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新品种豫芝20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2016-12-14 07:41张体德张海洋苗红梅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芝麻新品种河南省

张体德,张海洋,苗红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芝麻新品种豫芝20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

张体德,张海洋,苗红梅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2)

豫芝20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与混合系谱法选择相结合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试验,平均产量为1 472.10 kg/hm2,粗脂肪含量56.99%,粗蛋白质含量18.75%。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点。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豫品鉴芝2015002)。

芝麻;豫芝20号;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豫芝20号(原名郑芝0312)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利用有性杂交和混合系谱法选择,结合多元病圃筛选,并在多点联合鉴定的基础上,选育的芝麻新品种。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豫品鉴芝2015002)。

1 亲本材料

母本为国内优良主推品种豫芝4号,其具有早熟、结蒴性好、稳产性好、生育进程快等特点。父本为2000年在湖北收集的优良农家种材料郑AB068,具有抗病、抗逆、植株高大、熟期较长等特点。

2 选育过程

2002年以豫芝4号为母本、郑AB068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2003年在多元病圃中种植进行抗病性筛选,组合田间编号为郑0312,结合南繁加代,对该组合连续4代混合选择,以最大程度保留优良基因型;2005年结合抗性进行农艺性状单株选择(郑0312-0-0-0-0-18)(F5);2006~2007年继续进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单株选择(郑0312-0-0-0-0-18-43-7)(F6~F7);2008年获得优良株系(郑0312-0-0-0-0-18-43-7-0)(F8);2009年开始进行产量鉴定试验;2010年进行多点鉴定试验,7点汇总平均单产1 367.82 kg/hm2,较CK增产21.06%,增产极显著,居参试品种第1位;2012~2013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暂定名为郑芝03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生产试验;2015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鉴定,命名为豫芝20号。

2 性状表现

2.1产量表现

郑芝20号在2012~2014年参加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共计23点次,平均产量为1 472.10 kg/hm2,较CK增产8.14%,增产点次率为86.95%。其中,2012年、2013年平均产量分别为1 269.90和1 490.10 kg/hm2,较CK分别增产4.96%和6.11%;2014年平均产量为1 656.30 kg/hm2,所有试验点次均较CK增产,增产率为12.68%(表1)。

表1 2012耀2014年在河南省芝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豫芝20号的产量表现Table1 Yield of Yuzhi No.20 in regional and production test of new sesame variety in He忆nan Province during 2012-2014

2.2抗病性

豫芝20号茎点枯病发病率为7.82%,病情指数平均为6.28;枯萎病发病率为2.84%,病情指数平均为0.79。2 a试验结果表明,豫芝20号对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均具有较强的抗性,为高抗品种。

2.3品质与性状

2.3.1品质豫芝20号籽粒纯白,纹路较轻,平均千粒重>3 g。2015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结果显示,其籽粒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分别为56.99%和18.75%,属优质芝麻品种,达到审定标准。

2.3.2性状特征豫芝20号为单秆型品种,叶色浓绿,基部叶片为卵圆形、有缺刻,中上部叶片为披针形;茎秆粗壮,茸毛较少,成熟时茎秆绿色,一叶三花,花冠淡紫色,蒴果四棱、肥大,籽粒纯白。株高150~170 cm,腿位低,果轴长,平均单株成蒴数93.3个,蒴粒数65.6粒,千粒重3.0 g左右,平均单株产量15 g左右。该品种生育期约88 d,出苗速度快且苗期较短(平均33 d),花期长,成熟期也较长,属中早熟品种。综合抗病性较好,高抗枯萎病和茎点枯病,抗叶部病害也较好,耐渍、抗倒伏能力强,丰产性、稳产性好。

4 栽培技术要点

4.1适期早播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即可播种,一般黄淮地区最佳播期为5月20~6月5日,最迟不宜晚于6月10日[1~3]。

4.2合理密植

豫芝23号春播适宜密度为15.0万~18.0万株/hm2,早夏播18.0万~22.5万株/hm2,夏播22.5万~25.5万株/hm2;高肥水条件下播种密度为12.0万~15.0万株/hm2[2,3]。

4.3田间管理

播后及时用除草剂75%乙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初花期追施尿素75.0~112.5 kg/hm2[4,5]。生育期间可用40%辛硫磷、5%氯虫苯甲酰胺和25%噻虫嗪乳油等农药对地老虎、鳞翅目类和刺吸式虫害进行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和25%嘧菌酯等预防病害发生。生育中后期及时排涝、防旱,并喷施硼肥、磷酸二氢钾、天丰素等光合微肥等1~2次,以养根护叶防早衰,提高籽粒饱满度[6,7]。

4.4打顶与收获

春播一般选择7月底进行小打顶,夏播则选择立秋前后进行打顶[8,9]。当芝麻植株下部蒴果2~3个果节微裂或植株中部呈现种子固有色泽时开始收获为宜;收后小捆晾晒,以防霉变,确保商品品质。

[1]张定选,卫文星,路凤银.芝麻4个播期7个生育时期打顶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1):44-47.

[2]赵莉,汪强,徐桂珍,吴延华,尹恩,陈培.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5):111-113.

[3]刘焱,谢富欣,王飞雪,张文菁.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0,(10):71-73.

[4]卫双玲,李春明,李丰,张海洋.芝麻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3):644-649.

[5]赵莉,汪强,田东丰,韩新峰.不同施肥水平对芝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中国农学报,2014,30(6):129-134.

[6]申丽.芝麻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河南农业,2011,(17):31.

[7]李伟峰,张春花,高树广,孙玉霞,王瑞霞,杨光宇.芝麻病虫草害防控技术[J].种业导刊,2015,(7):18-19.

[8]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张仙美,郑永战,苗红梅.打顶对芝麻不同叶位光合特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9,31(4):492-498.

[9]卫双玲,高桐梅,张海洋,孙梅英,刘焱,张仙美,郑永战,苗红梅,王永宏,李香芝.不同时期打顶对不同地点夏芝麻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0,25(4):170-174.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A New Sesame Variety Yuzhi No.20

ZHANG Ti-de,ZHANG Hai-yang,MIAO Hong-mei
(Sesame Research Center,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new sesame variety Yuzhi No.20 was bred with the sexual hybridization polymerization and mixed pedigree breeding methods by Sesame Research Center of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e average yield of Yuzhi No.20 was 1 472.10 kg/hm2,the crude fat content was 56.99%,and the crude protein content was 18.75%in 2012-2014 National Sesame Uniform Trials of He'nan.It is a new sesam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disease resistance,stress resistance and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Sesame;Yuzhi No.20;Variety 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S565.3

A

1008-1631(2016)05-0082-02

2016-05-10

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15-1-02)

张体德(1973-),男,河南柘城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芝麻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研究。Tel:0371-65751119;E-mail:tidezhang@163.com。

猜你喜欢
芝麻新品种河南省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香喷喷的芝麻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一品芝麻狐 第四回
一品芝麻狐 第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