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滑稽戏的艺术特色

2016-12-13 22:46胡彦欣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滑稽戏剧种海派

胡彦欣妤

摘   要:滑稽娱乐可以激活本已麻木的生命意识,使观众在发笑之时体验到生命激情,享受生命快乐,从而使观众从沉寂中兴奋起来。经常看滑稽的人可以使自己产生乐观的精神状态。

关键词:滑稽戏;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2-0144-01

在古老的中国戏剧文化中,喜剧占有重要的位置。追溯中国戏曲的历史,从最早的滑稽戏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优孟衣冠”,到盛行于唐代的“参军戏”,以至宋杂戏、金院本……,有着一条清晰的喜剧发展的轨迹。滑稽戏,是形成中国戏曲的重要构成部分。

今天的滑稽戏,较之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滑稽戏,当然有很大的变化;同二十年代流行于江、浙一带的“独脚戏”相比,也有明显的发展。它在古代滑稽戏和近代“独脚戏”的基础

上,已经逐步形成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新兴戏曲剧种。乍看滑稽戏的表演,似乎极其自由,无规范可言,其实有它自己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表演程式。滑稽戏的喜、笑、怒、骂,同其它舞台艺术一样,是在一定规范下的自由。特别是这个剧种的一些著名演员和后起之秀,在熟练地运用程式的同时,已进而形成自成一家的个人表演风格,因而受到观众的欢迎。

建国前的滑稽戏,演出过不少暴露旧社会黑涪、抨击反动官场腐败、敢于针贬时弊,富于民主意识的好戏。但在题材选择、戏剧结构、人物塑造、艺术格调上存在明显的局限。出现在滑稽戏舞台上的多半是小市民阶层的“小人物”,着力塑造的也往往是被奚落或者被嘲讽的、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在艺术上则往往趣味低下,格调不高。所以,早在五十年代,周恩来同志就曾指出,滑稽戏“要防止黄色、低级、流气”。周恩来同志的爱护和提醒,对这个剧种的开拓和提高起了极大的指导作用。滑稽戏同文明戏以及许多地方戏曲一样,早期也经历过一个“幕表制”的过程。“幕表制”,要求演员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和间不容发、即兴编词的特殊才能,同时必须熟谙一套常用的结构方法和表演手法,这在“内行”中称为“套子”。例如“明知故问”、“自作聪明”、“弄假成真”、“以讹传讹”、“不厌其烦”、“适得其反”、“以丑为美”、“张冠李戴”、“将错就错”、“出尔反尔”、“因小失大”、“作茧自缚”、“班门弄斧”、“阴错阳差”、“车水杯薪”、“指桑骂槐”、“牛头马嘴”、“欲盖弥彰”等。“套子”的运用,也有高低之分。用好了,可以不着痕迹;用得不好,势必千篇一律。后来,从“幕表”到“单篇”。从分散的“单篇”,到完整的剧本,从口传心授的“说戏”到建立科学的导演制度,是很大的进步。即使如此,由于滑稽戏这个剧种本身的特点,今天在按固定的文学剧本进行正规排演时,演员的机灵性和创造性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往往是剧本的必要补充,有时会成为意想不到的神来之笔。

道路是曲折的。过去滑稽戏是失去了许多年轻观众,其教训是深刻的。从60年代以后说教内容的泛滥,倒人胃口;从90年代初起剧场票价的飞涨,封杀了戏剧,迫使低收人的年老粉丝离开剧场。童年时代的爱好和习惯往往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由于“文革”的破坏,现在的小学教师对戏剧就已经陌生有了断层,最活跃的青年人和高收人者恰恰从小远离了听看曲艺,他们听港台流行歌曲长大,当然成为流行歌曲的粉丝,对土层文化相当隔膜。因此,本土海派文艺的复兴和传承,还得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像民族传统的“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曾受到了“文革”和六七十年代的“移风易俗”“革命化”的摧毁性的打击,断层并不是从现在青年一代开始的,年深月久,难以挽回,更逞论更新了,现今的青年几乎断了土层的根,对传统节日便不感兴趣,于是很快地接受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所以,现在我们是到了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思想”,“捍卫文化的多样性”的时候了!

“海派情景喜剧”在21世纪的社会新环境下,必须适应新的条件,除了开辟当代新生活场景外,在电视中进行的连续性结集的演出,对滑稽表演的原有技巧手法也是一次考验。比如说,原来滑稽舞台戏的误会法和巧合法都可以用,但是“惯包袱”是一个过去惯用的出彩手法,现在一个包袱在某一集里授了一次后,再要惯就变得重复没有嚎头了。编剧观念的新颖,选材上的年轻化和时尚化,是滑稽戏适应时代吸引青年观众的关键,没有青年加人的文化则是没落的文化。年轻演员的不断增加和熟练演出自会产生新的创造活力,让好剧本推动青年演员出彩,现在已经开始涌现年轻编剧以至在读的研究生参加编剧,这是滑稽剧兴旺的好兆头。

走上新台阶的滑稽,希望它能吸收美国肥皂剧的长处,又要从仿效中脱出,海派文化的创新特色就是非驴非马,上海人要发挥从来就具备的中西合璧的独特想象和创思,发展出自己不同于海外情景剧的新形式,在艺术形式上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和突破的同时,可以同时创造产生出一些新的品种,比如可以借鉴充满江南民歌民俗特色的上海说唱和沪剧的曲调从先搞片头和片尾的上海话插曲开始,再搞些结合说唱或沪剧等曲调演唱的情景剧,进而推动上海话流行歌曲乃至上海方言歌剧、方言话剧等上海地方文化的新生。

与此同时,我们还高兴地看到,电视文艺频道里有了更多包括节目主持人等参加的滑稽小品,题材内容更趋轻松活泼,表演手段更为随意率真,编导演出队伍正在壮大,滑稽戏因市民的支持而热气腾腾。我们不是没有看到种种困难,但是我们祝贺滑稽戏的重振旗鼓,祝愿从滑稽戏开始,海派文艺重塑辉煌!

参考文献:

[1].黄瓤.海上新剧潮[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罗苏文.截沪滨闲影[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滑稽戏剧种海派
滑稽戏表演艺术研究
小剧种大舞台
关于“守望濒危剧种”的呼吁
滑稽戏的要害就是“不协调”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浅谈滑稽戏的表演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扬剧老生表演艺术浅识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