新教学无疑会给当前濒临失传的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带来生机。

关键词:民族声乐;创新教学;瑶族民歌;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064-01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是促进贺州瑶族民歌得以传承发展的一股动力,从地方民族音乐的现状来看,民族声乐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这一点也从广西国际民歌节可以看出。“在科学发声的前提下,加上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格,这就是民族声乐的定义。”未来民族声乐教学必须遵循地方民歌的演唱规律,演唱特点与演唱风格,在保证民歌“味”的前提下,通过以下方面开展创新教学工作。

一、通过建立地方瑶族民歌新的审美观念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必须注重声音的美感,对于民族声乐的声音概念不能再局限于美声、民族、通俗这么一种传统分类教学, 审美观念是要根据因时、因地、因人的听觉审美习惯,以及长期以来自然发声习惯和演唱习惯进行美化而成。我们学声乐(唱歌),不管老师讲什么呼吸、打开、共鸣、咬字吐字等技术都是为了获得美好的音色服务的。

其实民族声乐要获得美的声音比美声未必简单,它除了情、声,以及必要的技术要求之外,更多的是“味”,韵味、意味,这个味就是民族声乐的生命,没有“味”便不成为民族声乐。我国是一个民歌大国,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都有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如陕北高原民歌的高亢嘹亮与江南水乡民歌清新婉约不同,辽阔草原民歌宽广悠长与高山村寨民歌粗狂奔放有异。因此建立地方瑶族民歌演唱的审美概念,是传承发展的前提,只有美的才是需要的。

二、通过弘扬瑶族民歌演唱技术与方法

每个民族都有一套自己的演唱方法,我国民族传统演唱方法有些是优于西洋唱法的,如京剧的青衣,她在注重声音的前提下,更注重咬字吐字的准确性与清晰度,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过:“解决美声唱法唱中国作品吐字不清的问题,特别需要向我国的京剧音乐学习。”这也看出我们各地的民歌都有一套值得弘扬的演唱技术和演唱方法,“在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与实践中,虽从来没有科学发声这一提法,但并不意味着我国传统声乐就是不科学的。”

瑶族是一个多支系的民族,各支系的民歌演唱有着各自的方法,科学的掌握不同风格民歌歌唱发声的方法,演唱技术能有效地展现该民族音乐特色,使歌声美妙动人。在实际的贺州瑶族民歌教学中,可以适当借鉴其它的发声方法,当然,这种借鉴首先是建立在该民歌的演唱特色上,演唱的味道上,而不能牺牲了民歌演唱的风格去进行发声的。

三、通过民族声乐创新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民族声乐应该回归到大自然去歌唱,那里是最好的课堂,只在琴房里,音乐厅,那都是纸上谈兵,唱得再好也不接地气,因而也就得不到当地瑶胞的认同。因为地方民歌的生存与延续是离不开它养育它的那片热土,只有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花木,那里的空气,才能造就独特的、美丽动人的歌声。在当前的环境之下,单靠过去传统的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它已经难再创辉煌了,保护濒临消亡的地方民族音乐也得靠人工干预的手段,而民族声乐教学就是一个人工干预较好的手段。这些工作,我们前辈都有人在追求过,实践过,回顾过去的“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土风计划”,“云南源生民族乐坊”等音乐教育传承方式,都是利用音乐教育功能、音乐教育手段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发展有机结合,在今天看来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尝试,应该还是卓有成效的。

四、通过挖掘整理瑶族民歌声乐作品

一套系统的声乐作品是瑶族民歌得以有效传承的保障,过去的口传身教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民歌传承的地域性与原生性,但由于它是活体保存,随着民歌活动范围的缩小,保存民歌活体的淘汰,民歌就会消失。对于贺州这么一个瑶族民歌多样化的地区,挖掘整理一批民族声乐教材对于民族声乐创新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来,一些热心于民族音乐的人士,深入瑶乡村寨,收集整理了部分作品,出版了歌集。如富川平地瑶的《蝴蝶歌》,《溜西拉咧》,《咿呀嘞》;贺街瑶族的《飞柳飞》,《开山歌》;鹅塘土瑶的《敬酒歌》等等。这些民歌旋律比较优美,容易上口,稍加整理就可成为理想的民族声乐教学作品。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是为地方音乐文化服务的教学活动,它的优势在于,把专业技术技巧结合地方民歌演唱,又能将地方民歌演唱进行审美提升,借专业声乐演唱技能、技巧的“雅”,造地方民族声乐演唱特色、味道的“俗”,使得民族声乐也能雅俗共赏,具有更多的亲和力,从而更具发展动力。

★项目名称: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一般项目“贺州瑶族民歌在民族声乐实践教学中的传承”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JGB390。

参考文献:

[1]周小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J].音乐艺术,1992(02).

[2]沈湘.李晋玮,李晋瑗(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李萍.对民族声乐多样性发展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6(09).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民族声乐创新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