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御“网络焦虑”的困扰

2016-12-14 15:41徐东
大众健康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格现实信息

徐东

巨富王健林不经意的一句话“定个小目标,先挣一个亿”,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轰动。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如此小目标,一些人由此感到迷茫,焦躁,甚至失去了希望。看来不要小视网络传播对人心理的影响。

最近,国外研究发现“网络人格与现实差距越大,给人造成的压力越大,令人越容易焦虑、抑郁。”也引起人们更多思考。“网络人格”真的存在吗?网络时代如何走出焦虑的阴影。

网络生活使大多数人有“网络人格”的印记

人格是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思考方式,不仅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价值观、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各个心理特征的综合。现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已离不开网络,网络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行为、情感、气质等诸多反映人格方面的东西,对此,有人甚至提出“网络人格”的概念加以研究。

人格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慢慢内化形成的。网络的持续发展,人们长期使用网络,原有人格稳定性和系统性也必然会随之变化。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产生了全新的应对方式,而持久的按照网络行为模式去组织生活,规范行为,就可能导致心理层面认知情感行为的模式化,形成“网络人格”特征。从这一点看,网络社会的人们都不能独善其中,或多或少的留下网络人格的印痕。有些人群,如网瘾、痴迷游戏、IT业者网络人格的印痕可能就更深。

尽管我们参与网络生活,或许还留有网络人格的印痕,但很难表明我们具有网络人格。人格是非常复杂的心理元素,操作性定义的确立就是很困难的事。从古至今,心理学家对于人格分类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存在很多的理论,而心理学家们通常只是从外在表现概括的描述人格,很少按原因确定,如广泛使用的人格大五模型,包括外向性、神经质性、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和开放性。针对人们复杂的认知、行为活动及其人格系统,网络使用也许构成影响人们人格系统的很小成分,网络人格也没有公认的定义与操作。

目前,网络使用最为关心的健康问题是网瘾或痴迷游戏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更具有网络人格的特点,那就是与现实脱节、情感僵硬、易激惹、注意力狭窄、固执等,那么这些表现能归为网络人格吗?这些表现其他人格理论完全能够解释或归类,重要的是一旦网瘾减弱,这些问题还持续存在吗?如果发生改变,那么定义为网络人格,倒不如说人们不恰当使用网络带来一系列问题为好。

网络与现实表现越分裂越易焦虑

国外最近研究显示,现实人格与网络人格差距越大的志愿者,社会联结度越低,压力感越强,越容易焦虑和抑郁。有报道说,该研究征募了164名18岁至55岁的志愿者,让他们填写多份调查问卷,第一份评估他们的谦恭、情绪化、外向程度、亲和度和责任心,表明的是个体现实人格;第二份了解他们在社交媒体“脸书”上表现出来的上述特征,用来作为网络人格的评估;第三份评估他们的焦虑、抑郁、主观幸福感和社会联结程度。研究人员说“在脸书上真实地表现自己要求的情绪劳动较少,因此产生的压力较小。”。而且,在社交媒体上真实地呈现自我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包括增强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促进心理健康、减少消极情感。

一般来讲,网络上呈现自己、表现自己与现实是有所不同的。网络呈现具有匿名性、随意性、自然性、安全性,时间充裕、追求社会赞许性等诸多特点,避免人面对面交流,较少的情感卷入,因此显然相对轻松。然而,网上呈现过于追求社会赞许性、掩饰性多,网络上呈现的东西与现实差距太大,背后投射的是人们内心的活动,难以自然的反映真实的自我。网络与现实差距越大,存在的焦虑体验可能就越重。

现代人易患“网络焦虑症”

进入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电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之时,高强度的使用网络使人们很容易患上网络焦虑。

网络使用依赖:伴随我们或总与我们在一起的除身份证外,恐怕就是手机、PAD,电脑了,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方便,实用性功效,网络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欲罢不能。网络生活一旦中断,或预期受到影响,早已习惯化网络生活的人们就会感到无所事事,会感到极度不适,担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害怕给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继而引发精神、生理上的反应,甚至出现失眠、头痛、食欲下降、焦虑等症状。

