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不應成為政府負資產

2016-12-14 11:38
澳门月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官員有關社會

最近,有兩件與政府官埸有關的大事吸引很多市民的眼球。其一,澳門交通事務局運輸管理處前處長盧毅華,受賄超過一千萬元,在初級法院被裁定七十項受賄、違反保密及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成立,判入獄十二年六個月,罰款三萬六千元。據報,一個小小的運輸管理處處長竟在內地買樓、賭波、包養三名女人樣樣齊,如此行為不檢,難怪收監的消息傳來,坊間拍手稱快,紛紛稱讚總算抓了隻官埸老鼠,對社會有了一個交待,挽回了行政當局公信力。

而另一件事是現任檢察長葉迅生上任以來配合有關部門,一舉將前任檢察長何超明以“有意潛逃”為由收監路環監獄,何案是澳門回歸後繼歐文龍又一位高官涉貪落馬,自然引發各方關注。如日前檢察長在新司法年度致辭中提及,為遵守無罪推定的基本原則,目前並不適宜討論這一具體案件的講話再次引起坊間的關注,期待何案早日審判了結。

同樣為坊間關注的還有近日政府公報刊登建設辦副主任由一名增加至兩名的批示,坊間對此連連批評該部門績效奇差,不用追究官員責任,還可打償多隻香爐鬼來收取高薪厚祿,並質疑設兩名副主任的必要性以及理據何在。市民批評運建辦、建設辦並非空穴來風,史無前例的北安碼頭工程造價從原預算的5.8億翻至32.8億,全城嘩然;耗資十年的氹仔輕軌系統“不上不下”超支逾百多億,吓怕澳門人。或許正因為如此,两個部門主管李鎮東、陳漢傑、李安德等先後以私人理由辭職。只是這般殊途同歸的逃責之路,留下的是一個又一個讓全澳社會買單的濫攤子。對此,社會上紛紛質疑:政府在其中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政府公共工程大是大非面前,若政府一再迴避,今天官員出了問題,不用追究,那明天另一批官員出了問題,是否也可選擇性地追責究責。如此惡性循環的趨勢,屇時官員已成為社會和政府的負資產,怎樣挽回市民對未來政府信心?

關於負責輕軌工程逹7年之久的運建辦前主任李鎮東,我們不是為批評而來批評官員,尤記得,去年澳亞衛視時政新聞報導:“審計署曾經揭發運建辦預算超支,同時運建辦花了1億7千多萬聘請的顧問公司只會幫倒忙,導致最後要重新聘請另一家公司接手處理。另外,輕軌一期工程從07年到09年的預算多了將近8成,預算數字由合營公司估算,運建辦在未了解詳細報告的情況下就同意造價漲8成,然而面對被揭露的一筆筆糊塗帳,運建辦的回應卻令人失望。時任運建辦主任李鎮東:‘等於我連那件衣服是誰穿都不知道,要估計那件衣服的尺寸確實有一定難度,我們不知列車有多長、列車有多重,這些數據是沒有的,你要在缺乏這些數據的情況下準確估算工程量,專家也提出有一定難度。”

如此卸膊金句著實令人汗流浹背,也難為了這位前主任掌舵了運建辦7年之久,終於在15年1月撒手返回原先的職位繼續尊享高薪厚祿。只是,人是輕輕地走了,事情總不會因眼不見一抹而淨,輕軌超資百億這個痛卻由特區政府和全澳門市民一起吞咽了,不管大家願不願意。為此,坊間輿論歸咎於“刑不上大夫”,間接導致官員執政低效,不作為,甚至亂作為,更甘於成為政府負資產,嚴重影響政府管治威信。也因此,社會上要求官員要為決策嚴重失誤負責,以及盡早落實官員問責制的呼聲不斷。

(澳門/ 王全明)

猜你喜欢
官員有關社會
和talk有关的英文表达
㝬叔吴姬鼎釋讀及有關問題
朱德庸漫画
COMPLAINER’S CALAMITY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