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童”玩创新——访长沙市马坡岭小学科技辅导员易俊

2016-12-14 08:02
发明与创新 2016年47期
关键词:电源线学生

◆本刊记者 李 瑚

大“玩童”玩创新——访长沙市马坡岭小学科技辅导员易俊

◆本刊记者李瑚

在长沙市马坡岭小学,有一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玩童”,他总是把新鲜有趣的事物带到学校,把音乐、魔术等“不相干的元素”融入课堂,把脑海里的奇思妙想带到现实世界。他就是学校的明星老师——易俊。

把兴趣变成工作

成为一名科学老师,是易俊在大学里就“注定”了的事情,不仅因为就读了科学专业,更由于他对科技创新的热爱。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时,喜欢高科技产品的易俊就召集一批同学,成立了航模社团。2008年毕业后,他便进入马坡岭小学,成为了学校第一位专职科技辅导员。

当兴趣成为工作,他“玩”得更起劲了。上班第一年,玩心不减的他带着学生们尝试了模型、小制作、奇思妙想闯七关。这还不过瘾,第二年,他便成立了电子制作班。“经过尝试后发现自己最擅长小制作,而且我很喜欢定向越野活动,就想教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如手电筒、收音机等,这些在户外活动时都能用上。”易俊说出了自己的“私心”。

他的爱好也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电子制作班第一期招生异常火爆。活动室只能坐下32个人,但报名人数太多,经过筛选后留下50多个人,有些学生只能坐在过道上。作为学校的热门兴趣班,电子制作班不仅在每周三开课,还在每周六上午以及寒暑假对外开放。只要有兴趣,外校学生也可来上课。

最好玩的还是每年的“科普艺术节”。自从易俊接管这项活动后,“科普艺术节”就变成了所有学生的“狂欢节”。十多个展区,每个学生都能在里面展示小制作和遥控飞机模型、发射水火箭、做主题演讲等。

“最有意思的是去年的‘科普艺术节’,活动以快闪的形式拉开序幕。当大家在参观时,学生从各个角落走出来,把整个操场当作舞台进行表演。”说起那次活动,易俊眉飞色舞,“快闪是一种很潮的艺术行为,大多是年轻人在玩,我有幸成为导演,也算满足了自己的一个愿望。”

教授被需要法

“若让学生们给‘远在天边’的宇航员提建议,那肯定不靠谱。只有‘近在眼前’的实际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灵感,想到好的解决办法。”易俊说,“凡是发现了问题,他们都可以来找我商量。”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玩得开心,还掌握了一项发明秘诀:被需要法。

电子制作室里的电烙铁是学生们最常用的却最危险的工具之一。插上电源后,烙铁头自动加热,温度非常高,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电源线,把电源线烧坏。烧坏的次数多了,有的学生便问:“有什么办法能保护好这条‘尾巴’呢?”

这个问题得到了易俊的关注,经过多次商讨后,他们决定切掉这条碍事的“尾巴”,设计并制作了一个无线电烙铁。与普通电烙铁相比,无线电烙铁少了一根电源线,多了一个储热芯体,将烙铁头插入芯体,按下开关即可加热或断电。没有了电源线,就不必担心把它烫坏了。

易俊向电子制作班的学生讲解作品“带手刹的婴儿推车”

出于需要,学生们还制作了许多实用的新物品:松手后能自动刹车的婴儿手推车;借助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池塘供养机;能改变口径大小,套用不同规格塑料袋的垃圾桶……充气式帐篷、导弹式灭火器等无法实现的创意,他们便用画笔在纸上画出来。

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发现问题,易俊总是制造机会,带他们接触更多不一样的事物。每年,他都会和企业、高校合作,组织学生去工厂观看食品的制作过程,去基地观察不同植物的特性,或者请老师到学校来做讲座,带学生一起制作动物标本……

“只有亲自体验了,学生们才更有机会发现问题。同时,脑海里的知识多了,想到的办法也多。”虽然组织活动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易俊乐在其中。

“忽悠”人有绝招

易俊和学生一起研究摆的运动规律

书本上的知识大多枯燥无味,如果照本宣科,估计没有人愿意听。于是,易俊脑洞大开,把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元素融入课堂中,可能是音乐,可能是游戏,也可能是魔术。易俊笑着说:“效果挺好的,大家都被我‘忽悠’了,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

在学习“摆的研究”时,学生一边做实验,一边唱起了儿歌:“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随着摆锤运动速度的变化,他们唱歌的速度也时快时慢,易俊便提出建议:“两个人进行比赛,看谁的老虎跑得快?”

要想赢得比赛,就得加快摆速。那么摆速与什么有关呢?当学生凝神思考时,易俊就引入摆角大小、摆线长短、摆锤重量等与摆速有关的量,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然后在游戏中一一验证这些理论,这样,书本上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记在了脑海中。

魔术表演也是课堂上的常见项目。大家都玩过一个游戏:把铅笔在头皮上摩擦几下后,铅笔就可以吸住桌上的小纸屑,这就是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然而,在教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这些“老套路”早已失去了魅力,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呢?

易俊准备了一根吸管,上面脏兮兮的,于是,他拿出塑料袋把吸管擦拭干净。然后,他把吸管放到玻璃瓶中,说:“老师要变魔术咯。”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只见他把手放在吸管周围,手一移动,吸管也跟着移动。原来,经过摩擦后,吸管上的电荷不平衡,产生了静电,而手上的电荷是平衡的,所以吸管就会跟着手“走”。了解其中的原理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当起了魔术师,继续“忽悠”别人。

在以后的日子里,易俊会“忽悠”更多的学生,让更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有一段关于科技创新的故事。

猜你喜欢
电源线学生
自动收线电源盘及非标准电源线插头改装研究
快把我哥带走
又鲜活,又精致,给人美好的听感 Unison Research(意大利优力声)CP1发烧电源线
美军研发集成于单兵战术背心中的柔性电源线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端正中蕴含大气的特质TARA LABS(超时空) The Echo Limited Edition电源线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手术室吊塔电源线排挂器的制作与应用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