人们易感网上“焦虑帖”:网络成为如今人们最好的“吐槽”空间,人们的焦虑、怨气和怒气在网络上得到了最大的释放。买房焦虑、职场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如今,类似的“焦虑帖”或不良情绪在各大网站、微信论坛中并不鲜见。类似的“焦虑帖”,反映出现实中人们确实存在压力和焦虑,另一方面,便捷快速的网络传播也引发浏览者潜在的焦虑体验,同病相怜,加重了“焦虑帖”网传程度。过多的“焦虑帖”也给观贴者尤其年青人的心理带来影响,有调查表明,55.9%的人认为“焦虑帖”会降低青年的幸福感,53.9%的人觉得它会激起更多人的消极心态和情绪,甚至有焦虑、不安体验。

发达的网络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人们每天刷微博,用网络。现实压力加上人们的盲从效应,可能导致“焦虑帖”在传播过程中,问题被严重化和放大化,就会引发更多人有焦虑体验或出现集体焦虑。

走出“网络时代焦虑症”的阴影

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可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出现心理病症。之所以出现网络焦虑,归根结底是使用、依赖网络的时间过长,大量的时间在上网、看网页、聊QQ、玩游戏上,而网络充斥的繁杂的各种有用、无用、甚至有害的信息总在影响着你的心情,甚至不安、焦虑等。因此,合理使用网络,不被众多的信息所左右,是化解焦虑的最主要办法。

看不见或当做没看见:身处网络信息爆炸时代中,“看不见”“视而不见”是很难做到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里主要的是一种提醒,那就是正视网络社会、网络使用中的发生的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现状和法则,在如何使用网络,结合自己情况做适宜的选择,力争求得网络使用最佳利益化。其实,生活是多彩的,丰富的,网络使我们生活的更舒服、快捷,忽略那些没用的、有害的信息,我们就不至于那么焦躁与不平。

学会取舍,不过多思索:网络信息什么都有,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要让自己成为承载“焦虑帖”等负性舆情的垃圾桶,学会选择、学会取舍。信息一览而过,不要过多思考,不要过多留下心理印痕,因为网络信息需要甄别,有些东西也许不能反映事实真相,过多的心理投入是不合时宜的。

总之,要善于选择正确的信息源,只有选择正确的信息源,才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要善于梳理信息,汲取自己需要的,放弃不需要的。.要培养多种爱好,摆脱信息依赖。业余时间不要陷于网络和手机之中,可以听听音乐,打打篮球,看看书、爬爬山等,网络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你是否患上“网络焦虑症”

如果你有如下的更多表现,你就有较高的网络焦虑或具备“网络人格”的风险

1.一个小时要检查五遍以上手机,哪怕去深山老林度假也一样。当发现没有人来电或来短信时,有很大的失落感。

2.每天登录N遍电子邮箱,反复检查邮件。

3.当因为某种原因不能上网时,整个人极度焦虑难受,恨不得变成超人,飞到外太空去接受网络的超强吸引。

4.下意识地登录无聊网站搜索无聊图片,搞得鼻血贲张也乐此不疲,喜欢享受这类肤浅的快感。

5.总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当别人问到某个信息自己不知道时,情绪一下子就跌到谷底。

6.喜欢信息胜过真实的生活以及人际交往。常有一种“万物皆醒我独醉”的飘然世外的感觉。

7.最喜欢在BBS上跟帖,以及同人讨论无聊的八卦新闻。如果网上没有新的好玩信息出现,人就呈抑郁状,半天提不起精神。

8.一天十来个小时地挂在MSN或QQ上,可以同时跟N个人聊天,闲下来一点点都会急得不行。

9.喜欢被信息淹没的感觉,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不断延长游戏时间。但现实生活中有时会觉得自己一团糟。

10.经常容易一会儿自我贬低,一会儿自我吹嘘。处世比较极端,不容易妥协。

猜你喜欢
人格现实信息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漫画之页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